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襁褓嬰兒上早教靠譜嗎?

襁褓嬰兒上早教靠譜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襁褓嬰兒上早教靠譜嗎?

導讀:早教班從一開始只針對2歲半-6歲的孩子,竟然逐漸發展到剛出生的小嬰兒也可教了。近來,不少剛出生不到三個月的寶寶也被送去上早教。如此“早教熱”讓人懷疑早教的含金量。

“還是襁褓嬰兒就要去上課,太可怕了。”日前,廣州媽媽網上的一個帖子引來了媽媽網友們的熱烈討論。跟帖者大多認爲,這些家長太狠心了:“兩三個月的嬰兒還不會坐,不會爬,送他(她)去幹嘛?”

記者連日調查發現,隨着早教機構越來越“初生嬰兒化”,家長把才兩個多月大的孩子送到早教班並非“個案”。街坊不禁疑問:這麼早就讓孩子“上班”,靠譜嗎?

兩月嬰,被爸媽送去“早教”

記者調查發現,早教班從一開始只針對2歲半-6歲的孩子,竟然逐漸發展到剛出生的小嬰兒也可教了。

纔出生兩個多月的樂樂還不會捧奶瓶,他的媽媽賴女士已經給他報了一個早教班。“一開始也不想報,但看到小區裏不少媽媽都帶孩子去附近的一家早教班上課,出於好奇想體驗一下。”賴女士說。

“體驗”過後,賴女士發現早教班也不是人們所想像的:孩子累,大人受罪的“痛苦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上課內容。我的寶寶太小,主要就是給他洗洗澡、做做按摩體操、聽聽音樂鍛鍊聽力等。他們還會給新媽媽傳授帶寶寶的知識,比如怎麼給寶寶洗臉、洗頭、洗手,怎麼幫他擦鼻涕和眼屎,如何科學人工餵養等。”

不過,由於孩子太小,賴女士不得不帶着奶瓶去上課。“他們有開水,衝一下在課堂上喂寶寶就行了。有時老師還會留出專門的餵奶時間。”

記者瞭解到,像賴女士這樣把丁點大的小毛孩送到早教班的“80後”辣媽越來越多。在各大網站的親子討論版,隨便就能發現辣媽們焦急詢問早教信息的帖子,爲趕早教班的優惠期,一些辣媽甚至在大腹便便時就幫未來的小寶寶報名了。

嫌麻煩,中途退出的不少

三個月前,6個多月的果果報了廣州天河區某廣場內的一家早教班,96節課15000元左右。果果媽餘女士告訴記者,之所以選這家早教機構,“是被它的環境吸引”。

前天,記者特地去“踩場”,發現確實如餘女士所說,這家早教機構的環境非常整潔:休息區、餵奶間、玩耍區、上課區分得清楚又精緻,雖然是在商場內,但空氣流通非常好,“據說是採用國外先進的排風系統”。幾間大教室鋪的是一種特殊材質的地墊,沒有異味觸感也不錯。外間有水吧,給寶寶提供果汁飲料,同時還有寶寶獨立衛生間和小小洗手檯。

然而,才上了一個多月的課,餘女士就感覺快支持不下去了,“大冬天的把寶寶抱過去,太麻煩了,大人小孩都受罪。”她想等夏天再去上。餘女士坦言,報班主要是想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去玩玩:“比如訓練她抓東西、打招呼、聽聲辨位、學坐、訓練樂感等等,都是我平常在家做的內容。6個月左右的孩子能學什麼呀?”

採訪中,記者發現,雖然家長們在給寶寶報班時花錢不計成本,興致高昂,但上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各種原因打“退堂鼓”的也不在少數。一些早教機構的接待員透露,雖然新爸新媽們每次一報就是一到兩年的課程,但“堅持下來的並不多”。

此外,記者還接到這樣的投訴:早教班宣揚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事實上效果並不明顯。一位媽媽告訴記者,她女兒所在的某頂級品牌早教班孩子多、老師少,“每次上課老師都像在趕場子,迅速把課程上完,還要趕赴下一個課堂,也不考慮孩子能體會多少”。

