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總的來說,對於單胎妊娠、含高風險因素的準媽媽們來說,陰道內給予黃體酮或是肌肉注射17-OHPC都是臨牀證明預防早產(34周前)有效果的方式,但二者並沒有顯著差別;這兩種給藥方案的效果對於宮頸長度較短的孕媽來說…

原標題:《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提起黃體酮,或者孕酮,媽媽和孕媽媽們(以及負責人的爸爸們)應該都非常熟悉。孕媽媽們甚至非常關心這個指標的變動。

因爲它的“一舉一動”可能 關係到腹中胎兒是否會早產。

在臨牀上, 黃體酮作爲預防早產的藥物,已經使用了60年了。但是, 關於黃體酮是否真的能預防早產,目前仍存在爭議。

近日,由英國約克大學Lesley A Stewart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1]。

結果表明, 對於陰道給藥和17-OHPC對單胎妊娠 而言,與安慰劑處理相比,經陰道給予黃體酮,以及肌肉注射17-OHPC都可以降低極早產(<34周)的風險(22%),還可能會降低圍產期死亡率的風險,並降低嚴重的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胎妊娠的受試羣體中,無論是經陰道給藥黃體酮還是17-OHPC,都無法顯著降低超早產的風險。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論文首頁截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2], 早產指的是嬰兒在懷孕未滿37周時出生。這是一種發病率高達10.6%的懷孕併發症,每年影響着大約一千四百萬個新生的嬰兒寶寶。

在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下離開媽媽的庇護,嬰兒寶寶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他們會比正常出生的寶寶更易感染疾病而早早離世,也可能會患有長期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例如癲癇、中風、認知缺陷、失明或失聰等[3,4]。

那麼,早產是如何發生的?究竟什麼樣的媽媽更容易面臨早產的風險呢?這裏就需要介紹一下黃體酮這個激素。 黃體酮又稱孕酮、黃體激素,是孕激素的一種,由於它能夠保護女性子宮內膜,在媽媽懷孕時給子宮以一定的支撐和保障,因此,黃體酮激素在女性體內的水平對媽媽懷着寶寶的過程非常重要。

臨近分娩時,黃體酮激素在體內,尤其是子宮及生殖系統中的水平會大幅度下降,導致子宮失去了維持其鎮定的支撐,進而劇烈收縮,引起分娩[5]。

如果因爲種種原因,在未滿40周時,黃體酮激素就已經開始衰退,那麼就會引起早產。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第2張

由於維持黃體酮水平處於一個穩定的高位狀態對於懷孕的媽媽來講非常重要,早在196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是否可以通過從外部給予合成的黃體酮激素,進而避免這種激素的大幅度減退,從而避免早產的發生呢?答案是可行的,但是其臨牀效果一直未能達到穩定的療效。

天然黃體酮是由天然植物中提取出的具有和人類自身產生的黃體酮結構相似的化合物,而以17-OHPC這種化合物爲代表的半合成類孕激素,通常具有不同的化學結構[6]。

以上兩種化合物常常被用來預防早產,區別在於, 天然黃體酮往往以陰道內給藥(栓劑或凝膠),口服給藥方式相對少見,而17-OHPC則是一種需要每週注射一次的注射劑。

2003年,Meis及其團隊和Da Fonseca及其團隊分別發現, 在有早產歷史的女性中,分別給予陰道內給藥的孕激素或注射17-OHPC都能降低早產的再發生率;Hassan及其團隊發現,孕激素陰道凝膠可以降低在孕晚期宮頸長度較短的女性中,早產發生在33周以前的概率。

儘管形式一片向好,但 後續的研究卻無法重複上述臨牀研究結果,表明早產的發生率與新生兒的死亡率在不同給藥方式的處理下並無顯著性差異[7]。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第3張

給予黃體酮處理的女性可以降低早產的百分比[8]

考慮到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集中在研究單一激素,或給藥形式對特定風險人羣的影響 [9-14],Stewart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將範圍擴大至所有激素形式對不同風險人羣的影響。

通過對多個數據庫和臨牀試驗的信息彙總,歸納出最全面的獨立個體數據分析結果。據瞭解, EPPPIC是目前爲止已知最爲龐大的個體數據參與的薈萃分析,能夠提供最爲全面的預防自發性早產的不同方式之間的比較結果。

這個研究選取了多個隨機對照試驗,這些試驗均比較了在無症狀卻有較高早產風險的人羣中,給予孕激素處理與安慰劑的結果差異,或是不同方式給予孕激素的結果差異。

研究人員對每個可行的臨牀試驗都獲取了個體水平的數據,並統一進行記錄和錄入。臨牀試驗的結果可分爲早產(37周前)、極早產(34周前)及孕中期早產(28周前)。

分析陰道內給藥、17-OHPC肌注和口服孕激素給藥等三種方式對結果的影響,並針對單胎妊娠及多胎妊娠都進行了記錄。數據由R分析軟件進行處理,研究不同因子在不同參數下對結果的影響力。

本研究經過多輪篩選,最終確認了31個臨牀試驗,共計11644名受試者和16185名出生的嬰兒。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第4張

