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新生兒反應低下該怎麼辦

新生兒反應低下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在出生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新生兒低下,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嚴重的臨牀表現。那麼新生兒反應低下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在出生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新生兒低下,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嚴重的臨牀表現。那麼新生兒反應低下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反應低下該怎麼辦

新生兒反應低下

反應低下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嚴重臨牀表現,患兒表現爲意識障礙、拒奶、吸吮無力、刺激後不哭或哭聲微弱、肌張力減低以及肢體活動減少等。

一、發病機制

新生兒反應是指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正常新生兒容易喚醒(包括亮光、輕輕搖動嬰兒、觸摸身體及彈足底等刺激)而處於覺醒狀態,表現出頭部轉動,四肢自主徐動,眼睛睜開,面部動作或哭鬧。胎齡越小,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度越低,覺醒狀態持續時間越短。胎齡28周以下早產兒難以確定覺醒期;28周後出現明顯覺醒反應,輕微搖動可使之醒來,但是四肢肌張力較低;32周後可不需刺激,眼常睜開,出現睡眠與覺醒交替;37周後肢體活動多而有力。由於不同覺醒狀態下,新生兒的反應水平也不同,因此做神經反應檢查時,最好在安靜或活動覺醒狀態下進行。如果在深睡狀態下進行檢查,則會錯誤地判斷爲反應低下。

新生兒反應低下的病因複雜多樣,常見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嚴重感染、寒冷損傷、低血糖、嚴重電解質紊亂、休克、甲狀腺功能低下、代謝紊亂、母親孕期或分娩時用藥、染色體或基因異常等。由於新生兒處於各種疾病的嚴重階段時常常表現爲反應低下,因此應結合患兒的其他臨牀表現認真分析,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二、診斷

反應低下新生兒表現爲意識障礙、吃奶減少、哭鬧少及四肢活動減少,嚴重時不吃、不哭及不動。查體可見肌張力減低,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對反應低下的新生兒,要注意伴隨症狀和體徵。

(一) 新生兒反應低下的意識障礙分度

分爲四種狀態,常用彈足底方法協助檢測。

1. 嗜睡

容易喚醒,但不能保持覺醒狀態。彈足底3次,新生兒有哭鬧,但很快又睡。

2. 遲鈍

非痛性刺激可以喚醒,但不能完全清醒,不能保持覺醒狀態。彈足底5次,纔有微弱哭聲,刺激停止又入睡。

3. 淺昏迷(昏睡)

彈足底10次不哭,只有疼痛刺激才能喚醒。

4. 昏迷

疼痛刺激也不能喚醒。

(二)肌張力減低

雙上肢前臂彈回緩慢或消失,圍巾徵肘部超過胸部中線;雙下肢過度外展,彈回緩慢或消失,膕窩角>90°;做頭豎立反應時,頭往後垂,不能與軀幹保持在一直線上幾秒。

(三)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

原始反射如覓食反射、擁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均減弱或消失。

由於各種疾病進展到嚴重程度時幾乎均出現反應低下,因此對反應低下的新生兒,體格檢查時應注意檢查生命體徵和各系統的伴隨表現,包括皮膚顏色,有無皮疹或水腫,呼吸困難,心率,心音強度,心臟雜音,末梢循環狀態,肝脾大小等,尤其要注意神經系統檢查,如頭圍、囟門張力、有無驚厥、肌張力、原始反射、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必要時檢查眼底,觀察有無視神經乳頭水腫及眼底出血。

三、鑑別診斷

(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是最容易引起新生兒反應低下的一類疾病,常見疾病爲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等。

1. 缺血缺氧性腦病

是足月新生兒早期表現反應低下最常見的原因,患兒有宮內窘迫和(或)重度窒息病史,生後不久即出現神經系統異常,包括意識障礙,反應低下,嗜睡至昏迷不等,肌張力減低,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嚴重患兒常有驚厥和顱內壓增高。腦電圖常有電活動延遲、異常放電、缺乏變異及背景活動異常等改變,頭顱CT、MRI和B超檢查可見腦水腫,重者常同時合併顱內出血。

