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溼疹一定要進行保溼嗎

寶寶溼疹一定要進行保溼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生給出一份“育兒祕籍”!寶寶溼疹、腹瀉、發燒,不再是家長難題。爲許多新晉父母答疑解惑,並送上滿是乾貨的“育兒祕籍”。

寶寶溼疹一定要進行保溼嗎

小兒溼疹怎麼辦?保溼是核心工作

“皮膚乾燥發糙,出現皮疹、脫屑,有些還會滲液結痂,寶寶忍不住搔抓還會出血。這種常發生在寶寶兩側臉頰、眉間、耳後等部位的皮膚病,很大可能是溼疹。”小兒溼疹也叫特應性皮炎,俗稱“奶癬”,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的過敏性皮膚病,多發於嬰幼兒時期。

確診爲溼疹之後,醫生會根據溼疹的發病程度來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如果皮膚僅是乾燥表現,摸起來粗糙、有顆粒感,屬於輕度溼疹,這時只要做好潤膚、保溼的基礎治療;當溼疹症狀嚴重,在保溼的基礎上還要使用各種糖皮質激素藥膏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藥膏外用治療;溼疹更頑固時,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來口服藥物。”

有些家長擔心激素藥膏治療會帶來副作用,“使用激素藥物應注意的是使用時間,而不是用或不用。激素藥膏只要規範使用,不連續使用超過一週,不必擔心副作用。”

抗炎、止癢、保溼是治療溼疹的關鍵,其中保溼是重要的基礎治療。爐甘石雖然止癢效果可觀,但容易導致皮膚乾燥,應選擇保溼性的止癢藥膏而不是收斂性藥物。在小兒溼疹的日常護理中,儘量選擇溫度較低的溫水來洗澡,不用或少用沐浴露,適當減少洗澡次數。整體原則是不要過度干預和破壞皮膚的皮脂層,讓皮膚自身起作用。

如何預防溼疹?母乳餵養可降低過敏率

寶寶溼疹反覆發作苦不堪言,家長除了做好治療和護理措施,更應該關注如何預防溼疹。嬰兒在6個月內最常見的過敏原是牛奶,平均每33個小孩中會有1個出現牛奶過敏;其次是媽媽攝入的食物中含有雞蛋、花生、堅果、海鮮等易致敏食物;空氣中的花粉、塵蟎、動物皮屑等氣源性致敏原也是溼疹發作的常見誘因,家長應注意迴避可預見的過敏風險。

嬰兒過敏的機率有多高?當父母有一方存在過敏情況,如藥物過敏、皮膚過敏、鼻炎、哮喘、過敏性胃腸炎等,其小孩有20%-40%的概率也會得過敏性疾病。預防寶寶過敏,在生命的早期、分娩的方式選擇、哺乳、輔食添加階段上都應該做好防範措施。

生命早期可補充益生菌:國內外指南推薦,在懷孕後期到哺乳期的4-6個月內補充益生菌可以增加免疫力,預防溼疹等過敏性疾病。其中,特定菌株如鼠李糖乳桿菌LGG和動物雙歧桿菌BD12是目前獲證據最多的有效治療和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益生菌。

溼疹與分娩方式有關:研究證實,在相同的過敏風險下,剖腹產的小孩產生溼疹等過敏性疾病的概率是順產的4.3倍。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順產時嬰兒從母親的子宮經產道出來,產道里充滿許多細菌,這相當於嬰兒人生中的“第一劑益生菌”。

母乳餵養可降低過敏率:母乳是嬰兒的“第二劑益生菌”,因爲母乳中含多種活性益生菌,堅持母乳餵養的寶寶得過敏性疾病的概率會遠低於奶粉餵養。

“配方奶粉通過對牛奶或羊奶進行母乳化改造,雖然無限接近母乳,但始終無法替代或超越母乳。在不得已使用配方奶粉的情況下,對於已經出現溼疹的患兒必須使用治療性的低敏奶粉,如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如果是高風險但尚未出現溼疹症狀,可選擇部分水解奶粉。”

輔食添加期延遲引入易過敏食物:6~8個月是嬰兒鍛鍊吞嚥的重要時期,這時應該及時添加輔食,可延遲引入明確引起過敏的食物。

小兒腹瀉怎麼辦?一招判斷是否脫水嚴重

當嬰兒排出水樣、糊狀的大便時,一般認爲是腹瀉的表現。除了通過大便的形狀,大便量也是判斷腹瀉的重要指標。

大便量多少纔算是腹瀉?如果是全母乳餵養的小孩,大便每天1~8次,配方奶粉餵養則每天1~4次,如果嬰兒大便次數在短期內加倍增加,基本可判定爲小兒腹瀉。

腹瀉最嚴重的危害是引起脫水,大量的水分丟失會損害嬰兒的臟器、神經系統,嚴重時可能會引起休克,有生命危險。

如果寶寶有這些跡象,表明可能存在輕度脫水:超過6小時未排尿,小便發黃、氣味濃烈,哭的時候沒有眼淚,口脣乾燥。這時家長需要及時給寶寶補水,服用“口服補液鹽”沖劑,或使用開水、米湯加入少量鹽來促進補水,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幫助排出腸道內的病毒;在排便後勤換尿布,保持臀部乾燥,可以塗上潤膚油來保溼,避免感染。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四肢厥冷,眼窩凹陷,神志不清,伴有嚴重的併發症如嘔吐、發燒、便血等,很有可能是脫水嚴重,需要及時送往急診,通過輸液來治療。

孩子發燒怎麼辦?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

通常在6個月之後,孩子會有發燒的表現。家長一看到孩子發燒常常慌亂不已,對於是否要去醫院躊躇不定。

小兒發燒時是否需要馬上就醫,可以通過寶寶表現出來的一些“信號”來決定:哭聲是正常抽泣還是虛弱呻吟;狀態是安靜不哭還是持續吵鬧;受到刺激時是微笑清醒還是淡漠無反應;皮膚顏色是正常還是發灰、發白等。如果表現是前者,代表發燒症狀不嚴重,可以自行在家服用退燒藥,多喝水,定時測量肛周或腋下溫度,使用溫水浴來幫助退燒。同時,空調房間內的適宜的溫度是26~28℃,穿衣以比媽媽多半件爲準,即媽媽只穿一件短袖時,小孩只穿一件長袖。

除此之外,當小孩在高熱狀態下時按壓其手指,正常人皮膚會由紅變白,在放開手2-3秒內恢復紅色,這是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如果嬰兒在5秒後依然沒有恢復顏色,單憑這個指標都需要及時就醫。

總而言之,預防小兒腹瀉、發燒等常見感染性疾病,關鍵在於提高嬰兒的免疫力,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是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內(包括妊娠期和出生後2年)是預防成年期疾病的關鍵窗口期。

如何提高免疫力?保證營養均衡,堅持戶外運動(平均每天曬太陽1小時),擁有優質睡眠和良好情緒,做好免疫接種措施以及在安全健康的環境成長。

小貼士:孩子哭鬧怎麼辦?

1、用衣服包裹孩子,製造一定的束縛感,讓孩子感覺到類似在媽媽子宮內的安全感;

2、嘗試轉動體位,將嬰兒臉朝下,一隻手放在胃下來回走動,或將嬰兒放置在搖擺椅上,輕輕左右搖擺;

3、使用稍微安靜的“白色噪音”,如打開電風扇或周邊的家用電器,轉移嬰兒的注意力;

4、保持和嬰兒的肌膚接觸,輕柔地進行撫摸,安撫情緒。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