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每位學生,最令人頭疼的倒不是學習,而是一些奇怪的情緒問題。不知道你是否會對這樣的孩子陌生……如果事情不按照他想的方法來做,他就大發脾氣,有時甚至要衝出房間,逃離所有人。如果他心情不好,對別人說話就很不禮貌,你提醒他要有禮貌,他就大吼一聲:我不要。

看到這裏,如果你覺得 “哎,這就是我家孩子的問題啊!” 其實,有太多的家長和老師都面臨類似的挑戰:怎麼讓孩子學會不亂髮脾氣?怎麼讓他們學會好好說話?怎麼讓他們明白尊重別人不是放在嘴邊的空話,而要體現在行動上?

在美國教書,我發現美國的小朋友跟國內的孩子比起來要有更多情緒上的表達。有時會體現在對老師同學的關心愛護上,但有時又體現在他們負面情緒的頻繁爆發上。每天,我都會遇到幾個孩子大哭大叫、發脾氣,給課堂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其實國內的孩子也會有情緒化的時候,只不過在課堂上或者被家長要求着要學會控制,甚至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就算他們有情緒,可能老師也沒有辦法照顧得很周全。畢竟,國內的小學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呢,卻只有一個老師。在這邊我們班只有十幾個孩子,卻有兩位老師。可能大家聽了以後覺得這樣的班太好教了。但我們的孩子可不會乖乖坐好呢,有很多情緒上的表達。我們學校給學生傳達的信息是:有很大的情緒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可能有很大的情緒,要認可自己的情緒,但是我們要學會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這話說得很好,只不過做起來太難了。孩子怎麼可能幾次就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肯定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而這個練習也就是他們發脾氣、情緒化的過程。作爲老師,我覺得教起來很辛苦。

今天,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情緒化的孩子Amy的故事,名字和故事細節都有調整。我覺得:就算情緒化的孩子招數百變,我們也要學會見招拆招,既不能過分壓抑孩子的情緒,但更不能放任他們。

Amy,看起來大大咧咧,內心卻很敏感,一點小事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衝出教室。有一次,她因爲上學前和媽媽吵架,課堂上就不願意參與任何活動。其他的學生看到了以後,說她是個又懶又敏感的人,不明白她爲何一點小事就這麼大反應。她一聽就不得了了,雙手交叉在胸前,衝出了教室。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會配兩位老師,可當時,我們兩位老師攔都攔不住Amy。在美國小學,學校副主任也經常會幫助班上的兩位老師處理學生問題,他們不希望老師忽略學生的情緒變化,但也不希望這些問題影響到其他學生上課。這一次,副主任在走廊的角落裏找到生氣的Amy,安撫了她的情緒,並把她帶到辦公室的quiet & safe place,中文叫避風港,讓Amy可以休息、調整一下。等到Amy情緒恢復正常後,回到教室,我們老師纔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她聊一聊剛剛發生的事情。

老師:Amy,你剛剛爲什麼衝出教室了?

Amy:有同學說我懶,還說我敏感。可我沒有!我只是心情不好。

老師:你心情不好,老師理解。但如果心情不好,就可以在課堂上發脾氣嗎?你應該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你。

Amy:嗯我知道,但我還是很生氣!

老師:和媽媽吵架,有這樣的情緒我能理解。不過我們剛纔也讓你自己去冷靜了一下,現在你聽我說說,好嗎?我覺得其他同學指責你是不對,他們也要學着理解你。但是你想想看,他們看到你在課堂上做什麼,他們會怎麼想?

Amy:很懶,什麼也不做。

老師:對啊,所以你能理解他們爲什麼這麼說嗎?老師覺得他們不是故意針對你,他們也有這麼做的原因。

Amy:嗯可是我不喜歡他們這樣。我討厭這樣的教室。

老師:我們都是一個班的,我也不喜歡聽到你說討厭這個班。你剛剛對着我大吼大叫,也不在乎我,我也會不開心的。

Amy:我知道,對不起。

老師:最重要的是:Amy我擔心你,你衝出教室後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危險。這是最基本的安全問題,知道嗎?

