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無私到了什麼程度呢?汶川地震中母親用身體護住襁褓中嬰兒的畫面,以及湖北省嘉魚縣的樑冬華在面對洪災時用生命織成的網救下了1歲女兒的故事都非常令人難忘。

一位母親雙手扶地支撐身體,她的身下護着一個毫髮無損的嬰兒,嬰兒的襁褓裏有一個手機,手機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一位父親,面對無法抗拒的洪災,在精疲力竭之時,用身上的衣褲在樹上結成了一個非常安全的網,將女兒的浴盆網得結結實實,使女兒得以安然無恙。

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母之愛呀!因此,我們用無私來形容父母之愛是毫不爲過的。因爲在孩子遇到危難時,父母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孩子繼續活下去的希望。這種愛,即使在動物界亦是如此。這一點,屠格涅夫在《麻雀》中已經做了很好的詮釋。

雖然父母之愛是無私的,但是愛卻不能是無原則的。爲了孩子活下去,爲了他們健康成長,爲了他們長大成才,父母都會無條件地付出,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然而,許多父母沒有把愛與溺愛分清楚,使愛的性質出現了問題。那就不是愛,而是溺愛了。那麼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呢?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有條件的愛

當孩子調皮時,媽媽說:“媽媽帶你很辛苦,你一定要聽話,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其實這就是一種有條件的愛,愛的前提是你要聽話,媽媽纔會愛你。目的是讓孩子明白,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外面,不能做出格的事,不能讓媽媽生氣,如果自己做錯了事,媽媽就不愛我了。

有條件的愛往往會把對人和對事混爲一談。媽媽是愛孩子的,但是媽媽不喜歡孩子的某種行爲。如果父母總是以愛作爲條件,會使孩子在做了錯事後產生恐懼心理,認爲媽媽從此就不愛自己了。因此,有條件的愛會因爲孩子的某種行爲否定孩子的全部,這是不對的。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第2張

極端的愛

許多父母喜歡用愛來綁架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有些父母會說:“你想氣死我呀!”“我們的臉都讓你丟光了!”我們知道,再頑劣的孩子都是愛父母的,當父母用愛來綁架孩子時,孩子的內心會產生愧疚感。這種愛用另外一種解釋也可以說成是用愛對孩子進行威脅。孩子當然受不了這種威脅,只能屈從於父母的意見。

妥協的愛

當孩子在吃午餐的時間因爲吃不到零食而哭鬧時,有些父母一開始很強硬:“不許哭,再哭媽媽就打你了!”然而在實際執行上卻是軟弱的。當孩子繼續哭時,媽媽可能會說:“好了,不要再哭了,媽媽給你拿零食。這次吃完下次再不能吃了。”這樣的妥協只能解決哭鬧的問題,卻沒有解決該不該吃零食的問題。這種妥協只會滋生孩子以哭鬧來威脅父母的習慣,孩子以後聽到父母的威脅根本不會在意。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溺愛。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第3張

以取悅孩子爲目的的愛

這種愛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是無條件的。有些家長把以孩子快樂作爲養育的終極目標,這很容易滋生“溺愛”的溫牀。父母爲了維繫與子女的情感,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幸福和快樂,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這種愛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滋生孩子的任性和不講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這個世界都是孩子的。孩子就會漸漸形成以自己爲中心的心理。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後怎麼可能不吃苦頭?

溫柔的愛

同樣是吃零食,當媽媽不想讓孩子吃零食而孩子哭鬧時,媽媽可以一邊讓孩子哭一會,一邊說:“媽媽知道你吃不到零食很難過,但是我們定好的規則是吃飯時間不能吃零食。因此,你想哭就哭一會吧,哭完了我們再吃飯。”媽媽既沒有對孩子發火,又堅持了原則。相信孩子經過這樣的經歷,下次就會明白,媽媽雖然愛我,但是也不會允許我不守規則,那下次只好按照規則的要求去做嘍。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第4張

愛的行爲特徵

愛本身是無條件的。但是對孩子的行爲是有條件、有約束、有規則的。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用愛作爲交換條件,而是要帶着愛去教育和培養孩子。所以,愛的態度應該是無條件的,愛的方法卻要有策略。因此,無條件的溺愛不可取,有條件的不分人和事的愛也不可取,至於用愛來綁架孩子,或者對孩子始終無法堅持原則也都是不可取的。其實愛孩子很簡單,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用愛來呵護孩子,一切就都OK了。所以,愛與堅持原則一定要分清,兩者不能混爲一談,不能把無條件的愛變成溺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