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常見疾病 新媽媽如何護理?

新生兒常見疾病 新媽媽如何護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剛出生到寶寶滿月,這個時期的寶寶容易發生很多健康問題,但是,通常以下幾種情況,爸爸媽媽又不必特別擔心。

新生兒常見疾病 新媽媽如何護理?

新生寶寶小便異常

寶寶剛出生到滿月前,因爲還沒有適應外界環境,飲食也不規律,再加上腸子裏面仍然有在媽媽體內時積蓄的物質,所以小便容易異常。常見的情況有:

小便啤酒色或尿色發紅,甚至會有血尿,這多半是由於寶寶體內的鹽結晶把尿布染紅的,不算病態。爸爸媽媽不必驚慌,也不用做什麼特殊護理,一般3天左右寶寶就會自動痊癒。如果寶寶持續血尿超過3天以上,最好及時帶寶寶就醫。

生寶寶大便異常

有時候寶寶的大便會呈灰白色,同時寶寶眼珠白色,皮膚呈黃色,這有可能預示着寶寶得了膽道梗阻或膽汁黏稠或肝炎。寶寶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所致,寶寶大便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是因爲大便乾燥,或者是肛門周圍皮膚破裂。寶寶大便爲小豆湯樣,可能爲出血性小腸炎、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早產寶寶。

寶寶大便呈糊狀淡黃色、外觀油潤、內含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寶寶大便黃褐色稀水樣、帶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多爲蛋白質消化不良。寶寶大便爲蛋花湯狀、泡沫多、酸味重、量多,多爲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寶寶大便次數多、量少、綠色或黃綠色、含有膽汁、帶有透明絲狀黏液、寶寶有飢餓表現,多爲奶量不足,飢餓所致。寶寶大便黏液性,鼻涕狀並帶血,多半是因爲寶寶得了痢疾。

寶寶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餵養不當,還容易發生腹瀉。

寶寶患了腹瀉之後,最初表現爲吃奶不好,面色發灰,反應差,大便呈黃色或綠色水樣,有腥臭味,每日可達10餘次,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有時寶寶腹瀉並伴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新生寶寶大便異常最好讓醫生來幫助確診後及時治療,尤其是當寶寶大便呈膿血便,有高燒、嚴重脫水,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新生寶寶黃疸

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眼結膜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出黃疸時,寶寶沒有什麼不舒適的感覺。

新生寶寶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在一週左右消退。新生寶寶生理性黃疸雖然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密切觀察。可適當給寶寶多飲些葡萄糖水。如果寶寶黃疸出現得較早,黃疸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新生寶寶臍炎

寶寶臍帶斷端被醫生包紮處理好後,24小時內不要打開,更不要洗澡。24小時後可先把臍部斷端繃帶打開,然後把寶寶放入浴盆中,臍部可浸水,不用再做特殊防護。

寶寶洗澡後,家長應用清潔毛巾擦淨寶寶臍部,用棉籤蘸取2%碘酒溶液、75%酒精溶液,順次擦拭臍部。每次處理後,最好把臍部斷端露出來。

寶寶臍帶脫落一部分時,先用棉籤蘸取2%過氧化氫溶液擦拭臍帶斷端,後再用碘伏溶液擦拭;臍帶脫落後,如果斷端沒完全癒合,洗澡後也要像前面所說的那樣處理,每日做一次,一直到斷端完全乾燥、癒合。

臍帶處理不好,寶寶就很容易患上臍炎,表現爲臍周圍紅腫,臍輪中有膿汁,這時候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去醫院診治。

新生寶寶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寶寶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會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形狀如“鵝口”,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偶爾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

寶寶患這種病,主要是因爲乳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感染所致。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容易患此病。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用2%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潔口腔,局部塗抹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溶液,每日2~3次即可。

新生寶寶吐奶

未滿月的寶寶常有吐奶的現象。因爲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而且是橫位,在吃奶的同時如果吞進氣體,空氣在胃內形成氣泡,令寶寶不適,就會引起寶寶吐奶。

想要預防吐奶,最好在餵哺前抱起寶寶先輕拍幾下寶寶的背部,餵哺時讓寶寶吸吮到媽媽的乳頭及乳暈處。用奶瓶的寶寶,奶液要充滿奶嘴,防止寶寶吸入空氣。餵哺後再把寶寶抱起,輕拍後背讓寶寶打出嗝來,然後把寶寶放在牀上向右側躺約半小時,注意不要晃動寶寶,這樣可以預防寶寶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