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爲什麼會脾氣暴躁?該怎麼辦

孩子爲什麼會脾氣暴躁?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些情緒會慢慢表現出現。有些孩子性情溫和,有些孩子卻脾氣暴躁。那麼孩子爲什麼會脾氣暴躁?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爲什麼會脾氣暴躁?該怎麼辦

1、我的孩子很暴躁

好多爸爸媽媽困擾於孩子的暴躁——大叫大嚷、急脾氣、壞脾氣、遇到不如意的事哭個不停。我們前幾天就遇到一個這樣的場景。

一對爸爸媽媽帶着三歲左右的孩子進快餐店。一家人看起來挺平靜,但是點餐時,孩子爆發了。

爸爸問:“你要這個嗎?”

孩子大喊:“我不要——”

媽媽問:“那要這個?”

孩子繼續大叫:“不要——不要——”

爸爸問:“那你想要啥?”

孩子:“不要——不要——就不要——”

爸爸媽媽又尷尬又無奈地看着大叫大嚷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在我們的育兒討論羣中,一位媽媽向大家求助:“我家孩子特別倔,脾氣暴躁,氣得我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兩個人被一個孩子搞得手腳全亂套了。”

另一位媽媽,寶寶更小,也遇到相近的問題:“寶貝一歲五個月,拿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發脾氣,不順着就會打人,沒人教過,這麼小的年齡出現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嗎?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會好好跟他說,感覺他能聽得懂,但是下一次又犯。”

2、成因之一:不被滿足的憤怒

孩子爲什麼會暴躁?成因之一,就是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從而引發憤怒情緒。

回想一下小嬰兒小時候,餓了要吃奶,他會用哭聲表示,如果媽媽馬上把他抱起來喂他,乳頭含進嘴裏的那一刻,哭聲是不是就馬上停止了?如果任由他哭,不理他,孩子是不是哭得更厲害,直到哭得滿臉通紅、聲嘶力竭?

這就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滿足”機制。隨着孩子的成長,這種機制會持續有效,需求總是得到滿足的孩子,會更平靜、更快樂,而需求經常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急躁、喜歡哭鬧,再大一點,會表現得急脾氣、壞脾氣、很難溝通。

所以,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有急躁的狀況,首先要檢討的是,大人是不是做到快速、準確地滿足孩子需求了?像是前面一歲五個月寶寶的媽媽說的,“拿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發脾氣,不順着就會打人”,那麼爲什麼要讓孩子拿不到想要的東西,爲什麼不順着孩子呢?

說到這裏,可能爸爸媽媽就會擔心了,要是都滿足孩子,都順着孩子,不就成溺愛了嗎?

這個真是不需要擔心的,孩子從小到大,真正提出完全不合理的需求的情況是很少的,而且越是經常得到滿足的孩子,越不容易提無理要求。溺愛產生的條件是:孩子不滿足,發生哭鬧了,大人馬上妥協,而且用超出孩子需求的條件來滿足他,孩子發現哭鬧管用,就把哭鬧當成滿足無理要求的手段。所以與溺愛相伴的,通常恰恰是一個壞脾氣的孩子。

我們有兩個孩子,他們都平靜、理性,很少發生暴躁的情況,我們分析,這正是得益於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大人就致力於準確識別孩子的需求,然後快速滿足。

3、成因之二:不被理解的煩惱

孩子容易暴躁的另一個原因,是大人“不明白”孩子,也不努力地去弄明白,孩子不被理解,於是惱怒起來。

像前文說的在快餐店大叫大嚷的孩子,他的惱怒就是來自於爸爸媽媽自作主張地爲他做選擇,而完全沒有去了解他自己想吃什麼。

解決辦法很簡單:要麼把孩子帶到櫃檯前,“你想吃什麼,自己挑吧!”要麼爸爸媽媽先問問孩子:“你想吃什麼,爸爸媽媽去幫你點。”兩種方法,都可以馬上讓孩子開心起來,大人又何樂而不爲呢?

吃東西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要想孩子不暴躁,就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努力去傾聽孩子、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想法。一個經常被大人尊重、理解的孩子,不會發展成暴躁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見到的大叫大嚷的孩子,旁邊跟着的,肯定是不聽孩子說話的大人。

4、成因之三:大人的暴躁示範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表現得暴躁,是因爲成長環境中有一位或者多位情緒化、易暴躁的大人。

如果大人遇事愛着急,孩子也會變得愛着急;如果大人一點小事就大叫大嚷,孩子也會經常性大叫大嚷;如果大人發脾氣、摔東西,孩子毫無疑問也會好發脾氣、愛摔東西。

有些大人沒有這些明顯的暴躁表現,但對孩子缺乏耐心,喜歡對孩子玩“變臉”:孩子“乖”時,大人喜笑顏開,孩子稍有“不乖”表現,大人馬上對孩子沉下臉來:“你怎麼這麼討厭,我不喜歡你了(不管你了/把你送人/把你丟到哪裏哪裏去)。”大人的這種情緒不穩、反覆無常,是給孩子做出的一不如意馬上變臉的絕佳示範。

5、孩子的反抗策略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易暴躁,與對成人的反抗相關。

關於孩子的情緒發展,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謝弗說:

“兒童最先在家庭中學習情緒。他人與嬰兒交往的方式可以傳達以下信息,包括怎樣表現情緒、可以表達情緒的場合、用來應對引發情緒的環境的行爲等。“

一些孩子與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情緒總是能被父母接納,會很自然地表達苦惱、高興、焦慮、傷心等等;另外一些孩子,情緒表現不能被接納,會形成隱藏情緒的習慣;而另外一些孩子,則用反抗來表現:

“反抗型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表現得到的反應是不一致的,所以其結果是不可預料的。因此,他們形成了誇大表現(尤其是消極情緒)的策略,因爲這樣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孩子採用大叫大嚷、哭鬧、摔東西等暴躁方式發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正是對消極情緒的誇大表現,對父母忽視他意願和需求的過度反抗。

所以,家有“暴躁”娃的爸爸媽媽們,孩子暴躁,不是孩子天生壞脾氣,是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有問題。大人的方式做出適當改變,滿足他的需求、傾聽他的願望,對孩子的情緒做穩定、平靜的反應,孩子的暴躁就會慢慢消失。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