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兩面派?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你帶就不好呢?

孩子兩面派?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你帶就不好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健康成長必須要得到充足的愛,就像人類必須要有新鮮空氣和乾淨的水一樣。只要是正常的真愛,不要擔心給得多了會把孩子寵壞。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自然表達一定是善和美的,這是天性。真正的成長必然是自由選擇的結果。任何形式上的愛的匱乏或剝奪,纔是真正引起孩子心理創傷的元兇。

今天早上閨蜜發來微信,說自己的兒子平時其他人哄睡都挺好的,唯獨自己哄睡時就各種幺蛾子。一開始還挺甜蜜,兒子摟着說,媽媽我愛你,我擔心你去上班。你儂我儂之後就是歷時一個多小時仍不肯睡覺,一會喝水、一會跑出去拉屎、一邊踢腿一邊數數。就在她以爲兒子快要睡着了,突然說,牀太大了,他害怕。終於把我閨蜜的耐心全部消耗完,爆發了……

這樣的情景其實很常見啊,還會有不少孩子在幼兒園都挺好的,老師反應很獨立,但是一回家,特別是媽媽回來後,就變得各種粘人。有個媽媽曾經給我留言說,孩子平時外婆帶,外婆上廁所,和她說一聲,她就乖乖自己玩;她一回家,同樣上廁所,她是一定要跟着進來,有時還要坐在她大腿上的,完全一刻不能離開。

孩子兩面派?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你帶就不好呢?

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去幼兒園也很好,回家後媽媽帶就不好了呢?

因爲孩子在“懲罰”我們的離開。就像媽媽產假結束回去上班,或者孩子剛剛開始入園生活,一開始不少孩子都會有不適應,哭着鬧着不想讓媽媽離開。慢慢的,孩子開始適應了,不再哭鬧了,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不再想念我們了。在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很想念很想念我們的。

但這個年紀的孩子還無法很好地表達思念,他們就會用這些“不乖”的行動來表現。比如,有的孩子早就不需要夜奶了,又出現夜奶需求了;媽媽去接幼兒園放學的路上,總會出現孩子蠻不講理,非要這個那個,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亦或者就像這兩個例子中的孩子一樣,變的特別特別粘人,不講道理的粘人。

這些真的不是他們不乖,而是他們很想念我們,他們也想知道我們也是這樣想念他們的。但很多時候他們感受不到,於是他們就只能用這些行爲來試探。

孩子兩面派?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你帶就不好呢? 第2張

當孩子極度“妨礙”到我們時,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希望他快點睡覺”。

於是,孩子的情緒沒有被看到,他表達了自己的想念,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反饋。沒被看到的孩子只能進一步用各種“作”來強化自己的情緒表達,來試探父母到底有多愛他、多想念他。其實大家可以自行回憶一下自己或者隊友當年戀愛時的情況,鬧小脾氣時很多都是和這有共通處的。

這時,我們該做的是,先對孩子的這份情緒做出迴應,“嗯,你是捨不得媽媽去上班所以不想睡覺是嗎?媽媽也好捨不得啊,但媽媽要去上班,寶寶也要去上學,因爲我們都長大了。長大就意味着,我們不能時刻在一起,但我們心裏會時刻想念對方”。

孩子兩面派?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你帶就不好呢? 第3張

小D特別喜歡各種小動物,我買的很多睡衣上面都會帶着動物圖案。有一段時間,她也這樣。那時我說完上面這些話後,還會額外說一段,“你看你衣服上的是小兔子,今晚兔子會陪着你睡覺。”然後,我會親一下自己的手,把一個吻放在兔子上面,告訴她,“如果半夜小D醒了,想媽媽了,可以從兔子那裏拿出媽媽的吻,而兔子第二天也會告訴媽媽,小D有多想念媽媽。那時媽媽也會告訴小D,媽媽好想你啊”。每個孩子情況不同,不用照搬,但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思路。

我們這一代從小缺失了情感教育,即使學過再多育兒知識,也會出現道理都懂,現場就忘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提醒自己,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不要馬上跳入“我要矯正他這個行爲”的思維慣性中。先解決情緒,情緒解決了,那些所謂的“壞行爲”自然就容易解決了。

很巧,我之前還收到一位媽媽給我的留言,說自己一直堅持“規則與愛並行”的教育理念。但最近一直出現一個情況,讓她很沮喪。平時老公帶娃並不多,但只要是老公帶娃時,孩子出奇的乖,根本沒有什麼調皮的情況。爲此,老公就質疑她的教育理念,覺得她太溺愛孩子了。沒必要整那麼多虛的,不乖就該罵一通。這讓她很疑惑。

爲什麼花心思教育越多的一方,孩子反而更經常發脾氣?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劃清一個概念,這裏談的是真正花心思用科學育兒的父母,而不是溺愛。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淘氣不聽話”,很多時候,我們眼中的“淘氣”其實就是孩子在走向獨立之前的過程。他們通過挑戰權威來了解底線在哪裏,通過破壞來明白自己可以做到什麼,不可以做到什麼。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挑戰和破壞,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正因爲如此,他們選擇在覺得相對安全的環境進行,而這往往就是對他更加無條件接納、更加包容、陪伴他時間最久的那個人。

因此,千萬不要以爲孩子不喜歡你,或者開始懷疑自己的育兒方式,這恰恰說明孩子和你在一起有更加充足的安全感,只有當孩子感到足夠被愛被接納被信任,他才願意把他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

孩子兩面派?爲什麼其他人帶都挺好,你帶就不好呢? 第4張

現在大環境有個很大的誤區,總把孩子聽不聽話當成了帶娃是否成功。所謂“聽話”,父母說不,孩子就不做;和孩子自發知道什麼是對的,因此選擇不做,這兩者是有千差萬別的。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喚醒,喚醒孩子內心想要變更好的驅動力,這不是一句“聽話”可以概括的。

我們在養育孩子,其實孩子更在幫助我們。讓我們學會心理斷奶,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開始有內察,不那麼容易被激怒;也讓我們學會同理心,設身處地去理解。

爲人父母是一場修行,的確不容易,但正是因爲不容易,所以纔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