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如果孩子吃飯有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如果孩子吃飯有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飯與零食

我女兒從小吃飯就挺好,很早我就不爲吃飯和零食這些事操心,見到她的人也都說她長得挺結實。我自己不懂中醫,也不會做美食,常常做的就是炒土豆片之類的家常飯菜。我一直沒覺得吃飯和零食是個大問題,但是從家長朋友發來的問題發現,太多家長在爲孩子吃飯而困擾!這裏大致總結一下我的想法和建議:

信任孩子的本能(零食除外)

我對女兒的飲食,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我本着信任原則——我相信她對自己身體有本能的感知,相信她知道自己身體缺什麼不缺什麼。

比如,我發現,一兩歲的小幼兒,常常很難做到每餐都像大人希望的那樣,對飯菜按照完美的營養搭配去吃。舉例說,如果他這頓吃菜很多,沒吃多少主食。那麼接下來那頓,他很可能就只吃主食。我觀察我女兒,發現,通常在一兩天之內,她可以把主食、蛋白質、蔬菜這幾樣,都補齊、搞均衡了。當然零食不在此列,家長應該儘量提供健康零食。

所以,我的做法就是,我負責提供營養均衡的飯菜,擺上桌,大人開心地吃,告訴孩子你自己負責把自己的小肚子裝飽了,自己吃(當然太小的時候喂,當她可以自己吃之後她自己吃,我稍微喂一點)。我儘量不催促、不建議吃哪樣不吃哪樣、也不誇,總之,少控制。

有的家長會說,如果我那樣對孩子,他就會每頓都只是肉不吃蔬菜的!

我想,首先,人的結構和基因,都決定了人是雜食動物——既吃肉又吃蔬菜和穀物。如果一個孩子只吃肉,那麼這裏一定有哪些人爲的因素在干預!比如,家長對吃蔬菜有過多說教,搞得孩子認爲蔬菜是很糟糕的東西。或者,家長看孩子愛吃肉,就做菜時儘量照顧孩子胃口,免得孩子吃得少……總之,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家長用力過度的地方!如果我們相信,吃飯是本能,相信你的孩子很正常、可以好好吃飯,相信他的感覺,那麼,我們就能做到淡然一些。

通過跟大量家長的接觸、溝通和反饋,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吃飯有問題的情況,都是家長控制過多所致!吃飯不是問題,是本能。家長對吃飯用力過度,給孩子的信息就是——吃飯是壞事!

並且,幼兒正處於發展自主意識、尋求自主體驗的階段,家長的這些外力,都只能讓孩子本能地產生反作用力——他爲了自我的成長,會奮不顧身地做出與家長控制相反的做法——哪怕自己知道自己在吃虧、在受罪!

如果孩子吃飯有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家長可以這樣做

所以我對家長的建議常是:

變換花樣做;

鼓勵孩子參與準備工作(擇菜、洗菜、佈置餐桌等等);

鼓勵孩子自己吃、不催促、不建議吃哪樣不吃哪樣、也不誇(可以說您自己的感受“這個真香”之類的),總之,少控制;

就餐時,大人自己開心地吃,而不是眼睛盯着孩子吃得怎樣——當您盯着他、說教時,您自己就沒有在開心地享用飯菜!

研究表明,家長開心吃飯,可以幫助孩子去嘗試那些平時他不願意嘗試的新食物。因爲,人的大腦裏有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兒童更是隨時都在本能地模仿他周圍的人!

當然,我們平時帶孩子多運動,給孩子捏脊,這些都會幫助他增進食慾、改善身體機能。

其次,隨着孩子逐漸開始懂事,我們也需要教他一點關於飲食營養的常識。

在我女兒稍微長大一些時,我會偶爾給她講一點健康飲食的理念,比如,要營養均衡;不同食物可以帶來不同營養,所以各種都要嘗試吃一些;食物金字塔是怎麼回事;有些零食爲什麼不夠健康;空腹大量吃冷飲會凍着小胃……等等。

這些常識,如果家長能從比較客觀的角度去講,只是客觀、中性的知識介紹,沒有批評指責說教的情緒混雜其中,那麼,孩子就可以更好地接受。我希望孩子能明白這些要求背後的真正道理,然後她纔可以知道應該怎樣調整,可以真的做到自律和節制。