試驗流程

對於陰道給藥和17-OHPC對單胎妊娠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安慰劑處理相比,經陰道給予黃體酮,以及肌肉注射17-OHPC都可以降低極早產(<34周)的風險(22%),還可能會降低圍產期死亡率的風險,並降低嚴重的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但 具體是陰道內給予黃體酮還是17-OHPC注射更有效果,本研究並未發現顯著性差異。經口服給藥黃體酮的受試者數據表明,口服黃體酮也可以降低超早產的風險。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第5張

陰道給藥及17-OHPC肌肉注射對於單胎妊娠主要預期臨牀試驗結果

除此之外,這個研究還對另一個參數進行了分析,這個參數就是宮頸長度。有些準媽媽們在孕檢時可能有查過這個參數,因此對它較爲熟悉。

爲什麼要研究宮頸長度呢?它是醫生用來篩查準媽媽是否屬於早產高風險人羣的重要手段之一。 宮頸長度越短,發生早產的可能性就越高。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宮頸長度短的話就一定會發生早產,數據表明,這類人羣中,75%的準媽媽們並沒有發生早產的情況[15]。

根據臨牀試驗的分析結果, 宮頸長度短的女性羣體,受藥物帶來的有益影響更多,宮頸長度超過30mm後,藥物帶來的作用差異性不大。

除了宮頸長度外,多胎妊娠(即雙胞胎,三胞胎等)也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 多胎妊娠的早產概率要比單胎妊娠的早產概率高出7倍,因此,團隊對多胎妊娠也進行了研究。

在多胎妊娠的受試羣體中,無論是經陰道給藥黃體酮還是17-OHPC,都無法顯著降低超早產的風險。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第6張

陰道給藥及17-OHPC肌肉注射對於多胎妊娠主要預期臨牀試驗結果

與此同時,本研究還分析了給予不同藥物時,母體併發症發生的風險。結果表明, 給藥有可能會增加母體發生併發症,例如早期破水,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通常是由妊娠期高血壓和感染引起),但目前的臨牀研究結果並不統一,因此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總的來說,對於單胎妊娠、含高風險因素的準媽媽們來說,陰道內給予黃體酮或是肌肉注射17-OHPC都是臨牀證明預防早產(34周前)有效果的方式,但二者並沒有顯著差別;這兩種給藥方案的效果對於宮頸長度較短的孕媽來說相對而言可能更有效。

那麼對於曾經有過早產史,或是宮頸長度正常的孕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在這二者中什麼樣的藥物和給藥方式更加有效。另外,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口服黃體酮,其臨牀效果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對於早產的有效性,因此,這種最能被大衆接受的給藥方式值得進一步的探索。

由於預防早產的臨牀給藥方案需要同時考慮收益及可能發生的風險,媽媽們應當與醫生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討論,充分分析利弊,做出一個合理的選擇。

《柳葉刀》:用了60多年的“保胎藥”,黃體酮預防早產的效果究竟如何?丨臨牀大發現 第7張

參考文獻:

2. _birth/zh/, accessed on 4/15/2021.

3. Petrou S, Yiu HH, Kwon J.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reterm bir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2009–2017). Arch Dis Child 2019; 104: 456–65.

4. Behrman RE, Butler AS. Preterm birth, cause, consequence and preven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2007

5. O’Brien JM, Lewis DF. Prevention of preterm birth with vaginal progesterone or 17-alpha-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Am J Obstet Gynecol 2016; 214: 45–56.

6. Romero R, Stanczyk FZ. Progesterone is not the same as 17α-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 implications for obstetrical practice. Am J Obstet Gynecol 2013; 208: 421–26

8. Eduardo B. da Fonseca, Roberto E. Bittar, Mario H.B. Carvalho, Marcelo Zugaib,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progesterone by vaginal suppositor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in women at increased risk: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Volume 188, Issue 2, 2003, Pages 419-424, ISSN 0002-9378.

9. Dodd JM, Jones L, Flenady V, Cincotta R, Crowther CA. Prenatal administration of progesterone for preventing preterm birth in women considered to be at risk of preterm birth.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7: CD004947.

10. Romero R, Conde-Agudelo A, Da Fonseca E, et al. Vaginal progesterone for preventing preterm birth and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 in singleton gestations with a short cervix: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Am J Obstet Gynecol 2018; 218: 161–80.

11. Romero R, Conde-Agudelo A, El-Refaie W, et al. Vaginal progesterone decreases preterm birth and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a twin gestation and a short cervix: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7; 49: 303–14.

12. Schuit E, Stock S, Rode L,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rogestogens to improve perinatal outcome in twin pregnancies: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BJOG 2015; 122: 27–37.

13. Combs CA, Schuit E, Caritis SN, et al. 17-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 in triplet pregnancy: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BJOG 2016; 123: 682–90.

14. Saccone G, Khalifeh A, Elimian A, et al. Vaginal progesterone vs intramuscular 17α-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in singleton gestati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7; 49: 315–21.

15. O'Hara, Sandra et al. “Cervical length for predicting preterm birth and a comparison of ultrason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vol. 16,3 (2013): 124-134.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