Amy:老師,我以後生氣的時候可以抱那個小玩偶嘛?我生氣的時候就想捏一捏。

老師:Amy我喜歡你能積極地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我會和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商量,看看可以怎麼幫你。但你也要幫我,不要讓我沒辦法給其他小朋友上課。

後來Amy願意回教室上課,我看她癟着嘴於是把小玩偶給了她。她能安靜在座位上坐好,願意跟大家一起完成學習任務。我看到她慢慢找回學習狀態,也趁機給她更多的鼓勵和感謝,讓她繼續保持這種狀態。特別是她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給她的肯定不僅能鼓勵她,也能讓其他小朋友看到老師不會因爲一個學生髮脾氣就覺得她懶或者不願意學習,也算是放大了Amy認真學習的表現,讓他們對Amy逐漸改觀。

從Amy的案例來看,處理她的問題有四大關鍵:

1、理解第一!像在處理Amy這類敏感、情緒化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她們更多的理解、關心和安全感,他們很怕沒有人看到他們不開心,所以纔會有很大的反應,就是想要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在和他們說話時,第一個要傳達的信息是:我們理解你,這樣的心情和感受是正常的。像我在這次對話裏說的: “我理解你的心情,如果和媽媽吵架,有這樣的不開心我能理解。” 因爲我已經知道了她不開心的原因,所以沒有過多地追問。學生和家長髮生的事肯定會影響孩子,作爲老師我們需要去了解,但不必過分地追究細節。一方面我們不想幹涉他們的隱私,另一方面我們不希望學生習慣性地把校外產生的情緒帶到學校來,很多校外的事情老師沒有能力去解決,所以重點不在那裏。

2、給予工具。既然情緒已經產生了,我們承認了這樣的情緒,也表達了理解。下一步就需要教孩子使用情緒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會提醒Amy:“如果你心情不好,你應該知道你有什麼輔助的工具或者方法幫助你調節,而不是坐在那裏啥也不做,發脾氣。” 在這裏我並沒有給她指定工具,而是提醒她自己去想想有什麼工具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有深呼吸法,吹泡泡、玩捏情緒的玩偶,去教室裏的避風港,教學主任辦公室的避風港,或心理諮詢師的辦公室冷靜一下。

3、在給予關心和理解之餘,我們也需要引導學生從自我的情緒中走出來,去看看別人的想法。以上的對話中,我告訴她我對她的理解,但我也需要她靜下心來聽我說話。我很注重引導Amy的同理心,我會問:“你知道其他小朋友爲什麼說你懶和敏感嗎?你理解老師爲什麼會擔心你嗎?” 我希望Amy能看到自我以外的世界,而不是陷在自己的情緒裏,無限地放大。除此之外,我還讓她體諒一下老師的心情,“你剛剛對着我大吼你很生氣,還一臉不在乎的樣子也讓我很難過。”

4、鼓勵和表揚來收尾。一場對話的結局很重要,我傾向於不責備,而是鼓勵。孩子通常都知道自己做了不對的事情,覺得自己肯定會被罵,本來就夠難過了,還要被老師說也很慘。所以一旦我看到他們有一點好轉,就會趁機表揚他們,讓他們開心一點,並更積極地看待這次情緒問題。我會說,“Amy我喜歡你能積極地想解決辦法,而不是逃避問題。” 一方面是給她些積極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把情緒管理的重點給她再強化一下。

可能爸爸媽媽讀了以後會想:學校有齊全的資源,可是我們在家裏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工具可以用。我在這裏也給大家列一些可以在家用的情緒管理工具,爸爸媽媽可以用這些工具來幫助孩子慢慢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當然,如果家裏空間足夠的話,我也很推薦找個角落,作爲“孩子的避風港,quiet & safe place”,他們需要一個人冷靜的時候可以去那裏;他們想要找尋理解和安慰的時候也可以去那裏。除此之外,我有三個建議:

