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剛出生,該怎麼護理臍帶與舌繫帶呢?

寶寶剛出生,該怎麼護理臍帶與舌繫帶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剛出生後,渾身柔柔軟軟的,寶爸寶媽生怕新生兒哪裏不舒服了,因爲有太多細節需要注意了,那麼臍帶和舌繫帶,寶爸寶媽們又該怎麼去照顧呢?

每個新生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讓父母以最多的關注呵護小生命,期望順利成長。由於照顧新生兒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對於臍帶與舌繫帶,父母有多少認識呢?又該如何照顧纔好呢?

臍帶 1至2周自行脫落

帶寶寶離開醫院前,醫護人員都會教一些父母照顧寶寶的技巧,其中就有臍帶護理,很多父母對此感到緊張。大多數寶寶的臍帶在出院時已乾燥結痂,只是在等掉落而已,父母不用太過於緊張。日常保持乾燥,並預防臍帶感染,1至2周就會自行脫落。

若超過3周,臍帶仍未脫落,則需要就醫檢查,因爲擔心寶寶是否患有白血球附着異常的先天性免疫疾病LAD(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所幸此疾病不多見。

寶寶剛出生,該怎麼護理臍帶與舌繫帶呢?

護理提醒

按照醫院教的臍帶護理方式,一天大概幫寶寶做3~4次,如果換尿布時,發現尿布溼包裹到肚子處,就要再多加強1次。若是有拉肚子的狀況,換尿布時就順便進行1次臍帶護理。

護理時,使用的75%酒精具消毒作用,95%酒精則是作爲乾燥之用。臍帶要消毒的重點部位在根部,因爲與肚子連接,若發生感染,嚴重的話,細菌可能就此跑進肝臟,不可不慎。

寶寶剛出生,該怎麼護理臍帶與舌繫帶呢? 第2張

常見問題

雖然正常狀況下,臍帶會在1~2周內自行脫落,但下列這些問題仍會困擾父母:

臍帶發炎

由於臍帶根部潮溼,帶血或有黏液,若未能做好臍帶根部的消毒工作,很容易發炎。若發現臍帶根部周圍出現紅暈、流膿且散發臭味,就要儘快就醫。臍帶發炎需要住院3~5天,並且打抗生素,將血液進行細菌培養,瞭解發炎的嚴重度。臍帶發炎程度可輕可重,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造成敗血症;若細菌沿着血管進入肝臟,可能引發肝炎等嚴重疾病。

當前,因不少產婦會到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有專業護理人員照顧寶寶,發生問題的概率不大,但如果是自己在家坐月子,可能會有所疏忽。

臍肉芽腫

有時臍帶雖已脫落,但根部始終溼溼的,不斷滲出分泌物,且伴隨一團紅紅的肉芽組織,這時應請兒科醫師檢查是否爲臍肉芽腫。確診後,用硝酸銀將該肉芽腫燒灼凝固,使肚臍根部乾燥,這樣不易發炎化膿,若肉芽腫的大小超過1釐米,就要手術切除。

若肚臍根部有黃色分泌物,則須懷疑肚臍可能與膀胱或腸子有未關閉的瘻管,這些殘餘組織在臍帶脫落後形成息肉。滲出的分泌物有兩種,一種是卵黃管組織的分泌物,一種是臍尿管組織的分泌物。未完全閉合的卵黃管連接到迴腸,會滲漏糞便;臍尿管則是該萎縮卻沒萎縮、連接到膀胱而有持續漏尿的情況,尿多時甚至會噴出尿,兩者都會讓息肉不斷散發臭味。

臍疝氣

父母會發現寶寶只要一哭鬧或是身體用力、咳嗽時,肚臍就又凸又腫,但只要輕輕一推,肚臍又會歸位。胎兒時期,臍帶上連結媽媽胎盤的部位缺口,在臍帶剪斷後沒有密合完全,當寶寶腹部用力、哭鬧時,腹腔內的腸子就可能會把肚臍往外頂,因此形成了臍疝氣。

大部分寶寶的臍疝氣會在6個月內消失,臍疝氣不會讓寶寶不舒服而哭,只是哭會讓又凸又腫的狀況更明顯。但滿1歲時,臍疝氣若還未消失,就可能要考慮手術處理,但發生此狀況的概率不高。

寶寶剛出生,該怎麼護理臍帶與舌繫帶呢? 第3張

臍膨出症

若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出錯,腸子並未縮回到腹腔內,而是一直凸出在臍帶中,形成臍帶內的疝氣,稱做“臍膨出症”,出生後若不盡快手術,有可能因感染致死。通常妊娠13到14周時,可通過產檢得知胎兒是否罹患此病。建議生產時,選擇在有小兒外科的醫院生產,醫師可預先做好爲新生兒手術治療的準備。由於患有臍膨出症的胎兒,較容易併發染色體異常、先天性心臟病,須做相關的檢查。

舌繫帶 擔心過短影響發音

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方的帶狀或片狀結構,有穩定舌頭運動的功能。然而,過緊或過厚的舌繫帶會限制舌頭的運動,令很多父母擔心的就是舌繫帶過短會影響未來說話的能力。

舌繫帶過短,通常隻影響到捲舌音的發音,因舌頭不易捲起而讓捲舌音發音不漂亮,這並無大礙。如果影響到寶寶吸吮母乳,建議立刻就醫。確定寶寶是否有舌繫帶過短的問題,可在寶寶3~4個月大時觀察,讓寶寶舌頭伸出時,看舌頭是否無法超越下牙齦、舌尖無法上舉,以及舌頭伸出時是否有W的形狀。

如果確定要處理舌繫帶的問題,建議趁寶寶小的時候處理,在耳鼻喉科或小兒外科門診手術即可解決,6個月內未長牙的小孩,甚至不需要麻醉,直接剪一下即可。若是年紀大一點再處理,會因爲孩子哭鬧,需要進手術室進行全身麻醉。

其實不只是有舌繫帶過短的問題,也存在另一種爲既緊且厚的舌繫帶,舌頭幾乎完全被黏固於口腔底部,稱爲“舌下黏粘”,在這兩者之間,又存在很多的狀況,是否一定要處理,得視孩子的狀況與父母意願,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再做出最適合孩子的決定。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