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最終考上哈佛!單親媽媽爲什麼可以成功

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最終考上哈佛!單親媽媽爲什麼可以成功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兩天一條新聞讓我感動不已:一位單親媽媽花29年把重度腦癱兒子送進哈佛大學!在29年前,一起醫療事故造成鄒翃燕的胎兒宮內窒息,她收到了五張病危通知單和醫生一句“理性”建議,丈夫也近乎無情的理智,勸妻子不要這個孩子了,怕拖累自己一輩子。

她還是堅持生下孩子,丈夫留下一句“你自己養這個孩子”,就棄他們而去。

都知道單親媽媽很難,這位媽媽真是難上加難。

孩子因爲小腦運動神經受損,1歲手不會捏握,2歲纔會站立,3歲纔會走路,6歲才能跳……鄒翃燕用比其他母親多幾倍的努力,希望給孩子一個儘可能安然的未來。她是位幼兒師範學校老師,當年工資不過百餘元,經濟上的睏乏,讓她白天儘量多兼職拼命做事,工作完有空就想辦法幫助孩子康復。她學會了按摩,陪孩子做遊戲做智力開發,全部身心都投注在孩子身上。

在母親的精心陪伴下,孩子也很努力,2011年從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同年進入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就讀。2016年3月,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

也許考進哈佛只是孩子成功的一步或者一個表象,我們在新聞裏看到的是,一個身心健康、懂得感恩,對自己負責,自信、自立、有上進心的好孩子。而這位單親媽媽宛如被磨難和挫折打磨錘鍊過的寶石,渾身散發着耀眼的母性光輝。

離異了,本身就是一個打擊,而之後還會遇到很多難題。“扛”住了,風雨過後終見彩虹。可是怎麼“扛”,多大力氣“扛”?本來兩個人的職責要一個人來“扛”,只是硬“扛”就夠了嗎?

單親家庭

到底會不會對孩子產生致命傷害?

單親,沒有伴侶的獨自作戰,經濟上、精神上缺乏協助和支撐。因忙於賺錢養家,鮮少陪伴孩子。但其實困擾他們還不僅僅是這些問題,他們更擔心孩子能不能在單親的情況下心理健全?會不會因此受到傷害,並留下陰影,甚至對未來自己組建家庭產生障礙?

答案是否定的。無論父母是否在一起,孩子的生活如果都能有爸爸媽媽的共同參與,他們也一樣可以有傑出的表現,和順利地渡過這個難關。

事實上,真正造成孩子心理創傷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父母離婚的方式,尤其是爸爸媽媽在從起衝突到離婚的過程中不斷地爭執與衝突,會對孩子造成很負面的影響。另外,還有離婚之後,爸爸媽媽是怎麼對待另一半的,怎麼對待孩子的,錯誤的方式也同樣讓孩子感覺不適,甚至傷痛。

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最終考上哈佛!單親媽媽爲什麼可以成功

雖然離異或者分居對孩子的傷害,多多少少是會有的,但是這些並不是不可逆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在各種不同緯度的傷害和經歷中長大。比如即便是我們成人,也有自己很多的疼痛。大人在婚姻關係中觸礁,一樣也會產生傷痛。

孩子不是沒有能力的玩偶,他們有自己的韌性,也有能力逐步適應這樣的改變,只是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也需要我們大人的支持與相信。孩子們即使有一些行爲問題,也是短暫的。一段時間內,孩子可能還沒法適應新角色和身份,這時候需要我們大人引導。這時,我們父母或許要做的,不是擔心或者自責自己沒有給到孩子最好的環境,而是如何和孩子一起攜手去面對這些問題。

不得不防的迪士尼症候羣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經向我傾訴自己的煩惱:

她說和老公離婚了,孩子2歲多。兩個人從孩子1歲起就開始分居。

每個月,三個人都會一起出去玩兩三次,孩子跟爸爸不陌生,但也不會很親密。爸爸每次見面都會帶很多玩具。孩子的爺爺奶奶每月來看孩子一兩次,每次也都是帶大把的玩具。感覺他們除了買東西似乎沒有太好的辦法表達愛意了。

她和老公離婚的原因也很普遍,覺得他心智成熟很晚,溝通很難。雖然兩個人並未相互攻擊,而是和和氣氣分手,但卻也沒做到“心往一處使”。所以,即使爲了孩子,她跟對方溝通得也不暢通,也很難實現什麼美好的想法。自己心裏其實還有那道過不去的“坎”。

這是一位單親媽媽的心聲。我想很多單親媽媽都遇到了類似的困擾。如果能和孩子爸爸好好溝通,當然也很難走到分手的那一步。而爲了孩子,兩個人要放棄怨恨情仇,這,似乎有點難。

但是無論如何,我都提醒單親媽媽/爸爸,避免成爲“迪士尼爸爸”症候羣。

在美國80年代,曾經存在一種普遍、但又誤導人的觀念。很多人認爲,好的爲人父母方式就是所謂的“迪士尼爸爸”:擁有光環、無比強大,總是能偶爾出現,並和孩子們共度一段美好時光,而不是日久天長的陪伴。他們認爲,對孩子來說,只需要充滿光環的身份和豐富的禮物就可以了。

“迪士尼父母”的害處在哪裏?會爲了補償孩子,而讓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變得“不正常”。比如說,帶着孩子一起狂歡、出遊、買買買等,這些其實並不是最有益於孩子成長的。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時候,父母最好是進行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而自然的相處方式,比如一起讀書、看繪本、講故事等。

