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山東淄博一名產婦因爲“坐月子”的方式而喪命的新聞刷屏,女子的家人解釋說,因爲她剛剛生了孩子,現在在坐月子,所以必須得穿厚一些……

爲這位剛當上媽媽的女子惋惜之餘,不得不讓我們反思,這樣的愛扼殺的不僅僅是生命,更可怕的是生者的負罪與愧疚感。

“只要你覺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我們都是爲你活着的。”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父母跟孩子永遠都有牽絆

這些話本質上是希望我們能更好的生活,表面上看並沒有什麼要求,實際上是給我們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鎖。“只要你幸福,做母親的我怎樣都可以”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可能是“好吧,只要我當那個惡人就可以了吧”,或者是“是母親作了不該做的事,是吧”。

生活中,你有沒有被父母這樣的愛傷害到?

這樣的表達讓家長和孩子,都在壓抑對對方的不滿。這些看似充滿愛的話裏,隱藏着的是一把把尖刀,沒有生命危險,卻有一種被枷鎖束縛的呼吸困難感。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第2張

人與人的關係,有時單純,有時複雜。

有一種人,表面上並沒有做什麼冒犯別人的事,也沒說什麼冒犯別人的話,甚至看上去很有禮貌,做事也周到。但是,不知道爲什麼,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的時候並不會心情愉悅,反而會覺得很累。這樣的人絕對不會和人起正面衝突,但是話語中總是透露着批判、攻擊、控制、要求。加藤諦三在《情感暴力》一書中寫到:會用道德綁架別人的人其實是在追求權力。一面說着充滿愛的話語,一面掌控對方。這種行爲用卡倫.霍妮的話講就是:“愛,是施虐者的僞裝”。讓人感到更畏懼的是,這些僞裝者本人並非有意而爲,也就是說,很多父母意識不到自己正在戀情愛將孩子變成奴隸。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第3張

“老師,請您多批評批評他。”

“我是爲你的將來着想纔會這麼做的……”

父母這種充滿“愛”的話,常常是將自己心中的不安、恐懼戴上了愛的面具的表現。也就是說,只是父母在將控制孩子這件事情合理化的工具。對孩子過於嚴厲的教育,或是表面放任思想,讓孩子自己領悟,領悟不到,就用眼淚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都是情感暴力的表現。用強調愛的方式來束縛對方,總逼得一方要忍受,以愛之名詐取對方的讓步,就是要體現父母的控制慾。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第4張

孝是一種美德。

在我們中國這樣一個特別講孝道的社會,“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會成爲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我們寬恕那些虐待甚至殺死孩子的父母。善意的支配其實是在兜售善意。強調自己作爲母親的忠於職守,其實是在試圖支配孩子。用母愛這種美德在孩子的心裏掛上一把沉重的鎖。我把愛都給你,所以請你聽我的,不過如此。

父母在表面上會說“什麼事情都由着你,我怎樣都可以”。但是,其中卻隱藏着另一層含義:“一定要照顧我啊,不過這可不是我要求的,是你想孝敬我才這樣做的,你想要成爲孝子吧?那就絕對不可以離開我。”

別一開口,就是尖銳的刀子 第5張

操心一輩子

美國著名精神科醫生弗瑞達·弗羅姆- 瑞茨曼有一句名言:自我犧牲型的獻身來源於強烈的依賴心理。看上去像是爲了對方竭盡全力,實際上是在用這種行動去束縛對方。看上去像是爲了對方可以犧牲自我,實際上卻在慢慢折磨着對方,最終同歸於盡。被束縛、被掌控的那一方,如果想逃離這種掌控,反而會產生強烈的自責,於是漸漸地對逃離掌控、獲得自由這件事懷有負罪感。這就像蝴蝶跌入了蜘蛛的巢穴,苦苦掙扎卻毫無辦法。給對方強加上負罪感,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的目的。這樣被掌控的一方會漸漸對自身的存在產生愧疚感,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因爲總是受到隱藏的威脅,所以他總是畏首畏尾,身心都無法得到舒展。雖然自己並不知道原因,但是總是不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不知道爲什麼就是常常感到很沉重。喜歡以恩人、施捨者自居的人就是如此,他會頻頻展示自己的付出,讓對方因此而懷有負罪感。讓對方時常懷着內疚的心情,在虧欠感中生活。長此以往,就會變成無法理解自己真實感受的人。

我們要拒絕以愛之名的控制,因爲,長此以往,我們會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要做什麼事、不想要做什麼事,最後對生活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