1、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類別和程度

美國小學的很多孩子很早就學會看自己的情緒是哪一種,到了什麼程度。比如這張情緒類別表。擔心的,沮喪的,生氣的,開心的,緊張的,焦慮的,不確定的,驚喜的,感恩的等等。一開始如果孩子不懂不同的情緒之間的差異,我們就要舉生活中的例子,讓他們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詞彙。如果語言表達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特別是情緒正上頭的時候,我們會讓孩子用手指出一個表情臉(emoji),或者是畫出來。

情緒的類別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第2張

除了情緒的類別,情緒的程度也很重要。如下面的這張表,把生氣和緊張這兩種常見的負面情緒分成了10種不同的程度。從最完美的“一點也不生氣” ,馬馬虎虎的” 還行吧 “, “全身不舒服不自在” , “快不行了要爆發了” , “完全爆發,無法控制” 。讓孩子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情緒的具體位置,清晰的定位是知道怎麼處理情緒的第一位。如果明明沒有那麼生氣,卻只知道大吼大叫 “我很生氣我要爆炸了” ,這也不利於家長老師幫忙他處理這件事。

情緒的程度分類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第3張

2、發泄情緒的輔助工具

正確地認識情緒只是第一步,還需要讓孩子學會不同的輔助工具。這些美國小學教室裏的標配工具在家也可以用!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第4張

生氣工具箱:生氣的時候孩子可以用生氣齒輪找出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後用煩躁時揉捏的工具幫助自己調節情緒。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第5張

吹泡泡,輔助孩子做深呼吸。如果孩子覺得深呼吸是很枯燥無聊的事情,可以讓他們吹泡泡,不僅一樣起到深呼吸的作用,還有彩色的泡泡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

美國孩子在課上發脾氣,老師會怎麼辦? 第6張

幫助思考的“美國智能粘土”,孩子不爽就捏一捏。這個真的是很火,小朋友都很喜歡,家長會在家裏給孩子用,教室裏也是必備的。智能粘土,顧名思義,是讓孩子可以更好地思考的粘土,類似橡皮泥,但是質感更滑,摸起來更舒服。與這個工具搭配的一個情緒管理工具是stop & think,停下來,想一想。發脾氣、不開心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停下來想一想,發生了什麼,和誰一起,爲什麼會這樣,自己應該怎麼解決。小朋友可以一邊捏這個智能粘土,一邊想自己不開心的事情。

3、家長做榜樣是最好的情緒管理工具

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我們如果想與對方很好地溝通,那麼必須得接受對方的情緒,而不是質疑孩子爲什麼哭?爲什麼害怕?爲什麼生氣?更不是指責他們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接受一種情緒很難每次都做到。對於教育者來說,我們要學會去理解他們的情緒,但更要保持清醒,幫助他們正視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過分放大自己的情緒,或者完全逃避。這就要求我們要非常堅定自己的立場,如果他們想逃避或是反駁,我們要重複說我們的立場,而且自己的聲音和麪部表情都要配合好,不能言行不一。我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情緒問題,也一樣,要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產生是一種本能反應,還不能全部受理智和意識的控制。情緒也很少有對錯之分,只有存在與否。既然存在了,我們要幫助他們去接受。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對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逆來順受,情緒與行爲,是兩件事。比如生氣是情緒,大發脾氣、亂扔東西、打人是行爲。行爲上就有很重要的區分。有些行爲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接受,有些行爲要堅決阻止。有時候我們會給孩子提供1-2個選擇,讓他們可以從好的行爲反應裏去選擇,不至於做不對的行爲。像Amy,我們不會允許Amy上課什麼都不做,或是衝出教室,我會給她個人的空間去調整自己,然後也會和她的家長溝通這件事情,老師們之間也要統一標準。

在家裏也一樣,孩子的哪些行爲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爸爸媽媽要有一致的標準,接受他們的情緒是一方面,情緒梳理之後的行爲引導也很重要,需要更耐心、用心,幫助孩子慢慢地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