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今孩子不容易,家長們要理解支持加鼓勵

如今孩子不容易,家長們要理解支持加鼓勵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都是比較幸福,不像當年那麼苦,有很多老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知足珍惜,其實如今孩子不容易,家長們要理解支持加鼓勵。

在物質生活條件極大改善的今天,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化、低齡化了,孩子承受的社會壓力在增加,自然的天性快樂卻越來越少!

物質生活的現代化,不一定對孩子都是有益的。有時候,所謂的現代化中越來越多的人爲因素,正在使人遠離自然界的生物鏈,並造成人們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缺失,以致病態。

從現代都市生活中的孩子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

吃精製食物。嬌弱的胃口讓孩子厭惡頤養勞動體魄的粗蔬和五穀,吃“精米”“精面”,誰還吃滿嘴粘的“小米粥”“渣子面”?豈不知,精食也是偏食,孩子的體質卻在不斷下降。

爲了健康,孩子們吃飯之前要吃大把的鈣片和維生素;爲了安全,出門之前孩子要聽媽媽反覆交代注意車、注意壞蛋,小心這、小心那一一焦慮在親子之間不斷傳遞。

從來不愁吃,餐桌上有的是大棚速生的蔬菜、吃催肥劑長大的肉類、吃激素長大的魚類,但卻沒嘗過自然“綠色”食物的滋味兒一一一孩子們的飲食質量下降。

嫌涼白開沒味兒,爲了表達對孩子的愛,花錢給他們喝(吃)並不解渴卻含咖啡因、碳酸、色素、防腐劑等的飲料、冰激凌一一一導致孩子神經功能發育異常問題。

孩子們都穿漂亮衣服,但講衛生的觀念卻將他們與孕育了萬物的風雨和泥土隔絕,家長這兒髒、那兒有細菌的提醒,使得孩子觸覺學習的機會被順理成章地剝奪一一一導致好多孩子感覺統合失調。

城市孩子居高樓大廈,“水電氣聲相聞,老死不往來”,鄰里之間沒什麼交流溝通,遠離兒童遊戲、遠離兒童天然的集體主義——孤獨。

天天聽到機械聲和叫賣聲,聽不到鳥兒的啼叫、林子的簌響、河水的吟唱,看不到日出的磅礴、日落的輝煌和地平線的壯美——缺乏情感陶冶。

可以得到各種電動玩具,但無處可以捉到一隻星斑的天牛和金龜子;可以在商店買到各種糖果,但不可以摘下樹上的果實一一遠離自然。

天天誠惶誠恐看的是大人的臉色,而不是怡然自得地觀察四季的顏色一一無名的焦慮。

如今孩子不容易,家長們要理解支持加鼓勵

一切事情家裏已經做妥,孩子唯一能做的是給大人掙回點兒面子(考個高分,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會成爲很多家長的面子)一一期望的壓力。

不再聽奶奶講狼和小羊的故事,因爲家家都有好看的電視節目一一缺乏親子情感交流。

似乎天天睡覺,但沒哪次不是被鬧鐘鬧醒或被父母叫醒(孩子不能像自然睡醒那樣由深度睡眠緩慢過渡到淺度睡眠再過渡到清醒狀態,而是由深度睡眠迅速地跳躍到清醒狀態,不但影響睡眠質量,而且會損傷中樞神經)一一睡眠休息不足。

彷彿天天過年,但不理解過年有啥好玩兒的一一沒有期盼及其滿足後的激情釋放。

勇敢是體現在摔家裏的東西以及和爸爸、媽媽頂嘴,而在老師面前卻溫順得像只小綿羊一一雙重人格。

一人承受三家人的希望,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這種“六一”式的關懷,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期望的壓力。

放學回到家裏沒有兄弟姐妹的嬉戲,面對的還是書本與作業一一一生活單調、枯燥無味。

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比父輩當年更多、更難的作業一一教學內容難度加大。

12歲時就面臨着父輩們18歲所面臨的分層競爭一一競爭低齡化。

一個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在學校被安置在好幾十個人的班級裏集體教學,好比產品被批量培養一一差異被忽視。

學校里老師教助人爲樂、關心他人,家裏父母教“誰打你一下,你踹他三腳”——面臨道德衝突。

既要吸納先進文化,又要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一一面臨文化衝突。

學習時間有限但知識卻在“爆炸”——總也學不完。

發展需要是多元的,可學校評價是唯成績的一一一總也不全面。

學校裏學習的都是美好的,但現實社會並非如此一一一總也搞不清。

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總是重“餵養”輕教養、重物質給予輕精神撫慰、重智商開發輕情商培養、重智力開發輕涵養智慧、重知識技能輕社會適應、重外表技能技巧學習輕道德倫理靈魂塑造、重學習結果成功與否輕學習過程快樂與否。

中小學教育存在的功利化傾向,弱化了孩子感受幸福、創造完美未來的能力。在普遍的功利主義的價值觀控制下,成績成爲獲得權力、地位、金錢和改變身份的籌碼。

如今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成了考試的“機器”,缺少個性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和學生都感到壓力和負擔太重,他們缺少自信和快樂。

功利性的薰陶使一些孩了被培養成有知識無智慧、有目標無信仰、有規範無道德、有慾望無理想、有學位沒品位、有技能無靈魂的“異化的人”。

現代孩子可以從成人世界學到各種道理,卻無法隨時隨地在自然界得些啓示一一缺乏實踐。

現代孩子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而童年的記憶卻偏多壓抑而少有輕快的色彩。

不容易呀,如今的孩子不容易!每次社會轉型首當其衝受影響的都是孩子,魯迅先生當年“救救孩子"的吶喊,今天依舊有現實意義!

當家長們滿心懷着讓孩子成龍、成鳳的種種期待的時候,不要忽視,現代生活中籠罩在孩子弱小身心上的各種壓力已經夠大了。他們需要寬容、需要理解、需要鼓勵、需要科學地引導。

如果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那麼孩子就是這細胞中最關鍵的生長基因:無論從最樸素的願望出發,還是從最深刻最現代的觀念出發,我們的結論應該只有一個,讓這基因抵抗變異,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