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拼音版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拼音版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拼音版,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篇登覽懷古詞,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拼音版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原文:

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拼音解讀:

wǒ lái diào gǔ ,shàng wēi lóu 、yíng dé xián chóu qiān hú 。hǔ jù lóng pán hé chù shì ,zhī yǒu xìng wáng mǎn mù 。liǔ wài xié yáng ,shuǐ biān guī niǎo ,lǒng shàng chuī qiáo mù 。piàn fān xī qù ,yī shēng shuí pēn shuāng zhú 。 què yì ān shí fēng liú ,dōng shān suì wǎn ,lèi luò āi zhēng qǔ 。ér bèi gōng míng dōu fù yǔ ,zhǎng rì wéi xiāo qí jú 。bǎo jìng nán xún ,bì yún jiāng mù ,shuí quàn bēi zhōng lǜ 。jiāng tóu fēng nù ,cháo lái bō làng fān wū 。

翻譯:

我來憑弔古人的陳跡,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當年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只是千古興亡的遺蹤。夕陽斜照着迷茫的柳樹,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兒吹拂着高樹,掠過荒涼的丘壟。一隻孤獨的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當年那功業顯赫的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閒居,也被悲哀的箏聲引起傷慟。建功揚名的希望都寄託在兒輩身上,漫長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跡的寶鏡已難於尋覓,歲月又將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的情懷共飲酒一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雙調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

賞心亭:位於建康下水門之上,下臨秦淮河,是當時的遊覽名勝,辛棄疾特愛登此亭眺望。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揚州人,高宗時進士,除樞密院編修。宋孝宗乾道三年至六年(1167—1170)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宮留守、沿江水軍制置使。留守,即行宮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駐蹕建康,故稱建康爲行宮。

弔古:憑弔古蹟。

危樓:高樓,此代指賞心亭。

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鬥爲一斛。

虎踞龍蟠:形容建康城地勢之險要,氣勢之崢嶸。

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蹟。偏重於“亡”。

隴:田埂,此泛指田野。喬木:高大的樹木。

片帆:孤舟。

噴霜竹:謂吹笛。噴,吹奏。霜竹,秋天之竹,藉以指笛。

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風流:指謝安丰采照人,英才蓋世。

東山歲晚:謂謝安晚年。

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

“兒輩”二句:言謝安將建功立業的機會都交付給兒輩,自己惟以下棋度日。

寶鏡難尋:喻知我者難覓。

碧雲將暮:言天色將晚,喻歲月消逝,人生易老。

杯中綠:杯中酒。

波浪翻屋:形容水勢洶涌浩大。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拼音版

賞析:

全詞采用弔古傷今的手法,來表現主題思想,寫景時,寓情於景,感情極其濃郁;抒情時,弔古傷今,筆調極爲深沉悲涼。此詞分以下幾個方面下筆:建康的地理形勢、眼前的敗落景象,並用東晉名相謝安的遭遇自喻,表達詞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悶,最後用長江風浪險惡,暗指南宋的危局。

開頭三句,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主題,抒發內心感情基調。然後再圍繞主題,一層一曲地舒展開來。“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是說詞人登上高樓,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感慨。“閒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極多。“閒愁”,是作者故作輕鬆之筆,其實是作者關心國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終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憂愁。

四、五兩句,採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把“弔古傷今”落到實處。“虎踞龍蟠何處是?”問話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涼。但在辛棄疾看來,此時的建康卻徒留“帝王之都”的空名,和一片敗亡的氣息。這裏暗中譴責了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擊金兵、收復中原,飽含感情的問答異常生動地勾畫出詞人大聲疾呼、痛苦欲絕、氣憤填膺的形象。

“柳外斜陽”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興亡滿目”落到實處,渲染一種國勢漸衰悲涼悽楚的氣氛:夕陽斜照在迷茫的柳樹上;在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巢;壠上的喬木,被狂風吹打,飄落下片片黃葉;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邊駛;不知何人,吹奏起悲涼的笛聲。映入詞入眼簾怎能不勾起作者憂國的感嘆。同時詞人獨選此景,也正是意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從構思而言,上片三個層次,採用層層遞進、環環緊扣的筆法,銜接極爲嚴密。而各個層次,又都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強化主題。

上片十句側重於弔古傷今。下片十句則側重於表現詞人志不得神、無法實現抗金國收河山壯志的愁苦,及其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下片亦分三個層次,前五句爲一個層次,是曲筆。次三句爲一個層次,是直抒胸臆。最後兩句爲一個層次,是比喻。各層次的筆法雖不相同,但能相輔相成,渾然符契。

“卻憶安石風流”五句,用謝安受讒被疏和淝水之戰等典故。前三句寫謝安早年寓居會稽,與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漁弋山水”、“言詠屬文”,風流倜儻逍遙灑脫。作者藉此表達自己本也可隱居安逸但憂國之心使其盡小國事,以至“淚落哀箏曲”。詞人在這裏用謝安被疏遠、桓伊爲之向晉孝武帝彈箏的故實,實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曲折隱晦地表達未見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懷。“兒輩”兩句,用謝安事。這段歷史,本來說明謝安主持國事,沉着與矜持。可是,辛棄疾改變了它的原意,把詞意變成:建立功名的事,讓給小兒輩幹吧,我只須整天下棋消磨歲月!不難看出,這裏包含着詞人壯志未酬、虛度年華的愁苦,同時也給予議和派以極大的諷刺。辛棄疾爲詞氣魄不亞於東坡,但這裏卻屢用喻指,語含譏諷,可見長期的壓抑使之極度憤懣,而面對現實除了無奈更別無他法。

“寶鏡”三句,筆鋒又雙從歷史轉到現實,詞人用尋覓不到“寶鏡”、夜幕降臨、無人勸酒,暗喻壯志忠心不爲人知、知音難覓的苦悶。這裏借用“寶鏡”典,意在說明自己的報國忠心保國之才無人鑑察。劉熙載說:“稼軒詞龍騰虎擲,任古書中俚語、瘦語,一經運用,便得風流,天姿是何敻異!”(《藝概·詞曲概》)的確,“寶鏡”三句,感情基調雖然悲憤沉鬱,但詞句卻含蓄蘊藉,優美動人。

最後兩句,境界幽遠,寓意頗深。它寫詞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風怒號,便預感到風勢將會愈來愈大,可能明朝長江捲起的巨浪,會把岸上的房屋推翻。這兩句不僅寫出江上波濤的險惡,也暗示對時局險惡的憂慮。它既象徵着作者內心的極不平靜,也象徵着南宋國勢的危急,甚至也可以象徵在主和派當道時抗戰派的兇險處境。所以是一語多端,而風格則由下片的哀婉沉鬱復歸於激盪慷慨,這就使全詞風格有雙面性,也有包舉性——哀婉終究匯流於雄大。

登覽懷古之作,往往以歷史的變遷寄寓對國事的感慨,借古諷今,抒發感慨或鳴不平,以雄深跌宕爲勝。對於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語的傾訴,以誠摯深切爲高。要將這兩種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兩種不同的美學風格,兼有雄深與溫婉。這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妙境,而此詞顯然達到了這一境界。辛棄疾寫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宋史》本傳稱其“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即說明辛詞此類作品的豪放風格。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