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產前準備 > 這三個中國生孩子的習俗,被外國人視爲珍寶

這三個中國生孩子的習俗,被外國人視爲珍寶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產房,經常會聽到一些90後的產婦議論,認爲西方人生孩子的方式科學,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都是糟粕。在網上,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評論,幾乎都是一邊倒,認爲西方生產方式更科學。

其實,就像馬應龍痔瘡膏在美國大行其道一樣,中國古代生孩子的一些方式和技術,在國外,還很吃香呢。尤其是下面這三樣,有的還被美國的產科教科書採用呢。

艾灸治療胎位不正

生孩子,最怕胎位不正。胎位不正,中醫學稱倒產、橫產、偏產、胎不正。認爲是婦女妊娠後氣血虧虛,胎氣不足影響了胞宮的正常活動。胎位輾轉失常或氣滯或驚恐,影響胎兒轉運誘發胎位不正。

矯正胎位不正,西醫一般採用的胸膝臥位法是藉助胎兒的中心改變來促使胎位的轉動,該法使用時具有高血壓及妊高症等不易採用的禁忌。

早在公元7世紀的唐代醫家張文仲撰寫的《太平聖惠方》中,就介紹了艾炙矯正胎位不正的辦法。

實施時間最好選在下午15~17時。孕婦排空小便後取仰臥位,寬衣解帶,脫去一側襪子,放鬆全身肌肉,保持平穩均勻呼吸,雙眼自然閉合意想腹內胎兒轉動。施治者如持筆寫字狀將灸用艾條點燃端對準孕婦足小趾外側趾甲角後約1分處施溫和灸(灸用艾條點燃端與孕婦足小趾外側的距離約1寸,以孕婦覺足小趾外側溫熱但不灼痛爲度)。孕婦覺有溫熱感從足小趾延腳外側面向外踝方向傳導,胎兒在腹內頻繁活動並有轉動時計時艾灸20分鐘。術畢孕婦保持原位仰臥60分鐘。每天施灸一次,婦檢一次,胎位轉正即停施術。

只要正確掌握施治要點,一般孕婦3~5次即可使胎位轉正。

這種方法被收錄到了由美國婦產科學院院士撰寫的著名的《斯波克懷孕指南》一書中,也是被美國唯一認可的非西醫治療胎位不正的方法。

這三個中國生孩子的習俗,被外國人視爲珍寶

催產:蓖麻油炒雞蛋

此外,在催產技術上,中醫也有高招,孕婦臨產時如果遲遲胎兒不下,怎麼辦?有經驗的接生婆會讓產婦的家人端上一盤蓖麻油炒雞蛋。孕婦吃了,很快就會分娩。在幾十年前,我國的產房還裏還是用這種方法呢,那時叫做引產餐,產婦需要催生了就給他們上一盤這樣的催產餐。

具體做法是:將50毫升蓖麻油倒入鍋內加溫至微熱,將2個雞蛋攪勻,加少許食鹽後,倒入鍋內煎成金黃色的蛋塊,乘熱讓孕婦一起食下。

蓖麻油炒雞蛋,爲什麼會有催產的作用呢,因爲蓖麻油富含蓖麻油酸,與蛋黃中的卵磷脂在高溫下可生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在孕婦體內,經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可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促使子宮肌收縮,產生宮縮而臨產;同時,前列腺素還能促使宮頸軟化,從而可加速宮頸擴張。引產成功與否,與宮頸軟化與否密切相關。能促使宮頸軟化擴張,引產多能成功,否則,引產難以成功。引產餐不僅能成功誘發宮縮,又能加速宮頸軟化,所以,有較高的引產成功率也就不足爲怪了。後來,這種方法被推廣到國外,尤其在非洲缺醫少藥的地區,深受歡迎。

當然,到了現在,有了更先進的催產技術和藥物,蓖麻油炒雞蛋的副作用等原因(有可能出現宮縮過強),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早產兒:蠟燭包襁褓護理

誰都知道,早產兒因爲不是足月出生,胎兒的皮下棕色脂肪的儲備始於孕26~30周,持續到出生後3~5周。晚期早產兒未儲備足夠的棕色脂肪,產熱和保暖能力低下,易發生低體溫及寒冷應激,導致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低氧血癥等併發症,因此,保暖十分重要。

美國兒科學會就建議,對於早產兒,要保持室溫22~26℃,室內溼度冬天30%,夏天50%。出生後立即擦乾嬰兒全身,頭部以帽覆蓋。若母嬰情況穩定,可實施袋鼠式護理,必要時延遲首次沐浴時問。若出現低體溫且無法實施袋鼠式護理時,可將早產兒置暖箱內保暖,體溫維持在36.3~37.5℃之間。

而西方醫學界倡導的袋鼠式保溫,就脫胎於中國的給新生兒包蠟燭包的方式,現在,在歐美一些國家,都在給嬰兒實施蠟燭包式的襁褓法護理了。

研究表明,小齡寶寶用襁褓包裹,會減少寶寶過度哭泣的現象,因爲襁褓給他們帶來了安全感。西方醫學界在給400名過度哭泣孩子的父母的建議時,就要求這些父母接受訓練,學習在就寢時如何用襁褓包裹孩子。

一週後,所有孩子每天的哭泣時間都減少到1小時內。8周後,與調查開始前嬰兒平均每天哭泣兩個半小時相比,他們現在每天的平均哭泣時間大約是40分鐘。他們總結說,8個月以前的嬰兒有過度哭泣情況的可以試着採用襁褓包裹的方法,但包裹一定要適度。

研究人員也發現了其中的科學道理。通過研究表明襁褓能讓寶寶睡得更香,時間更長。而且正確地使用襁褓不會產生呼吸限制,也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