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講髒話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辦

孩子講髒話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孩子在個方面都很優秀。但有時候,父母發現,孩子們居然將髒話了。那麼孩子講髒話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講髒話的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辦

孩子爲什麼會講髒話?

1、單純模仿,尋求關注

很多孩子的第一次說髒話,幾乎都不太明白這個詞本身的含義,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周圍的成人或者大孩子在講出某些詞時所帶有的情緒更加激烈。孩子對於情緒的捕捉是非常敏感的,於是他們就會想模仿,來體驗這樣的情緒感受,也想擁有這種“大人”的力量感。

而很經常的,每次當孩子說出這些詞時,全家對他的關注就更多,這就會讓他建立了一個錯誤的“因果關係”,我說這個詞(即使不明白這個詞的含義),媽媽就會放下手機對我說話,全家都會圍着我說話。於是,他們就會反覆說,即使這是“壞的關注”,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任何關注都是關注。

而且如果你的孩子正好處於2~3歲以後的階段,可以掌控某一些和大人對着幹的事情本身,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有力量的體驗。

2、發泄憤怒和沮喪的情緒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儘管還不是很清楚地知道確切意義是什麼,但他們懵懵懂了解了這些詞是“不好”的。於是,當他們情緒極端憤怒和沮喪時就會出現講髒話。

麻省理工大學心理學教授Timothy Jay曾經說過,當孩子還不會說話時,他們通過極端行爲來表達這些情緒,打人、咬人、踢門等等。這時,如果我們去觀察他們,就會發現和動物發脾氣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直到孩子開始說話表達時,這些行爲纔會慢慢減少,而講髒話也是表達情緒的工具之一,這是孩子非常正常的心理髮展過程,是學習情緒表達的正常階段。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即使是髒話),相對於之前用極端行爲表達,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以退爲進”的應對策略

瞭解完了講髒話的動機,大家應該對我開頭給予朋友們的建議有更好的理解了吧。但是,這裏的“讓他繼續講”更多的體現的是我們父母當下的應對狀態,用平靜的狀態迴應,不大驚小怪,不打壓制止,是一種“以退爲進”的應對策略。

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有這個問題的根源。出於尋求關注的講髒話,如果我們可以持續平靜對待,孩子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不講了。而出於情緒的講髒話,那麼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幫助孩子疏導他們的情緒。

我曾經看到孩子各種“熊”第一反應就是欠管教,但後來我看到的是孩子的無助,他們不知道如何發泄情緒,他們實在太氣了,氣到只能用這樣極端的狀態來發泄。

因此,在孩子那個情緒的當下,不要急於教育,而是學會看到孩子的情緒。當然這裏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影響他人,比如講髒話這件事,並沒有“實質”影響他人。那如果影響了他人,可以先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打人時第一時間先隔離;在餐廳大叫打鬧地上打滾,可以馬上帶離餐廳。

然後平靜地陪伴在一旁,迴應孩子,“真的很生氣呢,媽媽抱抱,媽媽陪你坐這邊冷靜一會”。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情緒被接納了,他們任何時候都能安心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等到孩子情緒平靜後,及時覆盤,覆盤不僅僅着眼於教育剛剛發生的是不對的,更需要針對今後遇到類似情況,除了生氣(罵人),孩子還可以做什麼。

比如出於沮喪的發泄,可以一步一步拆解過程,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出於憤怒的發泄,可以告訴孩子如何避免,比如遇到不喜歡的小朋友,可以直接走開。

除此之外,對於這兩類情緒引起的發泄,還可以教孩子一些通用的情緒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數到10、一個人去靜靜等。這些方法不只是在管教,而是在幫助,讓孩子掌握更多的應對技能。

所謂“問題孩子”,其實都是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不要只盯着孩子嘴巴里冒出來的詞,而是關注孩子行爲背後未被正確疏導的情緒和欠缺的能力。

不要教孩子從不生氣,而是教孩子怎麼生氣

尊重他人的日常浸潤

大部分談到講髒話的育兒文章都在說,父母言傳身教,自己先不要講髒話。這一點沒有錯,但還是沒有點到問題核心。孩子即使不受父母影響,仍然會受到生活中其他孩子或者成人的影響,畢竟我們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因此,要真正在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在意識層面從小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處理關係。

當一個孩子真的發自內心明白,人和人可以有不同,但也可以互相尊重,可以嘗試理解他人立場,有理有據表達自己觀點時,他們就會主動選擇使用更加友好的話語,而不需要我們人盯人地去嚴防死守他們所說出來的詞。

可見,父母言傳身教的確重要,但父母的言傳身教不該只是停留在“講不講髒話”這個層面,而是需要在日常每一個互動讓孩子看到,我們是如何處理和他人意見不同的,我們是如何尊重地表達不同意見的,我們很生氣時是如何控制情緒的。

孩子不會記住我們想要教他們的事情,他們只會記住我們是怎樣的人

就好像很多孩子會說“對不起”,但不是所有孩子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好像很多孩子會說“謝謝”,但不是所有孩子真的懂得感恩。

不要只是盯着孩子有沒有講髒話,更多的要關心孩子的情緒怎麼了,更多的要讓孩子理解如何是尊重他人,發自內心明白,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