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兩歲的寶寶早就過了輔食甜蜜期,給啥吃啥來者不拒的好日子結束了,變成了後來的搖頭擺手“不要不要”。當媽的真的好羨慕那些能自主進食、把麪條米飯蔬菜水果一口接一口地自己塞進嘴裏的寶寶,奈何現實是用生命在拒絕啊!

你以爲孩子大了自然就愛吃飯了?非也非也,董潔的四歲兒子頂頂,依然是個進食困難症患者!爲了兒子能好好吃頓營養均衡的飯,董潔精心設計了彩虹飯,然而頂頂並不買賬。

首先是嫌棄了那麼一大碗飯。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再是吃了一口就吐了出來。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第2張

董潔當時的表情是有點不悅的,姥爺又出言袒護頂頂,於是利用二人的小摩擦,頂頂小朋友順理成章地躲過了一頓飯……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第3張

關於餐桌教育的隔代之爭,這大概也是個永恆難題吧,解決問題要趁早啊,好習慣的養成越早越好,不然,你看到頂頂了吧?雖然大孩子不愛吃飯有零食管理的問題(戳鏈接查看 零食管理的文章),但好的進餐習慣,越小着手越容易養成啊。

“不要不要”,是拒絕還是控制?

只要有勺子靠近,馬上靈活躲閃,好不容易吃進去了,一張嘴又吐了,一甩胳膊,勺子還掉了……後媽甩手不管愛吃不吃吧,奈何親奶奶親姥姥受不了啊,不吃飯哪行啊!給玩具給看動畫給跑來跑去追着喂,唉,心好累……

寶寶在一到兩歲的期間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產生了控制意識,並且已經漸漸發覺到自己有控制他人的力量。特別是在飯桌上,當媽媽或者長輩對他吃飯的行爲產生很大的反應時,寶寶的內心戲是醬紫的:

“哦,勺子掉下來了,媽媽會去撿呢,只要我再扔一遍,媽媽又會去撿了呢。原來扔勺子這個行爲我是可以控制媽媽的!”

“當我說不要吃某種食物時,媽媽顯得特別焦急,原來一句不要,是那麼刺激呀。下次也要說不要。”

這種行爲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在飯桌上控制家長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了。扔勺子、甩掉食物、不吃東西、哭鬧等伎倆都會故技重施。

一個餵食困難兒童由此而生……不過,他只是想要回自己吃飯的控制權。

要是還像大張偉的媽媽那樣強喂,以後說不定有機會成爲網紅哦!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第4張

你是在養孩子,還是在養體重?

養孩子的成就感不是從吃飯中獲得的

很多媽媽,看見孩子胃口好身體壯,纔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很多時候不只是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尤其會覺得孩子好瘦好可憐,需要給點好吃的補補。瘦寶寶的家長肯定都反思過,是不是自己廚藝不好,才導致寶寶不愛吃飯的呀?還有,即便當媽的堅決不喂,奶奶姥姥們也忍不住,總之啊,後媽親姥姥,總有人會被孩子打敗。

不過呢,養孩子的成就感不該是吃了多少飯啊,天生吃貨這種事,可遇而不可求,有的寶寶天天吃“豬食”也開心的一比那啥,有的寶寶面對媽媽挖空心思做的“大餐”也都只是多看一眼,並不會多吃一口(哭)。孩子不吃飯,並不是媽媽做的不好,而是有他自己的原因,除了吃飯困難點,人家各方面都很可愛的不是嗎?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第5張

Rhinos Don't Eat Pancakes,by Anna Kemp,Illustrated by: Sara Ogilvie

我們都想要養出一個自主獨立會思考的孩子,怎麼到了吃飯這件事上就不要他有自己的想法了呢?順應孩子的想法步步妥協,在家裏可以,但孩子長大了以後呢?上幼兒園也要跟老師談條件嗎?跟朋友吃飯也要追着問有沒有吃飽嗎?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互相控制都不是什麼好的行爲,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慢慢學會互相尊重。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發育特點和飲食偏好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有提到,孩子在一歲前會因爲成長速度增快而吃得很多,但進入一到兩歲的學步期後,體重增速就會明顯放緩,並且將一些多餘的嬰兒脂肪轉換爲能量,媽媽可以明顯看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縱向發展而不是橫向發展,所以這個變瘦的過程是正常的。

此外,學步期的孩子心情還會起伏不定,飲食習慣也會變幻無常。(寶寶內心os:哼哼,你們大人也會因爲心情變化突然想吃或者不想吃點啥,本寶寶就不可以任性咩!)

