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疾病 > 幼兒便祕的常見原因

幼兒便祕的常見原因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兒是否便祕,主要看大便的質和量,以及對健康有無不良影響,而不是以大便的次數來確定。

幼兒便祕的常見原因

正常小兒每日排便次數差別很大。

完全食母乳的嬰兒每日大便的次數可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者,大便次數較少,每日一次或2~3日一次。如大便次數較少,但其性質及量均正常,小兒又無其它任何不適,則不能認爲是病態。如果大便乾燥,量少又難於排出,雖然一天可有2 ~3次,但其總量比平常一次的量還要少,則可視爲便祕。特別是有同時食慾減少、腹部脹滿、便意頻頻,則更是便祕的表現。如果小兒平時排便習慣較規律,而突然兩天以上不解大便 ,特別是伴有腹痛、腹脹或嘔吐,則更要注意尋找其便祕的原因。

小兒在不同年齡有着不同的便祕的常見原因。

絕大多數小兒出生後24~36小時內即應有胎糞排出,如無胎糞排出,則應檢查有無腸道梗阻,包括肛門閉鎖及狹窄。但有胎糞時亦不能完全排除腸道梗阻,因爲在梗阻以下的腸段還可以排出少量胎糞。當小兒食物不夠時,也可以出現便祕,如果同時出現體重不增,且常因飢餓而啼哭,在補充食物後,則大便可以正常。又小兒因喝水太少,特別在夏天,出汗多,腸內水分被吸收,致使大便太乾燥也可有便祕。隨着小兒年齡的逐漸增大,如果平時未經排便訓練及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也可以成爲便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因爲平時排便習慣不規則,雖然有排便的感覺,但由於過於貪玩或因爲其他事情,而有意識地抑制便意,時間長了,可使腸內排便的反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積於腸內,使更多的水分被吸收,大便變得較乾燥,更使大便不易排出。小兒食物過於精細,缺少纖維素,對腸壁刺激不夠, 也可以形成便祕。

另外,病理引起的便祕也有,可見於腸狹窄、腸梗阻、直腸或肛門狹窄、幽門痙攣、先天性 肥大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腸道疾病。營養不良、貧血、缺乏維生素B1、運動量少 ,可使腹肌無力,腸肌張力降低,都可使小兒便祕。腦及脊髓病變也可以使小兒出現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