她舉例,“比如讓小孩體驗的環節,自己的孩子往往還沒輪到,老師就進入了下一個主題。”結果上了半年,她發現孩子在45分鐘課程裏,只對不到10分鐘的遊戲環節感興趣。而遊戲環節,孩子也不能盡興。“由於人多,遊戲設備少,孩子往往剛輪到,就被別的孩子催着下來了。遊戲設置也是老三樣,沒有變化”。後來她女兒哭鬧着不肯再去,“我只好跟他們交涉,把剩下的錢要回來”。

80後父母盲目“跟風” 寶貝重負不堪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使孩子的IQ更高,行爲更加合理,眼手協調能力更強,聽力、語言及閱讀能力更高,隨着他們的成長,可表現出自發性增加,侵略性減少,與夥伴及父母的關係融洽,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強。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早期教育的,早教特指0~3歲嬰幼兒的教育。目前還沒有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所以早教要針對不同的嬰幼兒的自身狀況,因材施教,而不是父母“指手畫腳”進行不合理的操作,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參加各種各樣的早教班、特長班,過多的強迫,太過突然的生活習慣轉變,會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動自由,違背孩子天性,對想象力的啓發反而造成阻礙,實質上無意中對孩子進行了一種無形的心理虐待。

同時各種早教機構均打出不同的教育“招式”:有的偏重智力啓蒙,有的突出社交和互動,有的提倡父母與幼兒共同成長,也有的重點針對寶寶進入幼兒園前過渡時期施教。對於家長來說,這就要針對自己的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特點來選擇適合的教育模式,如果有全部攬入囊中的想法,那麼反而阻礙寶寶的健康發展,所以選擇一個專業的早教機構至關重要。

早教市場魚龍混雜 成爲社會隱患

哪有錢賺,哪就會發展成暴利行業。早教也應驗了這句“至理名言”。至今爲止,早期教育是初創階段,還沒有具體的評估標準和管理規定,也沒有統一的課程設置標準。但是近幾年,國內現在的大大小小的早教機構,都是近十年來從國外舶來的親子園早教方法,它把早期教育提前到寶寶一歲左右開始,這是否對剛剛出生的寶寶在生理和心理造成傷害?

當然促使早教市場魚龍混雜的原因也很簡單:80後的年輕一代逐漸成爲生育的主角,他們觀念新,又捨得投入,許多家長自己省吃儉用,但對孩子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卻瞄準了高消費,出手特別大方,爲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孩奴”。正是他們這種觀念和行動推動了近幾年早教市場的快速膨脹。但是,令人驚悚的是,早教行業,如今還是一塊無人監管的盲區。只需到工商部門註冊,無需到教育部門備案。這就催生了不具備相應資質、教育內容及保育環境不安全的早教機構的誕生。

專家支招

家庭纔是早教最重要的課堂

把小孩子送去早教,到底是做父母的太狠心,還是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追趕了教育的潮流?在80後辣媽潮爸們紛紛涌向早教機構時,教育專家卻提醒:幼兒教育,家庭纔是根本。

資深教育專家孫老師告訴記者: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家庭纔是最重要的課堂,尤其是孩子在會走路之前,更要注重他(她)和父母的相處。“如果爲了鍛鍊孩子膽量和交際能力,選個合適的班並無不妥;如果是爲了讓孩子早點接觸知識,報班全無必要。”他認爲,幼兒具有天生的模仿和學習能力,父母在家時,要有計劃地爲寶寶輸入親子教育。因爲,“父母是寶寶最親近的人,同父母一起學習,能夠讓寶寶很好地放鬆,更容易對早教產生興趣”。

在廣州做了幾十年幼教研究的專家郭老師也認爲,幼兒早期親子關係的建立比什麼都重要。“早期教育確實重要,但父母怎麼做對孩子來說最好?孩子是在和環境的互動交流中獲得發展的。和孩子說說話、玩玩具、聽音樂、講故事、看圖書,陪孩子接觸大自然,聞花香、觀雲朵、看彩霞、玩沙玩水、探索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比上任何早教班都有價值。”

她還認爲,開發孩子的各種潛力應建立在興趣之上,而一個不瞭解自己孩子的家長,只會憑自己的意志把孩子往早教班送,不能讓孩子喜歡自己、尊敬自己,以後的教育又該如何進行?她說:“依我看,幼兒階段,親子關係建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長想依靠其他人來開發自己孩子的智力,其結果可能會是很不理想。”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