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便便掃盲,看便便分辨寶貝健康狀況!

寶寶便便掃盲,看便便分辨寶貝健康狀況!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會看寶寶的排泄情況嗎?很多寶媽們需要通過寶寶的吃奶量以及排泄情況來確定寶寶狀況,寶寶便便掃盲,看便便分辨寶貝健康狀況!

拉臭臭是寶寶的大事,便便是寶寶的“健康晴雨表”,食物從口、咽喉,再到腸胃一路“變身”,探尋了身體各種器官的健康狀況後,變身成便便才跑出來,它的顏色軟硬能瞭解寶寶的消化力狀況,告訴你寶寶現在健不健康。

正常的便便

胎便:墨綠色/黑色便

兔頭出後的第12個小時,排出了她的第一坨便便。給她換紙尿褲的時候我都驚呆了,便便是黑色的,像焦油似的黏稠。問醫生才知道,這就是寶寶的胎便,由嬰兒腸子裏未消化的羊水殘留物組成,有些胎便是墨綠色的,沒什麼臭味。一般來說,胎便大概會在寶寶出生的24個小時內排出來,大概2-3天會排乾淨。

過渡期:黃綠色便便

出生3天,兔頭吃母乳後排出來的便便慢慢地變得沒那麼黏稠,顏色是黃綠色的。有人把這種便便叫做青春期便便,過渡型便便。。。

吃母乳寶寶:金黃色軟便

如果你的小孩是吃母乳的,那麼一兩週後,當寶寶吸收了很多富含脂肪的母乳後,他的便便就會變黃,像芥末一樣,形狀均勻膏狀,並且會有一些小顆粒。這種便便不臭,但是會有些酸味。(內心OS:這是我聞了N回得出的總結,當媽我容易嗎?)

因爲母乳中含有含有可溶性纖維素——低聚糖,天然具有促進排便的作用,所以吃母乳小孩大便要頻繁,更軟。有時候他會在吃奶之後或者吃奶的時候就開始便便。新生兒只要奶水充足,一般每天會2-8次大便,個別時候,也會2-3天排便一次。但隨着寶寶月齡的增加,解便次數會逐漸減少,1歲以後每日平均1次左右。

寶寶便便掃盲,看便便分辨寶貝健康狀況!

吃配方奶寶寶:配方奶土黃色便便

跟母乳寶寶不一樣的是,吃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稠、粗糙,也會稍微硬一些。顏色通常會是土黃或灰黃色。因爲配方奶中含有蛋白質較多,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排便1-2次是比較正常的頻次。

添加輔食後:暗褐色便便

寶寶會排出暗褐色便便一般是在他添加澱粉類輔食後,大便後會增多,臭味比較重,此時寶寶的便型也會慢慢接近成人~

不正常的便便

酸味帶泡沫的便便

這樣的便便格外偏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帶有明顯的酸味。如果是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則是食物中澱粉類過多所致,如對米糊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

臭雞蛋味便便

如果某一天你發現寶寶拉的便便會特別臭,像臭雞蛋味兒一樣,是因爲蛋白質攝入太多,消化不掉導致的。這時你要注意是不是配奶濃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則可考慮適量減少添加此類輔食。

油性便便

糞便呈淡黃色,像油一樣發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消化不掉導致的,需要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媽媽就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

腹瀉時的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像蛋花湯一樣的,水分多,糞便少,綠色或者棕色,排便次數頻繁,精神狀態也不好,考慮可能是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孩子會有腹瀉,嘔吐、發熱的症狀。

如果是因爲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大便一般呈水樣,有原始食物顆粒,肛門周圍出現紅圈。這時要檢查是否新添加了某樣食物,如果有,要減少添加或者更晚些再添加。

如果是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菌等引起的腹瀉,往往會看到大便中有黏液,甚至是膿血樣,但每次排便量不多,寶寶會伴有嘔吐和發燒。

便祕時的便便

大便比較堅硬或者乾燥,形狀有時候是顆粒,可能代表小孩攝取水分不足或者身體因病、高熱、或者高溫失去太多水分。如果你的小孩開始吃輔食了,排出的便便比較硬,可能是因爲吃了太多應以導致便祕的食物,比如雞蛋、純牛奶,因爲消化系統還無法承受。

如果給孩子補太多鈣和維生素D,會造成腸道內不能被吸收的鈣等礦物質和脂肪酸結合形成鈣皁,也會引起便祕。

攢肚和便祕的區分:

便祕指的是大便乾結,排便費力的一種現象。母乳中的營養素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很可能出現殘渣少,大便間隔時間長,但性狀並不乾的現象,這不屬於便祕,屬於攢肚。如果僅是排便間隔長,沒有進食少、生長緩慢等現象,嬰兒也沒有明顯不適,家長不要擔心排便間隔時間。隨着輔食添加,排便間隔就會逐漸縮短。觀察進食、生長、情緒,可斷定問題是否嚴重。

大便有奶瓣

如果寶寶的便便裏有黃豆醬一樣的東西,那就是所謂的奶瓣,是沒有消化掉的脂肪。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的消化不良,或者吃過多導致營養過剩,消化不掉就排出體外了。

大便中帶血

便便中帶血,有幾種情況:

1、血跡比較鮮紅,表示出血地方離肛門近。有可能是便祕,撕裂肛門導致。

2、血跡比較暗紅,可能是孩子的腸胃有問題,建議帶着寶寶的便便到醫院進行化驗。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