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發熱十大誤區,看看你犯過幾個?

寶寶發熱十大誤區,看看你犯過幾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熱是所有寶寶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近期入夏,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肆虐中最常見的症狀。之前我也發過好幾期關於發熱系列科普,但仍有不少父母遇到孩子發熱,還是焦慮不安。

寶寶發熱十大誤區,看看你犯過幾個?

發熱是所有寶寶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近期入夏,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肆虐中最常見的症狀。之前我也發過好幾期關於發熱系列科普,但仍有不少父母遇到孩子發熱,還是焦慮不安。孩子發熱,永遠是父母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衆多流言和傳說的集中地……

以下都是寶寶發熱十大誤區,看看你犯過幾個?每段後面都有既往科普鏈接,請點擊閱讀。

一、發熱是一種疾病

發熱不是一個疾病名稱,而是一個症狀,是人體感染病菌後到痊癒的一個過程!(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重要的防禦反應。發熱時人體新陳代謝增快,免疫系統開始活躍工作,清除病菌,可以促使炎症消退)。用藥後使體溫降下來了,並不意味着病好了。

二、體溫越高,病情越嚴重

任何感染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熱。發熱是人體的免疫反應過程,體溫的變化規律對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參考意義。但絕大多數時候,發燒時體溫計上刻度的高低與病情絕對不是成正比的,相對於發燒的度數來說,孩子的精神反應和其他嚴重不適,對於病情的判斷更有重要意義!

三、發熱會燒壞腦子

人體的體溫受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發燒很少會超過41°C,所以發燒不會燒壞腦子。事實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熱或某些顱內感染引發的高熱,如腦炎,低熱也會“燒壞腦子”!除外以上情況,大多數時候,不用擔心發熱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相反,適度發熱,利於疾病恢復!導致腦子燒壞的問題是腦炎本身,而不是發燒。體溫超過41°C多半是因爲中暑或者捂熱導致孩子無法散熱,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車裏,或者捂熱!

四、孩子發熱睡着了,要叫醒他吃退燒藥

全世界兒科學會最新的發熱指南明確指出:讓發熱的兒童“舒服”,是處理兒童發熱的目標!退熱的目的是緩解發熱帶來的不適,而不是使寶寶的體溫達標。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舒適度和其他嚴重症狀。只要孩子睡着了,覺得舒服,自然就不需要叫醒吃退燒藥,更不要強行擦來擦去,引起不適!

五、高熱不退就得打吊瓶

輸液主要用於嚴重細菌感染、不能進食、中重度脫水、搶救等情況,不是針對退燒,現在全國絕大部分醫院門診,尤其是兒科門診已取消靜脈輸液。靜脈輸注抗生素或者補液也不會比吃退燒藥退燒更快。需要退燒時應首選口服退燒藥。有時候退熱快不一定是好事,發熱必定會捲土重來,感染引起的發熱是一個疾病過程,耐心等待和觀察非常重要,也要明白退熱的目的並不是使體溫達標!

六、所謂“中成藥”能當退燒藥使用

任何中成藥都是靠辨證施治的,目前沒有哪種中藥被證實能夠確切退燒,包括藿香正氣水覆肚臍,因爲發燒本來就是很多自愈性疾病的症狀,不一定是中成藥的作用。在孩子出現高熱,伴有明顯不適時,應首先口服退熱藥處理(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

七、吃了退燒藥,體溫一定要馬上降到正常

兒童退燒藥,最常用的是: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兩種成分,全世界都是如此,無論國產還是進口!口服起效一般需要一個小時,起效後體溫一般可以下降1-1.5°C,一般不是降到正常,退燒藥持續的時間爲4-6小時,藥效過了體溫肯定會再度上升。吃退燒藥的目的不是讓體溫正常,而是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

八、物理降溫和退熱貼可以退燒

物理降溫已經不再推薦首選:任何形式的物理降溫,包括溫水擦拭、冰敷、溫水浴,退熱貼等,除非孩子有退燒藥過敏、不耐受、嚴重嘔吐無法服藥情況下才考慮使用物理降溫,但效果有限!

酒精擦浴容易導致兒童酒精中毒甚至死亡,已經禁止使用!

讓發熱寶寶舒服是最佳應對方式!不要刻意增加衣被或者捂汗!因爲這會出現無法散熱導致超高熱或者抽搐!

九、孩子一旦出現發熱,一定要退燒

發燒是人體對感染一個防禦機制,對疾病的恢復有好處。對絕大部分健康的孩子來說,在引起孩子明顯不舒服之前,並不需要給孩子過於積極降溫。除非出現高熱,伴有明顯不適時。

十、孩子發熱反覆,來回奔波於各醫院,反覆就診

這是明顯中國式的家長風格,我們需要知道,發熱只是一個疾病症狀,是人體在疾病時期的一個免疫反應過程。就拿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來說,病程需要3-5天,甚至一週。而且絕大多數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是自愈性的,需要一個疾病過程。在孩子生病期間,我們更需要觀察的是孩子的精神反應、舒適度和其他嚴重症狀。而不是被體溫計上的刻度綁架了!(當然,當孩子在體溫非常高時,爲了降低不必要的風險和緩解家長緊張的情緒,及時服用退熱藥還是有必要的)。

其實只要認真讀一下既往推送的發熱系列科普,多關注孩子精神反應,和其他嚴重不適,警惕一些嚴重疾病的預警信號,發熱時按照“只要孩子怎麼舒服,就怎麼來”的處理原則,就很容易避開這些誤區,摒棄謠言,相信科學。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