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內向不合羣怎麼辦?

孩子內向不合羣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與人在交往的時候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而一個好的性格需要從小培養。那麼孩子內向不合羣怎麼辦?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吧。

孩子內向不合羣怎麼辦?

孩子2歲以後,開始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他們都渴望與小夥伴進行交往。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和同伴愉快的相處,他們可能表現出內向,或者無理取鬧。

在“積木育兒”後臺,就有很多媽媽留言,諮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怕生”、不合羣等問題:

我的孩子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喜歡一個人玩,是不是性格有問題?

我家孩子只要小朋友一來就“人來瘋”,但是自己的玩具一樣都不分享給別的小朋友,有時甚至還要去搶別人的玩具,不行的話還哭鬧!我應該怎麼去教會孩子分享呢?

我家小孩只要和別的小朋友意見不合就去打別人,該怎麼辦?

我家小孩很霸道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他總是第一個搶玩具。

作爲成年人,我們都知道:人際交往能力已經成爲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情商,對孩子一生髮展都是財富。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和史蒂芬·博格博士都曾說過:

有能力的人,事實上必須具備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其中有一項就是人際溝通能力。

並且,實踐證明,凡成功者都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種能力,其實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比如如何去感受別人的情緒,瞭解他人,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溝通與合作等,達到自我提高、自我發展。

作爲父母,我們常常會忽略孩子的需求,要麼厲聲制止,要麼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和原則,可這樣往往適得其反。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些方法培養小孩子的社交能力:

1.父母要以身作則

如果希望孩子在交往方面有所建樹,那麼爸爸媽媽首先應該爲孩子做出榜樣。

爸爸媽媽可以與鄰居親切問候,積極參與所在地區的各種活動等,做出與人和諧相處的表率給孩子看。只有父母關愛、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孩子,孩子纔會關愛、尊重他人。

2.讓孩子學會主動

孩子不能加入別人的遊戲中時心裏會難過,如果父母示範給他一些交往技巧會更好些。如:教一些接近的技巧,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邊,帶好玩的玩具(吸引別人的注意);主動說話,叫對方的名字,展開自己的手臂,或者做與其他小朋友一樣的動作等友好舉動。

3.邀請孩子的朋友

可以在週末或孩子過生日時,邀請孩子的朋友及媽媽前來做客,藉此增進雙方友誼。或者我們應讓孩子們去同一個學習班共同學習,或一起參加小規模的俱樂部活動,藉以增加孩子相互親近的機會

4.對孩子的新老朋友不評判

無論我們在公共場合,還是在朋友家裏,孩子新交的朋友和經常在一起玩的小夥伴,家長一定要避免根據孩子長相、穿着、打扮或者父母的工作等其它外在的因素,去做對這個孩子評判。這樣,我們的孩子其實就會擁有這種包容與寬容的品質。

5.教會孩子學會分享和拒絕

凡遇到孩子爭搶玩具,都讓自己孩子退讓。這種做法顯然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影響,這樣容易令自己的孩子傷心,他會認爲父母並不站自己一邊,而自己的權力受到嚴重損害,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打擊。

硬逼着孩子和別的孩子分享是不現實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麼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他也期待着讓別人與他同樂時,分享行爲才能真正主動出現。

當有小朋友到家裏來做客的時候,在徵得孩子的同意後,提前把他不想分享的東西收納起來,不要強迫他做一些不情願的分享,這隻會適得其反。

6.合羣的本質是尊重別人

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在社會交往中也不太容易受歡迎。從小就應該給孩子明確界限,這其中就包括不能搶別的小朋友手裏的玩具,學會尊重別人,禮貌待人。

想想看,隨便打斷小朋友的談話,在大家看書的時候高聲喊叫,強迫小朋友遵從自己的遊戲規則……都會給小夥伴帶來不愉快的感受。

要讓孩子逐漸明白,小夥伴不是讓自己擺弄和聽話的玩具,他們也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但要記住,教會孩子這一點,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家長不要期待立竿見影,而是需要持續地努力與耐心。

另外給孩子講小故事,也是瞭解孩子想法以及正確引導孩子的好方法。

在講故事的途中,利用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情節,讓孩子說說他的想法。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假如換做你的話,你會怎麼做呢?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等等。

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環境和教學方式都有很大的變化,有的孩子會很難融入新的集體。我們要允許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並想辦法讓孩子喜歡上新的羣體。

我們的孩子是社會人,他需要過社會生活,在羣體中找到自己的空間和定位,在羣體中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羣體生活對於孩子來說,是生命成長的必要營養,不可或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