到了一歲多,開始“挑食”。這時候的孩子還會有自己的特殊口味偏好,並且零食或者甜味的食物會更加吸引孩子。這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做到對是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擔憂。孩子拒絕一些新的食物也是正常的事情,把這些被拒絕過的食物放到孩子面前幾次,並且耐心等候,也許在某天他們會重新選擇“嫌棄過”的食物,新世界的大門又會重新打開啦。

最高級的尊重是信任,信任孩子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食物。

一頓飯不吃,真的會有嚴重的後果嗎?《華人育兒百科》把兒童餵食困難的原因之一歸因爲父母過度擔心。父母總擔心孩子不知道飢飽,不知道吃多少纔夠,總是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孩子吃少一點就很焦慮,恨不得把孩子手腳綁起來一口一口喂進去。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第6張

Rhinos Don't Eat Pancakes,by Anna Kemp,Illustrated by: Sara Ogilvie

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該吃多少東西嗎?回想一下,母乳寶寶會不會吃飽了就把乳頭吐出來?奶粉寶寶會不會喝着喝着就掉頭不要喝了?寶寶已經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我吃飽了”,可是通常得到的反應是什麼呢?寶寶吃這麼一點點啊,再吃一點吧,然後繼續塞過來。這樣的次數多了,寶寶也會困惑,我真的不知道吃多少合適嗎?大人比我更瞭解自己嗎?

其實,最高級的尊重是信任,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食物。孩子需要慢慢發展對自己的能力的信任感,比如用多大的力氣走路纔不會摔倒,吃多少東西纔不會餓,這是他自己成長的責任。作爲家長,我們不該越俎代庖,替孩子成長,事實上,我們也根本替不了他們。你提供的捷徑他最後都要通過彎路再走回來,一時圖方便造成的隱患,孩子長大了也得慢慢還。

做好準備,把吃飯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講真,其實在吃飯的這件事上,只有孩子才能調節自己的需求,父母和長輩唯一能在勸飯的這件事上做的,就是給予孩子信任。我們相信他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去控制自己,吃飯,是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就好。媽媽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啦,隨你怎麼折騰,依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這也是界限之內的自由吧。

準備多樣化的食物

孩子對事物有飲食偏好沒錯,但小孩子的偏好沒有那麼固執,通過不斷地給,不斷地嘗試,大部分孩子還是能接受多樣化的食物的。事實上有成年人也做過實驗,如果不斷地嘗試吃之前不喜歡的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大概幾個月),就能接受這樣食物了,甚至還有可能愛上呢!也就是說,人的飲食偏好並沒有那麼頑固。

有兩個小貼士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

① 製作一個點心盤,用冰格裝着多樣少量的食物,每個冰格都可以裝些一口大小、色彩豐富、營養均和的食物;

② 沾醬增添食物風味,對於一些比較沒有味道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可以製作一些醬給孩子搭配食用,這些醬可以是水果泥、一點點的沙拉醬、豆泥,豆腐泥之類的,沾着沾着孩子就會吃上癮了。

飯桌上硝煙四起,何時才能終止這場權力的遊戲? 第7張

Rhinos Don't Eat Pancakes,by Anna Kemp,Illustrated by: Sara Ogilvie

“你可以不吃,但要有禮儀”

法國人從不用“喂”這個字眼,他們會把吃飯叫做“進餐”,法國娃娃都是秩序十足地等待吃飯,讓他們知道怎樣吃和與誰一起共餐,纔是法國媽媽們最長按的事。每一頓飯都值得被鄭重對待,吃飯這一件小事,折射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藉此教孩子學會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

在德國育兒聖經《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一書中,兩位作者強烈建議用“儀式”去調整孩子的吃飯習慣。當孩子拒絕“吃飯”這件事時,請讓他陪在家人身邊,自行完成一頓飯的儀式,以此給予他信任。吃完飯後,可以讓孩子打個招呼,“寶寶吃飽啦”,或者把餐具放好,然後跟餐具們說拜拜。

愉快的餐桌時光

我們跟孩子一起吃飯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少一點責備和嘮叨,跟孩子一起享受愉快的餐桌時光,不要把餐桌變成戰場。當飯桌的話題變得更加愉快,孩子就會把“快樂時刻”和“與家人一起吃飯”這兩件事聯繫起來,他會變得更加熱衷吃飯。

同時,要讓孩子獨立嘗試獨立吃飯,讓他逐漸從用手抓過渡到使用湯勺和叉子,如果他沒有提出請求協助的訊號,就不要伸出餵飯的“援助之手”。能夠自己決定吃什麼和怎麼吃,也會讓孩子愛上吃飯,控制不了父母,控制好吃的也是不錯的。

很多媽媽都會在輔食上下很多功夫,長按食品安全、營養搭配,甚至還會用心做精美的擺盤和容易入口的設計,就準備的責任來說,絕對已經可以拿到滿分了。至於到底吃多少這個難題,還是交給孩子自己去負責吧。媽媽就不多操心了,心累啊。

吃飯是人的本能,餓着身體會不舒服,沒有孩子會喜歡身體不舒服的。胃口大小個體差異很大,沒有什麼可比性,作爲家長,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準備,充分信任,相信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