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幼升小,家長應注意什麼

孩子幼升小,家長應注意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大班的重要內容。每年三月份,我市各個幼兒園都推出多種形式的幼小銜接活動。

孩子幼升小,家長應注意什麼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大班的重要內容。每年三月份,我市各個幼兒園都推出多種形式的幼小銜接活動。今年3月11日晚,溫州市第一幼兒園採用了全新的形式,一改過去“一個專家對着一班家長的講座”,而是邀請了4位知名小學教師在現場和家長進行互動,有意思的是,這4位老師的孩子也都剛經歷過幼升小,對“幼小銜接”有着許多切身體會。

同時,現場會還邀請了心理學老師何融融爲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各位名師各抒己見,現場座無虛席。 從遊戲式教學的幼兒園進入以學習爲主的小學,孩子固然要面臨一次重要的角色轉換,家長也要承受許多壓力。爲此,記者精心梳理了幼兒園大班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讓我們來聽聽名師們的建議。

做事磨蹭

要培養時間觀念

問:家長要做哪些關於幼小銜接的預熱活動?

答(市城南小學 潘紅豔):比如說讓孩子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給書本分類的習慣,還有握筆姿勢的正確方法和坐姿、一些像跳繩之類的運動訓練等。

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答(市實驗小學高級教師黃曉秋):一、良好的傾聽習慣。家長可以通過平時給孩子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二、學會整理書包。上小學和幼兒園很大的轉變就在於一下子多了很多課本,上課的時候,很多孩子早早就從書包裏掏出了書本準備好,而沒有培養好整理習慣的孩子依然在書包裏搜尋書本,等老師叫學生把書本翻到第幾頁時,那些還是找不到書本的孩子就跟不上節奏了。

問:小孩上了小學後,要是在家裏做作業磨蹭,比如隔一會兒說上廁所,隔一會兒又說“肚子餓,去吃點東西”等。怎麼辦?

答(市建設小學高級教師 彭爽爽):一,讓孩子較早形成良好的時間概念,比如說告訴他吃一頓飯需要多少時間,唱完一首歌通常需要多少時間等,強化孩子對時間的概念,就能讓孩子有意識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二、和孩子好好溝通,一起合理地安排他的作息時間;三、留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這樣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

切忌“過猶不及”

問: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又不至於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

答一(黃曉秋):有時候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家長造成的,比如有時候老師給孩子佈置了一個小時的作業,家長髮現在家裏一個小時過去了,時間還空出一個小時,就會讓孩子再做一個小時的額外作業。久了,孩子會發現父母的這個習慣,他可能就學會應對了,本來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故意拖拖拉拉地做了兩個小時。家長的這種“過猶不及”的做法有時候反而容易導致孩子的不良習慣。

答二(教育心理學專家 何融融):家長一定要學會鼓勵孩子,比如說鄰居的孩子考了97分,你的孩子只考了90分的時候,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比,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當孩子說“我長大了想當飛行員”的時候,你也千萬不能打擊他說:“就你這樣,一定會從空中掉下來!”不能打擊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象空間,這些看似幻想的東西以後就是他努力的動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心態對培養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學會經常鼓勵孩子。

問:如何調整孩子的不良坐姿和不良的握筆習慣?

答(黃曉秋):我教一年級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剛剛開始握筆寫字都很興奮,他們都想:“終於可以握筆寫字了!”但是仔細一看,一個班級裏,學生們什麼樣的握筆姿勢都有,橫的、豎的,還有一手握筆另一手幫忙推着寫的。

這些不良的握筆習慣一定要越早矯正越好,班級裏學生多,老師很難一一矯正,這就需要家長們的配合。如果不良坐姿和不良握筆習慣養成長久了,再慢慢矯正就很困難,最好是當孩子剛學寫字的時候就教他正確的做法。

上學前不必認很多字

問:上小學以前,要不要教孩子認很多字?需要提前學習書本知識嗎?

答一(廣場路小學副校長潘暘):其實小學一年級的課本還有很多和幼兒園學習習慣相近的地方,比如很多語文課本有插畫,孩子們可以根據插圖去理解課本。我認爲,過早地教孩子太多課本儲備知識是沒有必要的,小學老師完全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去備課、教學,家長只要把認字的擔心交給老師就行了。

答二(彭爽爽):對孩子來說,上小學前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簡單的數字計算是有必要的,比如考試的時候如果孩子不會在試卷上寫姓名,那就很耽誤時間,但是拼音書寫之類的完全沒必要提前讓父母教孩子,這些教育應該留給小學老師,老師會系統而科學地去教學,萬一家長教錯了,到時候糾正反而麻煩。

問:在教育孩子時,父母的觀點不一致怎麼辦?

答(何融融):如果是關係到大是大非的事,父母親的觀點在孩子面前是必須一致的,比如告訴孩子不能撒謊。而對於一些事物的看法,沒必要完全統一,一個人喜歡紅色,一個人喜歡綠色,都是很正常的,保留個人愛好等不同觀點,更有助於家庭的民主氣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