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乖孩子”有多麼危險,很多家長竟然都不知道!

“乖孩子”有多麼危險,很多家長竟然都不知道!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教育孩子這方面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乖,但是真正的乖孩子應該是怎麼樣的,做乖孩子到底好不好,乖孩子有多麼危險,作爲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的鄰居老徐,特別喜歡跟別人誇耀他的教子之道。

他認爲,家長管孩子,就應該嚴。小樹要砍,小孩要管,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他和妻子,在兒子剛上高中時,就爲其制定了嚴格的作息表。每天,孩子都有一串必須完成的任務:複習、自測、做模擬卷。

這份日程十分精確,連上廁所都要掐着時間。

如果哪天的學習目標沒達到,老徐就要大加申斥;要是哪個階段的學習計劃沒完成,就會把孩子揪來打一頓,叫他以後勤奮點。

這種方式確實有效。老徐的兒子,在高中真的很乖,養成了刻苦攻讀的習慣。

前年,他考上一所省內的大學,985加211,還進入競爭激烈的熱門專業,爲老徐掙足臉面。

可是兩年之後,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

老徐的兒子,居然退學回家了。他的精神狀態大不如前,臉上掛着發青的胡茬,目光黯淡,舉止慵懶。

這讓很多人都覺得莫名其妙。後來,我偶然認識了他那所大學的老師,老師提起這件事,才解開謎團。

原來,老徐的兒子入學後,開始瘋狂迷戀電子遊戲,爲此熬夜、翹課、不參加班級活動,曾經被輔導員和系書記多次約談。

但是,無論老師怎麼勸,他還是我行我素。因爲掛科太多,重修之後仍不及格,學校給家長寄去了學業預警通知單。

老徐沒想到,原先小綿羊一樣乖巧的兒子,居然會變成脫繮的野馬。

“乖孩子”有多麼危險,很多家長竟然都不知道!

他十分擔憂,就經常去看他。但此時的兒子,已經不在乎老爸的批評,也不怕被打,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死皮賴臉。

過去,他生活在嚴格的監督下,沒有自己的娛樂時間。好不容易進入大學,在寬鬆的環境下,就有一種突如其來的釋然。於是,他拼命地玩着遊戲,想要彌補自己曾經錯過的娛樂時間。

而且,在高中時,他看起來是律己甚嚴,但那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家長給他規定好了一切,他只需要依樣畫葫蘆,照着去辦。

他從來就沒學會自我管理,學會控制和安排時間;他從來就沒有內在的驅動力,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無論是談話,幫扶,還是留校察看,都不能讓他有絲毫好轉。最後,他因爲無法適應大學的秩序,也修不到學分,被學校勸退。

想當初,老徐明明是教子心切,纔對他再三管教,沒想到,最後卻徒留遺憾。

哲學家佛羅姆曾經說:“控制,就是教育的對立面。”

對孩子看管過嚴,確實能夠教出一個聽話的“乖孩子”,然而,這樣的孩子並不是真的乖,只是被迫壓抑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主見。在他心中,總有一份逆反在沸騰,在等待和尋找,一個合適的爆發點。

外表上,他可能看上去很安靜,但實際,卻可能是一座休眠的火山。一旦爆發,就容易行爲極端。

2016年,在四川達州,一名叫做小斯的18歲少年,高考之後投水自殺。

他在遺書中表示,平時,家長對他管得很嚴。

吃飯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打嗝,家人上來就是一耳光;夾菜姿勢不對,也會捱揍。有一次他吵着要喝花生牛奶,被爸爸一巴掌打得鼻子出血。

他的成績是全校第五,數學、政治、地理都能考滿分。

雖然他已經很優秀,家長卻不願給他一點休閒時間,怕影響學習。只要看到他QQ在線,就會把他罵慘。

家人的初衷,肯定是希望孩子成績更上一層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沒想到,長期嚴苛的管教,讓他心灰意懶,情緒消極,最終引發慘案。

從心理學上看,長期壓抑的矛盾和痛苦,如果被觸發,有些較爲內向的人,會選擇自殘;而另一些較爲偏激的人,則會進行攻擊性的行爲。這種事例並不罕見。

2012年,在美國康涅狄格的桑迪胡克小學,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校園槍擊案。

20歲的青年亞當·蘭扎,先是在家殺死了母親,然後帶着突擊步槍,闖進母親工作過的小學,大肆掃射,導致26名師生遇難,兇手本人也飲彈自盡。

他的表現,極其冷血。

然而,他平時並不是惹人討厭的“熊孩子”。

不,正好相反。

他的同學說,亞當性格安靜,爲人友善。

他的母親很重視他的教育,對他嚴格要求,期盼他成才。

而他確實也不負所望,各方面都很出色,是當地的榮譽學生,高中畢業比別人提前三年。

然而,他當過教師的母親,實在是太嚴。她親自教他,控制他,讓他束手束腳,處處受侷限。在孩子不聽話、不刻苦的時候,她甚至會拿槍指着他的頭,逼他就範。

所以,雖說這個孩子貌似乖巧,但在平靜的外表下,那顆充滿了逆反和憤怒的心,一定在聲嘶力竭地呼喊。

媒體說,亞當可能在潛意識裏,十分痛恨家長對自己的嚴厲教育,所以跑到家長曾上班的地方去殺人,不管那些無辜的孩子,是多麼天真爛漫。

他使用的槍支,正是他母親的。這些曾讓他恐懼,讓他聽話的槍,在他決意報復的這一天,也讓學校裏的孩子,像他當年一樣,心驚膽戰。

管得太嚴,有時害己,有時傷人。即使沒有那麼嚴重,也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無錫市兒童心理行爲發展中心主任張霞表示,很多有心理疾患的人,其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對孩子嚴加約束。

