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營養 > 兒童孤獨症 六歲以前最關鍵

兒童孤獨症 六歲以前最關鍵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表明,孤獨症已是我國精神殘疾首位。孤獨症的病因至今不明,孕檢也很難查出。

兒童孤獨症 六歲以前最關鍵

                        

    早期表現

性格異常要警惕

孤獨症患兒有四大症狀:1.對外界反應異常,常常“聽而不聞”、“視而不見”。2.人際關係障礙,如跟人不親,不關心身邊的人和事,是孤獨症的核心症狀。儘管矯治訓練能幫患兒學會基本的工具性社交行爲,如問候、排隊等,但孩子還是不會分享內心世界。3.溝通障礙,如沉默寡言、沒有目光接觸,或自言自語地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4.刻板行爲,如喜歡做單調、重複的動作,或把東西按固定方式擺放。

孤獨症的早期發現對康復治療至關重要。首先,孤獨症兒童在幾個月時就有早期表現,如跟父母沒有目光交流,或在三四個月時還沒有張嘴發聲、與人對話的本能等。許多患兒的確診就是家長髮現孩子“幾歲了還不會說話”;說個別字詞而不說完整的句子;被動回答,答非所問,重複提問;人稱代詞錯用,“我”和“你”混淆等表現。其次,孤獨症與性格內向有區別。正常內向孩子對外界有正常反應,他們不喜歡與人交流,但與人有互動。比如與他說話時,他會害怕地看着對方的眼睛,躲到媽媽身後。孤獨症患兒對周圍環境毫無反應,有人形容他們把父母視爲“生活的工具”,而不是“情感對象”,只有在想吃東西或需要幫助時纔去找媽媽。 

心理關愛

三大“需要”助成長

孤獨症患兒的康復需要很多,比如時間、親情、教育等,以及全社會的關注。

1.需要時間。孤獨症患兒在2~5歲時發展可能很慢。他們的大腦基本認知能力有缺陷,認識、理解世界和語言表達困難。要讓患兒與人產生深厚的情感聯結,發展出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很難。

2.需要親情。父母最瞭解孩子的需要及優缺點,能實施針對性教育。家長可參加孤獨症康復機構舉辦的“家長培訓班”,多交流、學習。

3.需要社會關注。孤獨症康復教師要有心理學或醫學背景,並需要不斷進修。但許多孤獨症專業康復機構資金捉襟見肘,教師薪水低,很難拿出費用提升自己。此外,在西方,約5%的孤獨症患者能找到有報酬的工作。香港和臺灣也有孤獨症職業培訓,後者還開辦福利商店,提供就業機會。但在國內,這些基本還是空白。

2013年生命人壽向深圳市特殊需要兒童早期干預中心捐贈100萬元善款,爲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送去一份關愛和呵護,履行應盡的社會職責。關愛“特殊需要兒童”——“小海豚計劃”已列入生命人壽的長期主題公益活動之一。生命人壽深圳總部將號召全國34家分公司共同參與到關愛特殊需要兒童的公益活動當中,履行“攜手提升生命價值”的公司使命。“小海豚計劃”是生命人壽獨家發起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的公益項目,該項目專注於特殊需要兒童(是聽力障礙、語言障礙、視力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症、肢體殘疾等兒童的統稱)的教育事業。 

康復治療

六歲前是關鍵期

孤獨症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特定治療方案。但研究發現,早期發現、早期通過行爲和特殊教育干預,能提高患兒的自理、認知、社交等能力。

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因此3~6歲是最佳訓練時期。但臨牀發現,一些七八歲還沒開始講話的孩子,通過干預仍可開口講話。

訓練矯治是主要治療手段,目的是讓患兒體驗到交往的愉快感,提高他們主動交往和自制能力。康復教師和家長要讓患兒體驗到成就感,激發“主動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幫孩子建立人際交往中的是非觀念。常用的訓練矯治方法有以下幾種。

1.教育治療。運動方面,如拍球、雙腳同時跳等;語言方面,包括髮音和語言表達;認知方面,如辨別顏色、聲音,感知冷熱等;生活自理方面,訓練刷牙、洗臉、穿衣等;交際方面,如集體活動、與人交流等。

2.行爲治療。對孩子的不良行爲,如暴躁地亂扔東西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改變。

3.家庭康復。家長不要事事包辦,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並給他們充足的思考、表達時間。多向孩子表達感情,可用哭臉、笑臉等表情讓其學習體會別人的情緒。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妥協,讓他們發現這樣做沒意義,自行糾正。 

克氏行爲量表

自測量表

本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克蘭西編制,適用年齡爲2~5歲。根據孩子最近1個月的情況,用“從不”、“偶爾”和“經常”回答下列問題,分別評爲0、1、2分。

1.不容易與別人玩到一起。

2.聽而不聞,像是聾子。

3.拒絕任何簡單學習。

4.不顧危險。

5.拒絕日常習慣改變。

6.以手勢表達需要。

7.莫名其妙地笑。

8.不喜歡被人擁抱。

9.不停地動、坐不住,活動量過大。

10.不看對方的臉,避免視線接觸。

11.過度偏愛某些物品。

12.喜歡旋轉的東西。

13.反覆怪異的動作。

14.對周圍漠不關心。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