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分娩方式 > 專家解答幾個有關無痛分娩的疑問

專家解答幾個有關無痛分娩的疑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誰都會怕痛,尤其是女人面臨分娩疼痛,都會很害怕,因此,一種無痛分娩方式的出現,讓女人有效的減輕了分娩疼痛,對於無痛分娩,準媽媽的疑問也是頗多,本文就整理出有關無痛分娩的幾個疑問,請專家給予解答,一起來了解下吧。

專家解答幾個有關無痛分娩的疑問

做媽媽的快樂一定要伴隨着分娩的痛苦嗎?這種痛苦能不能減輕呢?

分娩成功成爲母親,可以說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但是幾乎所有的媽媽在回憶起分娩都忘不了撕心裂肺的疼痛,這種痛苦讓每一位經歷過的女人都心有餘悸。

不少媽媽甚至說:早知道這麼疼,我就不生了。有的女性因爲害怕分娩時的疼痛,一直不敢要孩子。現在北京的一些醫院推出了多種減輕分娩時痛苦的手段,從呼吸調整、心理暗示安慰、鎮痛儀、注射杜冷丁等麻醉劑到硬膜外鎮痛無痛分娩。這樣,孕婦可以充分享受做媽媽的樂趣,而減輕陣痛的痛苦。

其實分娩的痛苦不僅給產婦帶來痛苦,對胎兒也有不利的影響。有資料顯示,當人體感到嚴重的疼痛的時候,會釋放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主要有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組成),這種物質對產婦和胎兒都有不利的影響。兒茶酚胺的增多能減弱子宮收縮的協同性,不協調的宮縮會使宮頸擴張速度減慢,新生兒血液和氧氣供應都可能受到影響。

據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範玲大夫介紹,確切地說,無痛分娩的無痛也不是絕對“無痛”,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很難做到絕對不痛,只是設法減輕疼痛,讓疼痛變得容易忍受。產程中鎮痛主要有兩類:其一爲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其二爲藥物鎮痛。精神性預防有時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的好處是安全可靠,簡便易行。子宮收縮的顯著特點是有節律性,也就是說,每次收縮後都有間歇,每次疼痛都有緩解期,掌握這一特點就可以利用暫短的緩解期身心放鬆。產程中正確的呼吸也可以起到減輕疼痛。穩定情緒的作用。還可以請曾經生過孩子的專業陪產的助產士進行心理安慰。在北京婦產醫院付200多元就可以請到一位專業的陪產助產士全程陪護產婦,並且還可以有一名家屬在產婦身邊陪護待產。產程中的藥物鎮痛方法很多,如肌肉注射杜冷丁或間斷吸入“笑氣”,還有硬膜外阻滯鎮痛。另外?北京婦產醫院還引進了HANS和TANS電磁鎮痛儀,臨牀使用的效果不錯,而且費用低廉,僅需要10元左右。水針穴位注射也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費用同樣低廉。

海淀婦幼保健院的趙天衛副院長介紹,目前,鎮痛效果較爲理想的是硬膜外腔阻斷支配子宮的感覺神經,減少疼痛,由於麻醉劑用量很小,產婦仍然能感覺到宮縮的存在。產程可能會因爲使用了麻醉劑有所延長,但是可以通過注射催產素加強宮縮,加快產程。硬膜外阻滯鎮痛有一定的危險性,如麻醉劑過敏、麻醉意外等。由於在操作時程序比較繁瑣,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需要婦產科醫生與麻醉科醫生共同監督、監測產婦情況。在海淀婦幼保健院如果做硬膜外阻滯鎮痛無痛分娩大約需要付400多元的費用,這部分費用是自費的。產婦可以提出要求,是否適合做要由大夫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決定。

此外還有貴族的生產方式,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分娩將會享受到美國的birthcenter(生育中心)的服務,產房的佈置家庭化,有沙發、牀、電視,很溫馨。不過在這裏實施無痛分娩手術費用大約爲6300美金。

硬膜外鎮痛會對孩子有不利影響嗎?

有非常詳盡的研究證實,硬膜外鎮痛和麻醉對產婦和胎兒是安全的。但是這需要準確的判斷、特殊的技術、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

需要有資格、有經驗的麻醉醫生來操作。和以往常用的鎮痛方法相比,分娩鎮痛的藥物要少得多。分娩鎮痛則將藥物直接送到鎮痛部位,只需以往藥物的幾十分之一。

當不能忍受產痛時如何申請分娩鎮痛?

如果產婦已經決定採用硬膜外鎮痛,應向護士提出這種要求,最好早些時候提出而不要過晚提出要求,通常在子宮口開到3?4釐米的時候比較合適。經醫生檢查後決定能否使用。

要求鎮痛和麻醉醫生能給產婦進行硬膜外麻醉之間有一段時間(麻醉醫生可能還進行其他的醫療活動),醫生需10?20分鐘進行操作。

還能用力生產嗎?

硬膜外阻滯使產婦在最需要休息、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休息成爲可能,當宮口開全想用力時,產婦因積攢了體力而更有力量。如果有些產婦沒有向下用力的感覺,她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力,並且產婦有能力做到。這種方法可以解除分娩過程的疼痛,並同時保留向下用力的感覺。

硬膜外鎮痛有危險嗎?

每年全球有幾千萬病人使用硬膜外方法解除疼痛、治療疾病,安全性很好。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統計,在剖宮產麻醉和分娩鎮痛時,由硬膜外麻醉本身引起的產婦死亡率是1.7: 1000000。

儘管麻醉醫生會採取措施預防、避免各種意外的發生,但硬膜外技術畢竟是複雜的治療方法,麻醉意外仍可能發生。要正確認識,無痛分娩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

產前準備
分娩方式
早產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