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用面癱臉對待孩子的樣子,真醜!

你用面癱臉對待孩子的樣子,真醜!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小新媽看了一個視頻,是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Edward Tronick博士做的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他向我們驗證了一個觀點——孩子對外界環境是極度敏感並且有迴應的。其實你用面癱臉對待孩子的樣子,真醜!

日常中聽到這樣的科學論證我會覺得不以爲然,但是看完這個視頻後,尤其是視頻裏孩子的反應後,真的感覺觸動很大,不禁想到了我們和孩子日常中的很多交流。

今天小新媽把這個視頻分享給各位媽媽,大家共勉!

在視頻中,實驗的第一步,媽媽和她一歲左右的女兒有交流,媽媽的表情十分生動,孩子也特別活潑的和媽媽交流着。

你用面癱臉對待孩子的樣子,真醜!

實驗的第二步,媽媽被要求在兩分鐘內面無表情的面對孩子,不論孩子怎麼反應,媽媽都不笑不怒不說話不反應。

然後我們發現孩子很快就意識了媽媽臉部表情的不同,嘗試了各種方式來引起媽媽的注意,試圖讓媽媽有所反應,可媽媽都無動於衷,於是孩子情緒就崩潰了。

你用面癱臉對待孩子的樣子,真醜! 第2張

實驗的第三步,媽媽重新變回原來的樣子,孩子又開始和媽媽正常互動了。

你用面癱臉對待孩子的樣子,真醜! 第3張

當我看到媽媽那張面無表情的臉,看到孩子那麼努力的和媽媽溝通,卻沒有效果哭起來的樣子,心裏感覺很泛酸。

想想我們,養孩子這麼多年,給過孩子多少次這樣的靜止臉?數不勝數!

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會用哭鬧和生病的方式來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也很有耐心,全身心的把焦點放在他們的身上。

可是孩子大了呢,他們再哭再鬧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會覺說,“這孩子這麼大了了,怎麼這麼不懂事呢,沒看見媽媽忙着嗎?”

那種小時候的耐心似乎沒了,甚至當孩子笑嘻嘻的和我們說一件事的候,我們的都只是輕描淡寫的回覆一句“哦”。

養兒育女的路上,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孩子無窮無盡的精力和大人精疲力盡的現實之間的衝突了。

作爲成年人,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有孩子,我們有工作,我們要社交,要學習爲人妻爲人母,好像一天24小時並不夠用,恨不得能有孫悟空的分身術。

記得很多剛做母親的媽媽曾經諮詢過我說:有沒有一種玩具能夠讓孩子玩上1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都不需要打擾大人呢?每次我都會遺憾的說:好像沒有啊。

我們多麼渴望能夠有一塊不被孩子打擾的空閒時間,但似乎很難實現,於是我們有了“不滿”,這種不滿就變成了對孩子的不耐心。

孩子長大後,情感交流的需求變高了,對父母精神陪伴的需求也就變得多了,可我們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對他們特別的不耐煩,恨不得他們別來煩自己。

我們卻忽略了,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是何等的耐心,我們關注他們的吃喝拉撒,會翻身了,會坐了,會爬了,會站了,會走了,會說話了,樣樣都讓我們覺得自豪,不管怎麼付出似乎都無怨無悔。

就因爲孩子大了,我們就不願意再去花時間了嗎?

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時刻,當你焦頭爛額忙一件事的時候,孩子跑過來和你說一件他感覺特別有趣的事,你可能連頭都不會轉向他,只是應付的說一句“哦,是嗎,真棒”之類的話,然後繼續自己的事情。

如果有個攝像頭拍下這一幕,你會發現其實自己就是上面實驗中那個面無表情的媽媽,甚至如果拍下一天中你和孩子交流的每個瞬間,可能結果會讓你像這個實驗一樣感覺震驚。

其實孩子性格的發展,是否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建立對他人的信任,都有賴於早期和父母的這些有效交流。

都是學着當媽媽,沒有誰是完美的,但爲了孩子的發展,如果我們可以做的更好一點,那爲什麼不去做呢?

哪一天當你心煩意亂想推開孩子的時候,想想這個面無表情實驗,你能不能做到溫柔的親親你的孩子。

當你忙着家務,孩子跑過來和你分享東西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夠做到放下手頭的事,體會孩子和你分享的那種喜悅,而不是拿“嗯”或者“哦”來代替。

想想孩子和我們說話時,看到一個面無表情的媽媽,他心裏的那種失望,難道不足以讓我們變得足夠有耐心嗎?

多給孩子一點關注,多給孩子一點回應,孩子自然會感受到你的愛,孩子有愛了,就會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