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開了一夜電蚊香,寶寶就喊腦袋疼,醫生道出真相......

開了一夜電蚊香,寶寶就喊腦袋疼,醫生道出真相......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蚊子,絕對是所有媽媽的公敵,即使很多媽媽從來不殺生,但是看到寶寶被蚊子叮了,絕對不會手軟,堅決要把蚊子拍死。但是,夏天那麼漫長,蚊子那麼多,光靠拍,肯定是無法以一敵萬的,還得靠驅蚊產品來輔助。

蚊子,絕對是所有媽媽的公敵,即使很多媽媽從來不殺生,但是看到寶寶被蚊子叮了,絕對不會手軟,堅決要把蚊子拍死。但是,夏天那麼漫長,蚊子那麼多,光靠拍,肯定是無法以一敵萬的,還得靠驅蚊產品來輔助。

那麼,什麼樣的驅蚊產品更靠譜呢?比起傳統蚊香,很多年輕的媽媽會更青睞無煙無味的電蚊香。

開了一夜電蚊香,寶寶就喊腦袋疼,醫生道出真相......

電蚊香就可以放心給寶寶用嗎?

從產品安全性的角度來說,電蚊香本身對寶寶是沒有多大危害的,其中所含的驅蚊成分在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然而,如果我們不注意使用方法,可能也會帶來某些害處:

河南省一位媽媽擔心傳統的盤式蚊香氣味太重,對孩子的健康不好,於是給孩子選用了無煙無味的電蚊香。使用幾天,發現蚊香的效果還不錯。然而幾天後,卻聽到孩子起牀後說頭疼,她懷疑和電蚊香有關。

對此,兒科醫生解釋:

電蚊香的主要驅蚊成分是菊酯類化合物,一般會隨着人體的新陳代謝被排出體外,短期使用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無害的。如果長期在密閉的空間中使用,可能就會對人造成一定的傷害。

看到這,媽媽們都get到重點了嗎?

人們在討論一樣東西是否有毒時,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撇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就拿電蚊香中的菊酯類化合物來說,如果它的含量比較低,那麼對人體就是安全的。但如果在某個密閉的空間內,濃度會越來越高,要是寶寶對這類物質比較敏感,那就可能會出現不適的情況了。

因此,即使是合格的電蚊香,但如果在密閉空間內長期使用,同時使用前後不注意房間的通風換氣,也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建議:不管給寶寶使用傳統的盤式蚊香,還是電蚊香,就算這些產品無煙無味,也要注意及時開窗進行通風換氣,降低室內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密度,保證寶寶的呼吸健康。

比電蚊香更安全的防蚊辦法,你都瞭解嗎?

化學驅蚊聽起來的確比較高大上,但相比起來,物理防蚊的方法更加安全環保。在所有的驅蚊方法中,朵媽更推薦物理防蚊的方法。

1、物理屏障等方法,使用蚊帳、紗窗等,是居家預防蚊蟲叮咬的最基本方法。家有小寶寶的媽媽們不要偷這個懶,將蚊帳和紗窗好好利用起來,你和寶寶甚至整個夏天都不需要用到蚊香或電蚊香。

2、早晨和傍晚是蚊子出沒的高峯期,此時最好不要帶孩子去蚊蟲多的地方,比如草坪、花壇、果園、水池、垃圾桶周圍。

3、外出時可給寶寶穿上清爽的長袖衣服、減少皮膚裸露面積。注意不要給孩子穿顏色鮮豔或者帶有大面積圖案的衣服,這類衣物很招蚊子喜歡。

4、滅蚊要從源頭抓起,連窩搗。蚊子的幼蟲孑孓常常生活在積水中,及時清理積水,注意家居及環境衛生,能大大減少蚊蟲的滋生。

只要方法對,化學驅蚊也是可以的

物理防蚊固然好,但很多時候防蚊效果有限,這時就需要藉助化學防蚊的方法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使用驅蚊產品,如驅蚊噴霧、驅蚊水、驅蚊膏、驅蚊貼等。

不管我們選擇的是哪一種類型的驅蚊產品,一般來說,其所含的有效驅蚊成分多爲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推薦的4種驅蚊成分:避蚊胺、驅蚊脂、派卡瑞丁和檸檬桉葉油。

簡單對比一下這些驅蚊成分的不同:

避蚊胺:

2個月以下的寶寶禁用,2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使用避蚊胺濃度低於 30% 驅蚊產品。避蚊胺的驅蚊效果好、安全、研究和應用最廣。

驅蚊脂:

2個月以下的寶寶禁用,2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選用。驅蚊脂的安全性比避蚊胺更高,但是驅蚊效果不如避蚊胺。

派卡瑞丁:

6個月以下的寶寶禁用。驅蚊效果好,但是應用時間尚短,安全性資料有待完善。

檸檬桉葉油:

3歲以下的寶寶禁用。驅蚊效果好,但成分容易揮發,需反覆塗抹,且有致敏風險。

特別提醒媽媽們,驅蚊產品中的化學成分,雖然經過試驗研究,對人體是安全的,但如果使用不當,會對寶寶的呼吸道、皮膚、黏膜產生危害,而且對越小的寶寶影響越大。

因此給寶寶使用驅蚊產品時,務必做到:

1、不要給2個月以內的寶寶使用驅蚊劑。

2、使用之前,要查閱產品說明書,瞭解產品使用的注意事項。

3、使用噴霧式驅蚊產品時,務必要避開寶寶的口鼻處,以免寶寶吸入。用在面部時,可先塗抹在手上,再少量塗抹到臉上,注意遠離眼部和口脣。

4、驅蚊產品要放在寶寶觸碰不到的地方,且不能讓寶寶自行使用。

5、避開傷口或皮膚潰爛處。

6、在室內儘量使用物理驅蚊的方法,外出時才考慮使用驅蚊劑。

7、如果寶寶用過驅蚊劑,回家後記得儘快清洗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