2. 顱內出血

病因可具體分爲缺氧性和產傷性,缺氧性出血較爲常見,爲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組成部分,多表現爲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出血和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也可爲小腦、丘腦基底核出血。產傷性出血一般有難產及助產史,常見類型爲硬膜下出血,嚴重病例也可有腦實質出血。根據出血類型和出血程度不同患兒的臨牀表現各異,輕者無症狀,或僅有輕度意識障礙、反應和肌張力低下、原始反射減弱等。嚴重患兒出現顱壓明顯增高,昏迷、反覆驚厥、呼吸節律異常,前囟緊張、骨縫開裂、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消失,可因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3.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常見類型爲細菌性腦膜炎。新生兒細菌性腦膜炎的臨牀表現缺乏特異性,大多數患兒出現反應低下、哭聲微弱、面色不佳、吃奶減少、吸吮無力、體溫不穩定;典型病例常出現神志異常(嗜睡、激惹、驚跳、尖叫、感覺過敏);驚厥;前囟緊張、飽滿、隆起;骨縫增寬;雙眼凝視、眼球位置異常(上翻、下翻、斜視)。腦脊液培養可以明確病原菌。其他臨牀可見到的病原菌還包括真菌及病毒。

先天性宮內感染也可能導致患兒反應低下,常見的病原爲人類單純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弓形蟲、梅毒螺旋體等。

4. 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

多種類型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均可導致新生兒出現反應低下,但是最終必須依靠頭部CT或MRI等檢查才能確診。

(二)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無特異表現,常以反應低下、拒乳作爲首發症狀,可伴有面色差、呼吸暫停,有時以黃疸爲主要表現,可有發熱或體溫不升。容易發現皮疹、腹脹及肝脾增大等,嚴重時出現膚色蒼白、肢端涼、皮膚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及心音低鈍等休克表現。外周血白細胞增多或減少,桿狀核細胞增高,嚴重時出現血小板數減少;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明顯增加,有助於診斷,血培養陽性可確診。

(三)低體溫

患兒體溫低於35℃時,即可出現反應低下,至33℃以下常出現半昏迷狀態。當低體溫患兒伴有反應低下、面色發灰、皮膚髮花、呼吸困難、嚴重硬腫症等,應警惕其他嚴重併發症,特別是感染等原發病。

(四)低血糖

新生兒尤其是SGA兒及早產兒發生低血糖時,常常出現反應低下,嚴重時出現呼吸暫停或陣發性青紫。因此對早產兒、小於胎齡兒、糖尿病母親的嬰兒、有新生兒窒息史、生後進食不足等高危因素的患兒臨牀有反應低下時,應考慮是否有低血糖。

(五)甲狀腺功能低下

患兒可表現爲過期產,出生後反應低下,少哭,少動,餵養困難,基礎體溫偏低,晚期新生兒可出現便祕、腹脹、皮膚粗糙、臍疝、黃疸消退遲等,甲狀腺功能測定可以明確診斷。

(六)藥物

母親分娩前使用降壓藥或麻醉藥,會導致新生兒兒生後出現反應低下,肌張力減低,呼吸淺弱。通過仔細詢問病史即可協助判斷。

(七)遺傳性代謝病

新生兒期可出現反應低下、餵養困難、肌張力低下。多數患兒剛出生時基本正常,往往在新生兒後期逐漸出現異常神經體徵和反應低下,代謝中間物的篩查可協助診斷,確診需要基因檢測。

(八)染色體病和基因病

染色體和基因異常可能導致新生兒反應低下,部分患兒出現面貌異常。確診需要染色體和基因檢測。

(九)其他

新生兒因不同疾病導致嚴重脫水、酸中毒、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各種嚴重情況時均可表現反應低下。應注意全面瞭解病史、重視伴隨症狀和體徵,才能及時作出正確的診斷和處理。

四、治療

(一)病因治療

由於新生兒多種疾病的嚴重階段均表現出反應低下,因此病因治療是核心,應該積極尋找病因,及時治療,多數情況下隨着原發疾病好轉新生兒反應會逐漸好轉。

(二)輔助治療

嚴重反應低下的新生兒會出現進食困難,甚至呼吸抑制,對於這部分患兒應該注意加強護理防治感染、合理營養支持、加強呼吸道管理預防窒息。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