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從小親子共讀,孩子脾氣會比較好?

從小親子共讀,孩子脾氣會比較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的親子共讀是如何做的?從小親子共讀孩子會有哪些好處?從小親子共讀孩子,脾氣比較好?閱讀,常常是一件能讓孩子感覺愉悅舒適的“遊戲”,就像柔風輕撫心靈,你有經常陪伴孩子共讀嗎?

有媽媽留言問了我這樣的問題:媽媽從孩子小時候經常陪伴閱讀,孩子的脾氣是不是比較好?這位媽媽是在一次班會聽到的說法,學校好幾位老師的孩子都有從小親子閱讀的習慣,很巧地,幾個孩子的脾氣都很好。那位媽媽問是否有道理。

▲從小親子共讀的孩子,脾氣也較好?有沒有道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到了有一次在輕軌上的有趣經歷。

當時一位1,2歲大的寶寶在哭鬧,年輕的媽媽用玩具逗寶寶、給寶寶唱歌、給寶寶喂水、抱寶寶看窗外風景……寶寶還是哭鬧不停,媽媽急得團團轉。這時旁邊一位40多歲的阿姨,微笑着給他們遞過一本書,小傢伙的目光立即被吸引住了——一本立體繪本,上面有各種可愛和顏色鮮豔的小動物,孩子接過後立即就停止了哭鬧,小手揪着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發出“咿呀咿呀”的驚歎聲。年輕媽媽感激地連連說“謝謝”。當然,這僅僅是暫時的、淺層次的情緒控制而已。

2017年,美國兒童閱讀專家John S. Hutton和相關學者有過一項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從小聽故事讀故事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處理和情緒調控能力比較好。因爲當孩子閱讀時,大腦左顳葉的腦島(insula)區域得到較強的刺激。腦島(insula)被證實跟情緒調節有關。一個孩子從小親子共讀越頻繁,孩子大腦的腦島區域被刺激得越多,孩子的情緒處理能力也更好。所以,“從小親子共讀的孩子,脾氣也較好”的理論是成立的。

另外,英國伯明罕大學學者Barrie Wade和Moore Maggie從1992年針對參加Bookstart閱讀項目的300多個家庭的跟蹤調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早期閱讀的寶寶,在情緒發展的表現上,超越同齡人。

從長期沉浸親子共讀的孩子身上,我們也不難得到相似的情景:

當一個孩子越沉浸於繪本閱讀中,他們的專注力會更集中;正因爲長時間被繪本或童書吸引,他們放在跟其他小朋友爭吵矛盾導致負面情緒的情況就比較少,從情緒機制來說,當一個孩子越經常生氣就越容易生氣,相反,當一個孩子越少生氣就不容易生氣,情緒也像肌肉一樣,越用越強大。除此之外,長期沉浸親子共讀的孩子,他們也從繪本的故事細節中受益,因爲感受到細節的孩子更容易產生代入感,相當於培養同理心,同理心好的孩子,也就越不容易情緒激動了。

從小親子共讀,孩子脾氣會比較好?

▲爲了孩子的好脾氣,親子共讀如何做更好?下面三點符合幼兒心理

1、父母不強迫,培養孩子主動閱讀的習慣

任何強迫,實際上是給孩子強加了父母的意志,可能會因此激怒孩子,破壞了孩子閱讀的原動力。任何愉悅的閱讀,都是孩子主動或被吸引而參與的,愉悅的動機也會驅動孩子愉悅地閱讀。這一切,對孩子的情緒和脾性來說,都有正面的作用。

孩子也因爲帶着愉悅的心情閱讀,從故事中感受到樂趣,繼而也會增加孩子的愉悅情緒,孩子也更容易以平和的心態待人。

2、細節提問法

細節提問法,實際上也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幼兒說在前面已經提及,同理心好的孩子,也就越不容易情緒化。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閱讀時,可以針對故事細節,給孩子提問題。以安徒生童話故事《醜小鴨》爲例,父母可以這樣問:

“醜小鴨爲什麼飛過籬笆逃走?”

“當鴨子媽媽讓它走遠時,你覺得醜小鴨心裏怎麼想的?”

“醜小鴨被雞和貓排擠時,你覺得它應該怎麼做?”

“醜小鴨在冰冷的湖邊難過,你覺得它這種做法對嗎?”

……

當孩子們嘗試在回答故事的相關問題時,他們會加入自己的認知和思考,在思考中對故事中的角色產生代入感,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節,經常如此,孩子的同理心也慢慢提高。

3、給孩子適當的自主選擇

在孩子決定閱讀什麼繪本,什麼時候閱讀,以及如何閱讀……時,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選擇和決定權利,這種做法對於孩子的自信和閱讀的意願有促進作用。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圖書館或書店選擇繪本時,當父母以爲經典的《格林童話》對孩子更好,但孩子卻被某本可愛封面的繪本吸引了目光,這時候你該怎麼辦?首先,父母要迅速翻閱一遍,篩選掉不良价值觀或可能給孩子帶來誤導的繪本,因爲並不是所有繪本都是高質量的。如果可以,父母就聽從孩子的喜好吧,因爲沒有什麼東西比興趣更珍貴了。

在孩子的選擇上,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和同理心,也會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心態和良好情緒,父母的共情也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