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情商教育:化解寶寶的負面情緒

情商教育:化解寶寶的負面情緒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練習和遊戲中給孩子積極的鼓勵,讓孩子知道你只要他努力就好,不要和其他人對比。

情商教育:化解寶寶的負面情緒

在你的孩子蹣跚學步時,當她搖搖擺擺地爬上兩級臺階,你鼓勵她再爬兩級,並一直往前走,直到她能夠到達目的地。那個時候,你就是“幼兒樂觀隊”的教練。

世界似乎越來越充滿不確定因素

父母面對孩子負面情緒:

內心恐慌

在練習和遊戲中給孩子積極的鼓勵

讓孩子知道你只要他努力就好

不要和其他人對比

讓他嘗試更多的運動,直到找到最喜歡的。

失敗的感覺

和教練溝通,不要對孩子們有過高的期待

告訴孩子所有人都會犯錯誤,也都會戰勝困難

讚揚他和隊友的合作精神

缺少自由時間

給孩子留出學習、和家人朋友歡聚的時間

限制他參加活動的數量

鼓勵他其他方面的興趣

允許他偶爾缺席訓練

撈魚

適應年齡:3歲以上

準備:方紗巾1條。

玩法:在燦爛的陽光下,爸爸、媽媽分別扯住紗巾的四個角當“魚網”,孩子當“小魚”。在一片草坪上,小魚自由奔跑,魚網追趕小魚。追到小魚後,立即把小魚套在網中。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鍊孩子變向、躲閃跑的能力,也能提高身體的靈活性。

。打開電視,我們看到災難、犯罪和恐怖事件。社會調查告訴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要面對父母離婚的事實。就連電影和動畫片裏,英雄也被刻畫爲要通過暴力手段才能達到目的。這一切,帶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新的挑戰:他們需要學會如何正確地處理問題和麪對未來。

樂觀,或者說是以積極的態度思考和生活,開始被更多的兒童教育者所重視。而且,他們一致認爲,樂觀主要是後天培養的結果。

心理學上的新思考——醫治傷害還是提高抵抗力?

樂觀是最近纔開始研究的一個相對較新的課題。許多年來,心理學主要研究人們存在的弱點和問題,也就是說,研究錯誤的方面,卻忽略了正確的方面。

馬丁.塞裏格曼博士是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倡導者,他著有《培養樂觀主義》(Learned Optimism) 一書。在他看來,現代心理學過於強調醫治已經造成的傷害,其實我們本應着重幫助人們形成堅強的意志和豁達的態度,對於孩子更應如此。

塞裏格曼博士的研究小組測試了埃德蒙學校四到六年級將近 400 個孩子的樂觀狀況,然後跟蹤他們在閱讀和數學考試中的分數。結果表明:樂觀的孩子學到了更多知識。

一位研究樂觀主義的心理學家認爲,樂觀的人也更願意抓住每一個機會。有趣的是,男孩和女孩看待機會的角度是不同的。12歲之前,女孩的樂觀多表現在對美好世界的想象上,而男孩則對實現某個具體目標更有信心。

一個男孩如果喜歡某個女孩,他可能會思考從哪條路線往學校走就能正好碰見那個女孩。而對於同樣這種情況,女孩就不太可能做到這一點。不過,到了15歲,這種差異就消失了,男孩開始構築更宏偉的理想,女孩也表現得更爲積極。

你的陪伴帶給孩子安全感

心理學家認爲,要培養一個樂觀向上的孩子,這三方面缺一不可:目標、毅力、執行力。目標可小可大。小孩希望夠到書架上的一個可愛的玩具,這是一個小的目標。他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個科學家或宇航員。”這是一個大的目標。

毅力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當你腦海中有了清晰的目標時,你更容易堅持不懈。所以,學習闡述自己的目標也是樂觀的一個方面。

執行力是一種判斷力。擁有了執行力,即便你遇到無法預期的障礙,你仍能克服重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要獲得執行力,必須幫助孩子明白,解決一個問題不止有一個方案,也不止一種途徑。

因此,一個滿懷希望的孩子,他既樂觀(期望最好的結果),又具有堅定的意志(把逆境當作挑戰,而不會認爲走投無路)。如何把這些品質逐步灌輸給你的孩子?一個重要卻簡單的途徑就是多花一點時間陪陪你的孩子。幼年時對父母的依戀會給孩子帶來很強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今後會胸懷大志而且非常自信。

專家指出,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能培養他的樂觀。

對於小寶寶來說,耐心地回答他的提問,會增強他描述自己願望的信心和能力。蹣跚學步的孩子可能會開始問你“這是什麼”或“爲什麼”之類的問題,在你回答他時,他描述自己願望的能力就得到了增強,而那正是他實現願望的第一步。

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你要幫助他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並鼓勵他實現目標。通過幫助你的孩子確立“階段性目標”,可以教會孩子享受每一次挑戰。

例如一位爸爸在教他兩歲的孩子學走路時,對他的孩子說,“現在我們要走到這個街燈柱,現在要走到那個街燈柱,現在要走到拐角那兒。”他們爲實現了每一個小小的目標而歡呼。這位爸爸說:“的確,拉着孩子走更容易,但是我們讓他自己走。”

挑選主題積極向上的故事將給孩子聽。除了可以刺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故事還有另一個好處:它們一般都包含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主題。坦坦的媽媽提到她四歲的孩子經常要她一遍又一遍地講《三隻山羊》這個故事,母子倆共同體會故事中的情節。這位媽媽說,“毫無疑問,坦坦認爲他自己就是那隻勇猛的大山羊。”

幫助孩子瞭解,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辦法解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指導她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提前與她交流。例如,如果她過於內向,不敢把遇到的問題告訴老師,你可以幫她預先練習一遍要和老師說的話。

當她遇到挫折時,你可以向她強調:“這不是因爲你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爲你採用的方法不合適。”樂觀的孩子在生活中就像一個試圖解開祕密的偵探。當偵探發現他採取的方法不奏效時,他不會說“我太笨了”相反他會說“看來這個方法不能處處奏效”然後他會開始尋找新的線索。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看到希望

簡而言之,培養樂觀心態的最好途徑就是在生活中體驗。樂觀孩子的父母當中至少有一個是樂觀的,他(她)會提出新的方法,對未來的事情做出規劃。孩子們通常會觀察父母是如何面對挫折和挑戰的。

專家建議,樂觀的父母要表明他們尊重各種各樣的願望,包括那些超出物質層面、不可簡單衡量的想法,如發展智力、提高創造力、幫助別人。最後,當孩子發現他所做的事情竟然超越了他本來的能力,他會感到更樂觀。

金金爸爸有時候把六歲的兒子帶去參加紅十字會的活動。他說,“我告訴兒子,人們去參加紅十字會的活動就是爲了幫助那些無法自助的人。”1999 年,金金爸爸飛到地震災區,爲那些流離失所的孩子送去了玩具。

當他告訴兒子他要去做這件事時,金金主動拿出了一個玩具。“我帶回了那些孩子住在帳篷裏的照片,金金把照片帶到學前班,給同學們講爸爸的故事。爸爸能幫助別人,這是令金金非常自豪的事情。

當生活中的不幸看上去不可戰勝時,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回顧以前發生過的事情,講述過去讓我們不再只看到事情災難性的一面。所以,可以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爺爺奶奶的故事,以及那些幾十個世紀以來人們經歷災難,戰勝困難的故事。歷史永遠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讓我們的孩子從中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