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音樂:寶貝成長的精神食糧

音樂:寶貝成長的精神食糧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越是生命早期的體驗,對人生的影響越深刻。在人格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胎兒和嬰幼兒時期的心智發育佔有基礎地位。適宜的音樂對寶貝來說,無疑是一種良好的信息刺激,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心智模式的建立有着良好的促進作用。

音樂:寶貝成長的精神食糧


  爲什麼說音樂是寶貝最佳的精神食糧?

胎兒在母體內就已經具備“學習”能力了。胎兒出生後,大腦迅速發育,學習能力發展很快,在3歲前即已形成思維、反應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式。不過,寶貝在心智發育過程的早期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感覺體驗來學習的。他們首先通過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體驗來認識世界。

由於最早形成的感覺是聽覺,聲音的刺激無疑對寶貝感受“外面的世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音樂作爲不需要翻譯的語言,能夠直接作用於心靈而形成情緒體驗,因此音樂的薰陶在所有感覺教育中是最重要的手段。就像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物質食糧一樣,優美的音樂可以說是胎兒最佳的精神食糧。

爲什麼音樂胎教能促進胎兒的心智發育?

在胎兒的幾種感覺器官中,最爲發達的就是聽覺系統了。受孕後第28周時,胎兒的傳音系統已發育完成,胎兒已能感受聲音刺激,並做出反應。母親與自身的心音、血流聲、腸蠕動聲及輕聲的說話聲,都是胎兒最初的聽覺對象。胎兒能聽到並分辨傳入的各種不同的聲音,並能進行“學習”形成“記憶”,影響出生後的發育和行爲。

音樂胎教就是利用胎兒敏銳的聽覺,給予胎兒良好和諧的聲音刺激,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的健康發育。大量調查表明,受過音樂胎教的孩子普遍表現出聰明安謐、眼睛發亮、自控的能力強的特點。


  音樂改變寶貝心智發育的3個作用

1.促進全腦開發

欣賞音樂是一種運用大腦多個部位的複雜運動。音樂美感靠右腦去體驗,而對音樂的理解和分析要靠左腦去完成。

長期的音樂陪伴可以有效地激活寶貝的右腦,避免在成年後形成語言邏輯思維佔絕對優勢的“左腦型”思維的弊端。

2.有助於提高情緒智商

音樂所帶來的豐富而細膩的感情體驗,是其他活動形式遠遠不及的。音樂可以極大的豐富寶貝的心靈世界,爲其認識和把握感情因素,進而實現內心和諧和人際協調打下基礎。事實表明,長期處於音樂氛圍中的寶貝往往表現得溫文爾雅、氣質不凡,且容易與人相處。

3.有矯治和屏蔽外界不良信息的作用

音樂治療學認爲,音樂可以幫助人們從失衡和紊亂中恢復常態,從而對心理、行爲的偏差起到某種矯治作用。同時,當和諧的音樂充滿內心時,來自外界的不良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和抵消,從而保護寶貝的身心健康成長。


  解讀“莫扎特效應”——

在音樂對人類思維的影響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謂的“莫扎特效應”。“莫扎特效應”的效果來自於多項研究,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家們發現,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改善人體的計算和空間感知能力,就連老鼠在聽了莫扎特的音樂後,都能在迷宮遊戲中得高分。

“莫扎特效應”的科學依據,是莫扎特的音樂具有可以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樂結構完善、音區適中、樂句對稱等,而且莫扎特的音樂節奏與人類大腦的一些節奏週期相符。其實,具備上述特點的音樂並非只有莫扎特的音樂作品,適合嬰幼兒心智發育的音樂還有很多,比如巴洛克時期的許多傑出音樂家(如巴赫、維瓦爾第、勃拉姆斯等)的作品,都是寶貝寶貴的精神食糧。


  怎樣給寶貝選擇適合的音樂?

對於胎兒——

在進行音樂胎教時,傳聲器最好離肚皮2釐米左右,而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因爲胎兒的耳蝸很稚嫩,如果讓聲波直接進入母體子宮腔內,很容易使胎兒受到不可逆性的損傷。

對於嬰幼兒——

1.適宜嬰幼兒的音樂具有曲調優美的旋律,節奏不宜太強烈,也不宜太快,符合心跳節奏的就比較適宜。音樂包含的感情應該是優美純淨的,儘量避免包含激烈矛盾衝突的主題,如貝多芬的一些作品。

2.相較中國民樂,西方古典音樂配器更爲豐富,富於美感,更適合嬰幼兒使用。

3.3-6歲的寶貝,可以欣賞學唱一些適合幼兒的兒童歌曲和歌謠。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