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面對孩子上課神遊怎麼辦

面對孩子上課神遊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爲什麼會神遊呢?面對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該如何做?下面來看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寶媽知道嗎?

說到孩子專注力不足,大部分媽媽的描述都是孩子太過活躍、坐不住,然而有一次,一位媽媽向我描述了自家孩子全然不同的表現:

四歲半,上幼兒園中班,老師一直都說她注意力不集中,剛開始想着可能是對有些事情不感興趣,但是最近老師說有點嚴重,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也會發呆,都是從第一個吃到最後一個,一起唱兒歌的時候嘴裏念着歌兒,腦子都不知道在想什麼,每次老師讓她回答問題的時候都還好,沒有提問到她的時候就發呆。

這位媽媽的描述,讓我想到一個詞:倦怠。

幼兒園的孩子,也有倦怠期

倦怠,是一種疲乏、懈怠、厭倦、缺乏動力的狀態,簡單說,就是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人們在很多時候,都會進入這樣一種狀態,職場人士會有“職業倦怠期”、戀愛中的男女,會有“愛情倦怠期”,初高中階段長期面臨較大學習壓力的孩子,會出現“學習倦怠期”。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倦怠期。

其實,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她1936年出版的著作《童年的祕密》中,就提到了這樣的現象,她稱之爲“神遊”。

愛神遊的孩子,就像很多爸爸媽媽經常看到的那樣,他的注意力會隨意漫遊,而不太容易投入眼前正在做的事,常常“處於空虛、發呆和混亂的狀態之中”。

那麼,孩子爲什麼會神遊呢?

面對孩子上課神遊怎麼辦

孩子倦怠、神遊,是因爲他的生活,完全被成人主導

蒙臺梭利認爲,“神遊代表了兒童自我的一種潛意識的防禦,這個自我逃離苦難或者危險,把它自己躲藏在一個面具之後。”

當然,真心爸媽認爲,蒙臺梭利所說的這種“苦難”,並不一定是某種糟糕的不幸事件,對孩子來說,每天不得不生活在大人爲他安排好的、大人自認爲對孩子絕對有益的環境中,按照大人安排好的日程來生活,就很可能構成了一種需要逃避的不愉悅經歷。

幼兒園階段孩子的生活,基本上是由兩部分構成:幼兒園生活、從幼兒園回來後的家庭生活。

幼兒園生活是集體生活,爲保證幼兒園事務的正常運轉,再崇尚自由和個性的幼兒園,都會有固定的時間表,規定了孩子在幼兒園不同時段的活動內容,什麼時間吃飯,什麼時間上課,什麼時間遊戲,什麼時間戶外活動。

所以,在幼兒園時段,孩子其實是需要學着適應幼兒園的規則,要求自己遵從這種統一性程度比較高,甚至可能有一點強制性的活動安排的。這部分被主導的經歷,基本上無法改變。

但是,對很多孩子來說,從幼兒園回來後的家庭生活,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同樣需要按照爸爸媽媽的安排,完成在家庭中的那些“功課”:

在爸爸媽媽認爲該聽英文歌時聽英文歌;

在爸爸媽媽認爲該聽音樂時聽音樂;

在爸爸媽媽認爲應該聽古詩詞時聽古詩詞;

在爸爸媽媽認爲應該做親子閱讀時由大人陪着看書;

在爸爸媽媽認爲應該出去玩兒時出去玩兒;

在爸爸媽媽認爲該吃飯時吃飯、該吃水果時吃水果;

在爸爸媽媽認爲該洗澡睡覺時洗澡睡覺……

儘管不同家庭執行這些時間表的嚴格程度不同,但絕大部分孩子回家後要做的,都是“爸爸媽媽認爲他應該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他自己想做的事。

成人的職業倦怠會來自簡單的日常工作的刻板重複,幼兒園孩子的倦怠,其實也會來自這樣一天24小時、完全由成人主導、他無法自主的刻板生活。

給孩子自己安排事情的機會,孩子會興致更高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幫助孩子從這種倦怠狀態中走出來呢?

我給那位媽媽的建議是:嘗試把大人每天給安排的聽英語古詩詞音樂故事的時間減少一些,多給孩子自己安排事情的機會。

爸爸媽媽無法改變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事實上,這是孩子社會化過程的重要部分,孩子需要去適應,但是孩子的家庭生活,完全不必也不應該如此。

如果家庭生活成爲幼兒園生活的簡單延長,那麼孩子恐怕很難不覺得沉悶無聊,這種沉悶無聊的感覺,也會波及孩子的幼兒園生活,讓孩子不由自主地用“倦怠”“神遊”來逃避不能自主的不愉快感受。

相反,如果從幼兒園回來,孩子可以享受到完全不同的家庭生活,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兒來做,可以不用時刻遵從大人的安排,可以自由地消磨自己的時間,他的興致無疑會更高,對在幼兒園必須做的事情,投入程度也就不會那麼低了。

蒙臺梭利對“神遊”孩子的觀察是,“在我們專門爲他們提供的環境裏,我們看到這些兒童馬上投入某些工作中去。”

這裏,她所說的“專門爲他們提供的環境”,指的其實並不是爸爸媽媽出於愛意,專門爲孩子佈置的溫馨、精緻、充滿玩具的兒童房,而是一種對孩子真正友好的環境——一種沒有成人隨時監督、糾正、打擾、孩子可以自由投入感興趣的事情當中的環境。

對很多孩子來說,這比擁有一間漂亮的兒童房奢侈得多,也困難得多。

當然,讓爸爸媽媽理解並接受,自己爲孩子精心安排的豐富生活,實際上過於刻板,很可能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足、容易倦怠、喜歡神遊的原因之一,可能並不那麼讓人愉快。

但是,事關我們全新全意熱愛着的孩子,我們給他“愛”時,多想一想這是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總比什麼事都歸咎於孩子,有益得多。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