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小朋友爲什麼把不喜歡玩具送好朋友?

小朋友爲什麼把不喜歡玩具送好朋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像孩子在不懂事以前都比較自私,自己的東西不願意分享給別人,別人的東西自己又想要,除非是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會願意分享給別人,那麼小朋友爲什麼把不喜歡的東西會分享給別人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位媽媽哭笑不得的故事

話說上個月聖誕節前,一位媽媽的兒子想送禮物給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在自己的玩具箱裏翻了很久,掏出一個流着鼻涕的巫婆造型玩具,說:“媽媽,我要把這個送給我喜歡的小皮老師。”

這個玩具是別人在萬聖節時送給孩子的玩具,孩子因爲覺得有些恐怖,所以連包裝都沒拆。媽媽困惑地問:“你爲什麼要把這個玩具當聖誕禮物送給老師?”

小男孩的回答讓媽媽驚訝:“因爲這是我最不喜歡的玩具。”

這位媽媽很困惑:“這是孩子自私的表現嗎?”

?孩子要把不喜歡的玩具送給別人,到底什麼原因?

小朋友爲什麼把不喜歡玩具送好朋友?

利己是幼兒的第一需求,因爲在孩子們的生命初期,獲取儘量多的資源,讓自己生存下來和健壯成長是潛意識的想法。就像一個1,2歲的寶寶抱着玩具,即使被媽媽批評也不願分享那樣。小朋友這些表現,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稱爲“自我中心”,6,7歲前的孩子常常以自我爲中心,他們極度缺乏從他人的角度思考的能力。所以,學齡前的小朋友大多數情況下只關注自己的喜歡和需求,而不是別人的。

正因爲如此,很多兒童學者經常說,6歲左右的孩子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因爲心智未夠成熟,也因爲缺乏生活經歷,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行爲是得體的、有禮貌的,他們的一切行爲表現都依據父母的態度來作調整。所以父母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道德感的教養,會對孩子未來的行爲產生重要的影響。

當父母支持小朋友總是把“差的”、“壞的”、“糟糕的”給予別人,孩子未來會養成行爲習慣,最終發展出自私的性格。所以,如果孩子還小,並且常常有“把不喜歡的送給別人”的現象,還不能認定孩子是自私的表現,而只能說孩子是因爲心智發展未夠成熟的正常表現。

?價值觀,會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

有一朋友熱衷當義工,她遇到了一對母女。有一次,他們帶一羣媽媽和她們的孩子探望一些貧困孩子。有一位媽媽和女兒帶來了一大袋食物,有糖果、餅乾和一大箱雞蛋。大家一開始覺得她們很善心,但當食物送完了,坐車回來的時候,有人贊小女孩很有愛心,小女孩說:“雞蛋放太久臭了,我們都不想吃。”

小女孩的媽媽慌忙呵斥:“誰讓你亂說話的?”

小女孩很委屈:“你昨天跟我說的。”

不少人都感覺很難過,因爲他們想到了那些貧困的、大口吃雞蛋的孩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這句名言至今受用。當一個孩子養成了把自己嫌棄的東西給別人,一定會影響他人對這個孩子品行的印象,他們可能會被貼上“自私”、“惡毒”、“虛僞”之類的標籤。雖然有時會出現“一個孩子不喜歡的東西,另一個孩子卻很喜歡”的情形,但這是少概率的,因爲人性是相似的。這樣的孩子,在人羣中是不受歡迎的,他們可能會被其他孩子排斥,最終影響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而別人對這些孩子的拒絕,也可能會給這些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如何幫助孩子懂得“我不喜歡的,別人也很可能不喜歡”?

兒子還在上幼兒園小班時,有一次,他班裏有個平時玩得很好的小玩伴叮噹生日,他回來跟我說:“媽媽,我要把我最不喜歡的溜溜球玩具送給他。”

“爲什麼要把最不喜歡的送給別人呢?你不喜歡你的好朋友嗎?”

“我很喜歡他,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是他卻解釋不清楚爲什麼要把最不喜歡的玩具送給他最好的玩伴。

我說:“ 叮噹有一個最不喜歡的奧特曼玩具,斷了一條腿,平時還被叮噹丟在牀底的,上面滿是灰塵。當你生日時,如果叮噹把這個斷腿的、並且佈滿灰塵的玩具送給你,你會不會很難過?”

兒子點頭:“會的,我一定會難過得不能睡覺的。”

當孩子嘗試思考別人的感受、理解別人的情緒,孩子會變得慷概,這個結論來自2012年匹茲堡大學Celia A. Brownell等人做的一項研究。研究者發現,當父母要求孩子描述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即使18個月大的寶寶也會相對變得樂意分享和幫助他人。所以,當你家孩子表現出把不喜歡的玩具、把最難吃的食物或最糟糕的朋友送給別人時,父母嘗試引導孩子思考對方的感受,能幫助孩子改變看法和做法。當一個孩子越來越習慣在意別人的感受,他們不僅不會再出現把“糟粕”丟給別人的行爲,還會因爲善解人意而收穫他人更多的好感和友誼。

據說,孩子們是一個個玻璃杯,父母是工匠,把玻璃杯做成透明的還是黑色的,由工匠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