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最終考上哈佛!單親媽媽爲什麼可以成功 第2張

夫妻分居或者離異後,爸爸媽媽首先要保持和孩子定期的接觸,這是基礎;其次,父母能夠隨時給孩子提供到情感上的援助,既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親密感,也可以讓孩子比較順利地度過難關。

這時候,尤其避免互相攻擊,而更應該成爲“合夥”關係。

我們努力和另外一方放下成見和怨恨,達成共識,把孩子的教養視爲一個共同的合作事業,從而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且雙方要約定,那就是都不“利用”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來與對方對抗,而是有意識地去呵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親和母親持續關心他的成長,對他的生活也瞭如指掌。這樣孩子就能感覺,這個家庭並沒有破損,他們雖然不是夫妻了,但還是我的爸爸和媽媽。

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最終考上哈佛!單親媽媽爲什麼可以成功 第3張

孩子們如果對分居或者離婚充滿不解,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解釋:

“爸爸現在不和我們住在一起,你可能覺得很困惑。

雖然爸爸不和我們住在一起,爸爸依然很愛寶寶。

如果你很想爸爸,我們可以和爸爸約下一次見面的時間,你給爸爸發語音,告訴爸爸你的想法,和爸爸說晚安。”

“爸爸媽媽並沒有住在一起,但這個並不是你的責任和錯誤,

我們都一如既往的愛你,陪你,希望可以長期和你一起成長。

所以你有任何不開心或者困惑,都可以告訴我們。

爸爸媽媽雖然不住在一起,但媽媽也向他學到很多東西。”

如果孩子已經留意到了你們關係的微妙之處,你甚至還可以引導孩子開口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發現每次談到爸爸不和我們一起住,你會變得很安靜,

我想知道是不是這個事情讓你覺得很心煩,如果是的話,

你可以告訴我的,媽媽都會聽。

我們一起解決問題好不好?

也許單親家庭時間更容易受限,即使如此,也不要感到沮喪,甚至輕易放棄。與其經常感到擔心難過,不如想方設法提升親子相處的質量與氣氛。與孩子之間保持良好親子互動關係,重點是相處質量,而非時間的多寡。

比起對方是否缺席

單親媽媽/爸爸的心態更重要

如果遇到一個離婚後就完全撒手不管的另一方,單親媽媽/爸爸是否就陷入災難中。

其實未必會。我們反而看到很多單親家庭把孩子帶得非常優秀,比如像鄒翃燕的兒子,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克林頓,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明星,比如周杰倫、孫儷等等,都是單親媽媽帶大的。比起另一半是否缺席,單親家庭裏的爸爸媽媽是否樂觀、堅毅,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更重要因素。

△奧巴馬與媽媽

這也是明尼蘇達大學在2011年的一份報告中,研究者Michael Lorber和Byron Egeland所持的觀點:當父母樂觀的時候,孩子就更能夠忍受的逆境,很多時候,孩子樂觀的態度遺傳自父母。

比如鄒翃燕的兒子感嘆母親在自己的成長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媽媽養育我非常辛苦。

我小時候,記得一次去按摩趕上下大雪,媽媽騎自行車帶着我,陷進泥坑裏。

把我扶起來,自行車倒了;把自行車扶起來,我就倒了。等到了醫院,母子都成了泥人。

醫生看到後大吃一驚,說今天這樣都覺得你們不會來了,

我媽媽說我的病情耽誤不得,醫生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兒子眼裏,媽媽是個樂觀堅強的人。她說“留下孩子,就會陪他到底”,她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當兒子猶豫要不要繼續深造,她讓兒子下定了決心,“我從來沒敢想過申請哈佛,是媽媽不停地鼓勵我讓我試試。我每次遲疑不前時,媽媽都會伸出有力的雙手,護我前行。”在兒子眼裏,媽媽是“精神導師”,是一位“更願意把自己定義爲一個爲了孩子而不斷成長進步的媽媽”。

其實我們發現,在生活裏太多艱難困苦,絕非僅僅是像離婚這樣的挫折。當它們不可避免來襲的時候,對於父母來說,我們心裏要堅定一個信念:我們是有辦法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正向影響的。在孩子面前,也有展示出這樣的精神狀態: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終究會有解決的辦法。

如果想起婚姻家庭的不幸,充滿沮喪,發火、抱怨連連,甚至摔東西;或者嘴上開始唸叨,“你爸爸就是一個很壞的人”,“你婆婆他們都不關心你了”,等等。孩子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嘗試跟孩子說,“我們家裏是遇到了些問題,但我們會一起走下去,去面對這些問題。”這時候,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是從家長身上傳遞的堅強的力量。

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最終考上哈佛!單親媽媽爲什麼可以成功 第4張

還有一點要強調,真正的樂觀並不是“孩子什麼都不懂,那就不跟他們說了”,報喜不報憂,也不是假裝事事都很順利,或相信有奇蹟會突然發生……一味地一廂情願地相信好事會發生,並告訴孩子好事一定會發生,這不是真正的樂觀。

在心理學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詞,叫做“最佳樂觀程度”。是要我們一起去接受當前面臨的現實,甚至擁抱這樣的挑戰,然後跟孩子一起去想辦法克服眼前的困難,這個纔是我們真正意義上樂觀的本質,就是說我們的挫折忍耐力。

離婚只是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但也意味着一個新階段的開始。無論發生什麼,我們只要持有堅強、樂觀的態度,終究能“扛”過這場考驗。

即使做了單親,其實你也不是隻有一個人,還有孩子,雖然年幼的他們需要我們付出很多,但是當他們長大成人,給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翻倍得滿滿的。

相信自己的能量,還可以無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