比如,對零食的處理。家長當然要儘量提供健康的間食。隨着長大,對超市裏的零食也可以逐漸接觸。我們跟孩子講清,這個東西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偶爾少吃可以。零食本身不是妖魔,它有帶來好滋味好感覺的價值,也有不夠健康的弊端。我總說要“誠”,我們以平常心對待,如實跟孩子解釋。

家長對孩子不哄騙,理性溝通。平時給愛和樂趣油罐加滿,給他練習自律自控的機會,信任他,這樣,零食就不會是個問題。

如果家長只是對現象去控制,不講清背後的道理,不給孩子機會自己去掌控,那麼,孩子就會有很多牴觸情緒。即便當你在場時,他按你說的做了。一旦離開家長的視線,他就會拼命去做相反的,好像在報復誰一樣。這樣的結果就常常是,家長越是控制,孩子越是做得不好。其實,這時,孩子努力要獲得的,根本不是你不讓他吃的那些肉、零食,而只是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一種自主感!

如果孩子吃飯有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第2張

教養的關聯性,飲食也不例外

明白了這個道理,家長就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較勁,避免各種你不希望得到的結果。再補充一點:在對孩子的教養中,任何一點都不是孤立的,我們對孩子教養的各個方面,都是互相關聯的,培養孩子有健康飲食的習慣也不例外。

比如,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怎麼告訴他少吃肉多吃菜都沒用;有的家長說,我孩子對冷飲零食,就是完全沒有自控能力,怎麼辦?

我想,孩子是否能做到這個自律,這跟其他方面都息息相關。比如,這跟親子關係很有關——如果一個孩子對家長總是很信任,那麼他會比較願意按照家長說的去做。這跟孩子的自尊也有關——如果一個小孩,平時認爲自己是個不錯的小孩,自尊很高,那麼他凡事都會努力想做好,他會希望自己既吃到好吃的,同時又保證健康,他會努力去把握好這個度……

而很多對零食過於貪婪的孩子,常常真正的原因是:他內心的油罐比較空,他把零食當作可以得到可憐的一點樂趣的避難所!

如果孩子跟家人連接都很好、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做、玩得很開心,那麼零食的誘惑就沒那麼大。

我女兒6歲時,吃飯也喜歡吃雞腿、鍋包肉、紅燒排骨等等肉食,但她同樣也喜歡其他各種菜,比如南瓜土豆茄子放在一起亂燉、炒土豆片等等。遇到那些肉菜,她也基本可以自己把握好,不暴食,儘量各種都吃一些。

這或許跟我自己的飲食方式也有關。我也是一樣,不論飯桌上是怎麼個情況,我都會吃得比較均衡,不會對哪樣突然暴飲暴食。

有時,我覺得家長的這種影響力度之大,甚至超過我們通常所說的身教的層面了——孩子不僅僅是在模仿家長的做法,孩子是在直接感知家長的心理狀態!

吃飯時,你不僅僅在吃飯~~

我們吃飯時,是處於一種比較知足、富足、謙卑、節制的狀態,還是相反?我們是對大自然充滿敬意和謝意,只有節制地攝取自己所需,還是一種揮霍佔有、多多益善的姿態?我們是隻顧滿足一時的舒適、只顧嘴不顧身體其他,還是全面兼顧、有負責的態度?我們是否能欣賞多元的、豐富的美——肥膩與清淡、濃郁與樸素,都是美味……這些,都在直接影響着孩子!

《弟子規》裏說:“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話,表面意義是健康養生,深層含義是,對食物心存感恩之意。人與萬物是平等的,我們從自然界應只攝取自己所需的資源,而不是人類高居其上,可以肆意攫取。據研究,古代世界各地民族通常都有這種樸素的觀念,比如,狩獵民族對動物充滿了敬畏之心,甚至認爲動物高於人類。無論對個人還是人類,這都是一種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家長有這樣的認識,就會自然有比較好的心態和做法。這纔是深層含義的身教!

如果孩子吃飯有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第3張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