適當的管束是必須的,但如果用力過猛,變成虎媽狼爸,就只能是物極必反。

“乖孩子”有多麼危險,很多家長竟然都不知道! 第2張

所以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多注意以下幾點:

1.管理孩子要態度溫柔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原理,叫做南風法則,也叫溫暖法則,這個名字來自拉封丹的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能讓行人脫掉大衣。

北風爲了達到目的,就簡單粗暴,狂吹冷風,想把衣服吹掉,沒想到行人爲了躲避嚴寒,反而把大衣裹緊。

而南風則徐徐吹來,溫柔和緩,人們覺得春暖花開,便自動脫下大衣,讓南風的目標得以實現。

對孩子進行管理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的情緒感知,特別敏銳,像寒風一樣嚴酷的要求,只能引起他們的抵制,讓家人的期待適得其反。

而溫柔的規勸,才能讓他們相信爸媽是愛自己的,是爲自己着想的,從而在家庭裏有了安全感和信賴感,對父母有了認同感。

這樣,他們就能真正聽進你的意見,投桃報李,更加努力;而不是陽奉陰違,伺機“造反”。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有著名的“需求層次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有不同層級,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只有當前一層的需要被滿足之後,纔會去考慮下一層。

所以,只有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歸屬,覺得受了尊重,他纔會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去發展,去實現自我,發揮潛能。

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不會缺吃少穿,然而,在物質豐裕的同時,他們的精神,也要得到足夠的滋養,不能因爲缺乏溫暖,而變成荒漠一片。

2.管理孩子要做法婉轉

如果只是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孩子會覺得你是以大欺小,唯我獨尊,仗着自己是家長,強行貫徹自己的意見。

所以,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參與式管理,跟孩子分享決策權,讓他們跟你共同制定計劃。

從管理學實踐上看,如果一個人參與了某項規則的制定,那麼在實施這項決策的時候,他就會樂意照辦,帶着一種“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自豪感。

作爲更有社會經驗的家長,在決策過程中,還可以幫孩子分析面臨的競爭形勢、自身的學業目標及近期重點,讓他增強參與管理的明確感。

這樣管理孩子,不但可以提高他的執行動機,還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協調,讓彼此在磨合與商談中,拉近距離,建立更強的感情鏈接,減少親子衝突。

另外,父母教孩子的最好辦法,是身教而不是言傳。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一心向學,就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學到老,勤學苦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到好學的家長,孩子心悅誠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孩子耳濡目染。

我有一個學姐,她每年都要考一個證書:會計師、稅務師、資產評估師……

當媽媽的總是在看書,做試卷,聽課件,家中就形成了學習氛圍,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力求上進。

她不怎麼管兒子,兒子卻始終是年級前三。

美國通用電氣CEO韋爾奇曾說:“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如果一個家庭裏的人都很進取,營造積極的環境,向上的合力,管孩子時,就可以少一分約束,多一點簡單。

3.給孩子紓壓和玩耍的機會

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對此,家長要加以引導,而不是加以阻攔。

就像大禹治水,他不是去堵截,而是去引流和疏散,最後得到了圓滿的結果。我們要讓孩子玩,只是在方式的選擇上,要用心一點。

如果讓孩子在家玩電腦,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成癮。所以,室外運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方面,體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放鬆,紓解學習壓力,分散對挫折和焦慮的注意力,這樣,孩子的情緒和行爲都會改善。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就曾寫到,醫生推薦苦惱壓抑的人去運動,讓他們的心情改觀。

另一方面,運動如果發展成特長,會使孩子在校園生活裏更受歡迎,有助於他開展社交。

就像在《哈利﹒波特》中,哈利在學校倍受推崇,並不是因爲他學習拔尖,而是因爲他在球賽中,有出彩的表現。

體育鍛煉還有一個特別好的方面:肌體有自己的負荷極限,孩子玩到一定程度就會累,有效地避免了成癮和過度的問題。

另一個優點則是,體育運動往往推崇相互配合,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去運動,就能讓孩子覺得,你們是一個團隊的,在一起作戰,從而更有歸屬感。

你的陪伴,也會讓孩子覺得你很走心,從而提升他的滿意度。

如果有合適的場地,籃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像跳繩、跳操、慢跑、競走、散步這樣的運動,則很方便,不太受地點的侷限。

有時間,不妨陪孩子走出室外,轉一轉。

紀伯倫曾有一首著名的詩歌《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屬於你,他們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兒女,經由你生,與你相伴,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方,送往無際的未來。愛,是孩子的飛翔,也是你的姿態,沉穩而強健。

放開手,送孩子去獨立飛翔吧,給他們助力和推動,但不要管束得太嚴。

這樣,反而會讓他們飛得更高,好好發展。就像育兒專家尹建莉所說的那樣:

減少對孩子的控制,恰會爲他們的自由成長提供了空間。

別讓他們成爲飽受約束、心情壓抑的“乖孩子”,請讓他們自由而快樂地,成長爲自己獨特的模樣,行走如風自帶光環。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