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怎麼養出聰明的孩子呢

怎麼養出聰明的孩子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可能聽過老人們這樣說:能說會道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差。這是經驗之談,但也有科學依據:在人的各種智力中,語言智力被列爲第一。

那麼,怎麼養出一個聰明的孩子呢?不如先定個小目標——讓他高效有質量地說話。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從胎兒時期就開始了,這時起,我們就需要做好一件事,爲孩子以後開口說話打好基礎,那就是:大量持續的語言輸入。

雖然孩子在胎兒時期自身機制還未發育完全,但從15~20周就開始有了聽覺,24周左右就開始對外界聲音有所反應,這時候持續大量的語言輸入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讓他認識、區分並記住聲音,只要你在說他在聽,待到機制發育健全自然就會有解析輸出。

因此,從胎兒時期直至語言敏感期止,家長則需從兩個方面來幫助孩子完成輸入:

1. 讓孩子大量地聽話。

日常生活中,我們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可以成爲讓孩子開口說話的素材。這個時候就不要惜字如金了,見到什麼就都給寶寶描述一下:這個是什麼?這個叫什麼?我們在幹什麼?……。讓寶寶先認識這個聲音,知道它代表什麼,從而理解這個語言是什麼樣子的。

怎麼養出聰明的孩子呢

2. 親子互動。親子共讀共唱共玩。

我們日常生活用語受所處環境和語境限制,能用的詞語也就有限了,親自共讀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彌補這點不足,讓孩子接觸更多情境和詞彙,而且,很多書本和故事的選詞和表達更正式更具邏輯性,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種表達句式。而互動性更強的詩歌、兒歌共唱,以及親子游戲除了帶來更多不同的語境之外,還可以增加語言輸入的樂趣,強化孩子的記憶,幫助孩子建立更強的語言好感度和好奇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從胎兒時期開始就通過感官接受來自父母、家人以及周圍人的語言輸入,所以,父母、家人平時的言語數量和質量是影響孩子語言輸入的第一要素。除了多說以外,家長們平時也該多注意自己的用語、用詞,確保高效有質量地輸入才能實現高效有質量地輸出。那麼怎樣去做呢?

1. 對寶寶用標準的成人用語。和寶寶互動,除了發音清晰,語速放慢,其他一切都應正常。不要認爲他還小或者好玩,就故意隨着他用兒話,這樣一來就妨礙了寶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還有就是,要避免使用疊詞,“吃飯飯、喝水水、睡覺覺”這樣的表達聽起來是很萌軟,但是時間一長,就容易讓孩子形成習慣,反而延長了孩子過渡到下個語言表達時期的時間,還不如一步到位標準表達。

2. 不要重複更不要強調孩子的錯誤發音或表達。孩子剛開始開口說話,總免不了出錯:''喝水''說成“喝遂”,“人”說成“銀”,“煤油燈”說成“油煤燈”,“不知道”說成“知不道”,……聽到這些,父母可能捧腹大笑覺得可愛,會跟着學跟着重複,一遍一遍地強調,但這也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健康的語言習慣。此時,父母最該做的是用正確的表達代替孩子的錯誤表達,漸漸地引導孩子實現正確表達。

3. 耐心傾聽,善於啓發。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到了語言爆發期,孩子可能一下子就變成了說話不那麼利索的‘小話嘮’,說不清楚還咿咿呀呀,斷斷續續還急不可耐!這時,就需要家長耐心等待,慢慢啓發引導了,家長千萬不要因爲等不及而打斷孩子或者直接幫孩子把話說了,這樣做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否定從而出現退縮、焦慮等情況。

4. 爲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更放鬆,毫無壓力,知道即使自己說錯了也不要緊。再加上家長們的耐心引導和啓發,孩子自然就願意去開口表達自己。

想要孩子聰明,就先從說話開始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