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哪些父母是孩子將來叛逆的源頭?

哪些父母是孩子將來叛逆的源頭?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哪些父母是孩子將來叛逆的源頭?這兩天,刷到了一則讓人驚掉下巴的微博:杭州一名11歲男孩離家出走兩天兩夜,他家長卻對民警說:“不用着急去找,給他個教訓!”

原來,男孩因爲做作業拖拉被父母責罵,一怒之下離家出走了。

孩子失蹤2天,家長卻不着急,該吃吃該睡睡。完全沒想過孩子一個人在外面會不會冷,會不會餓,會不會遇到危險,帶的錢夠不夠。

甚至還在民警緊張尋找時,勸人家彆着急。這究竟是什麼神仙父母?與其說心太大,不如說心太狠。

完全不把孩子的安危放在心上,也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只想着給他教訓好讓他聽話服從。

有這樣的父母,難怪男孩會多次離家出走。他對父母,怕是已經絕望了吧。

有網友說:孩子也是有心的,這樣管教孩子,孩子怎麼可能變好。是啊,沒有無緣無故就愛叛逆的孩子,有的只是被傷透的心。

教育專家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爲或心理問題,一定是和父母的行爲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哪些父母是孩子將來叛逆的源頭?

以下3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容易叛逆。

01嚴厲要求高的父母

據《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調研報告2016》顯示:超過80%的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他們主要擔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長的打罵。

在電視劇《孩奴》裏,胡可飾演的母親盧麗是一位虎媽。她平日裏對兒子歡歡管教非常嚴厲,容不得他出半點錯誤,尤其是在學習上。

比如:歡歡因拉肚子沒考好,她就訓斥他,並將那張低分考卷裝在相框裏,擺在歡歡的桌上,提醒他他所犯下的錯誤。

歡歡因壓力大,考砸了新生摸底考試,她就毫不留情的將歡歡罵到崩潰大哭。

長期生活在高壓之下,歡歡最終受不了,害怕面對媽媽的指責和高期望,離家出走了。

很多父母認爲,對孩子嚴厲是爲了他好,孩子以後會明白。但他們不知,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解讀能力卻很弱。

父母過於嚴厲,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達不到要求,自己就不值得被愛,就要接受懲罰。

這種感知,會讓孩子心生恐懼,嚴重缺乏安全感。只能通過降低自尊水平,逼迫自己達到要求,來迎合討好父母,以獲得心理安慰。

可孩子不斷成長,自我意識也漸漸成熟,越來越需要父母的認可和欣賞。而嚴厲型的父母,恰恰不能給予這些。所以,在內心激烈的衝突下,孩子就容易變得叛逆。

他心裏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他偏要對着幹。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所有孩子天生都具有追求卓越的內在動機。允許孩子失誤,寬容對待孩子,他反而能成長得更健康。

02以愛之名控制的父母 想學畫畫,父母認爲沒前途,勸孩子學奧數; 想穿喜歡的衣服,父母認爲太花哨,不許穿; 想讀文科,父母說工作不好找,讀理科纔好; ……

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不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這類父母總把“你聽我的,我是爲了你好”掛在嘴邊。

看似出於好心,實則用愛做綁架,要孩子像個提線木偶,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動。這種行爲,其實就是把孩子往“造反”上逼。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講述她心酸的成長經歷:她有一個控制慾很強的母親,雖然從小衣食無憂,卻從未給過她自由。

上大學之前,她沒交過一個朋友,沒穿過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只因母親認爲那是浪費學習時間。

週末和假期都被那些“有用的”興趣班填滿,從來不管她喜不喜歡。除了除夕夜,其他時間不能看電視,如果偷偷看,就會被痛打一頓……

在這樣窒息的控制下,網友終於反了。

她特意考離家很遠的大學,做很多母親不允許的事,幹母親不支持的工作,和母親討厭的男性談戀愛……

嚴控之下,叛逆也許來得晚,卻不會缺席。簡·尼爾森曾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父母過度控制,會招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

愛控制的父母,很少把孩子當獨立個體來尊重,和孩子間也往往缺乏邊界感。

可孩子漸漸長大,他的成人感越來越強。這種沒有自由,不被尊重,心理邊界被反覆侵犯的體驗,會阻礙他成人感的形成。

所以,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拼命和父母對着幹,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成人感,證明自己的獨立和實力。

方文山曾說,擁有選擇權的人生,纔是幸福的。將命運的舵放到孩子手中,才能激發出他蓬勃的生命力,勇敢成長。

03喜歡打擊孩子的父母

在綜藝《朋友請聽好》裏,有一期易烊千璽讀到了這麼一封來信:

“不知道該如何好好和媽媽相處,我跟她很難溝通,從小被打擊自信,現在和她相處就渾身不自在,一被她說就有非常過度的應激反應。”

針對被父母打擊這件事,幾位嘉賓各自發表了看法。最後,還是易烊千璽扎心的總結:朋友間說重話,大家會覺得無所謂,反而最親的人說的話,會往心裏去。

越是親近的人的打擊否定,越能摧毀一個孩子的心靈。

記得我小時候,父親總愛打擊我。一件事還沒做,就說我肯定做不好;考試進步了十多名,卻嘲諷我這點進步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這一度讓我很抑鬱,等到了高中,我開始叛逆不聽話,總和他對着幹。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通過積極或者消極的心理期望,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

父母對孩子積極的暗示或鼓勵越多,孩子就發展得越好。反之,就會變得消極。

孩子會認爲:反正我什麼都做不好,那我乾脆不做了。甚至,孩子還會想,既然你認爲我不好,我就壞給你看。

這種長期被打擊的孩子,心中很難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一個連自己都不認同的人,又怎會認同別人?

所以,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叛逆情緒只會越來越嚴重。多多鼓勵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纔可能在愛中變得越來越好。

04愛和自由,孩子成長的主旋律

格蘭特·霍爾沃森在《成功、動機與目標》一書中說:孩子渴望在歸屬感中獲得幸福,在新事物中獲得成長,在自由選擇中獲得內在動力

孩子本身,就有着向上的動力。若不是父母無意間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也不會自甘墮落,叛逆不羈。

作爲父母,我們只是孩子的指路人,而不是孩子的主人。孩子需要的也不是命令、束縛和冷漠,而是放手、尊重、信任、關愛、陪伴……

曾看過一個親子教育短片《尊重孩子》,裏面有幾段話,讓人印象特別深刻。“唯有讓孩子發揮她的自決力,才能保有她的那份愛與甜美。”

“找出他的志向是什麼,看他對什麼東西感興趣,讓他去做。如果你不干擾他的意願,他會願意去做的。”

“(尊重和放手)不代表我們要讓他們變成野孩子,小孩需要一些控制,他們也需要父母給予指示。如果沒有得到指示,他會以爲你不關心。”

我們愛孩子,既要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又要隨時關注他的成長,並適時給出指導。

就像詩人泰戈爾寫的: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

而又給你

光輝燦爛的自由

育兒也是育己,我們唯有先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孩子才能獲得來自父母最肥沃的養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