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圍棋手抄報圖片大全

圍棋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圍棋的基本介紹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爲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着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爲勝。因爲黑方先走佔了便宜,所以人爲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佈局),爲座子制,由白方先行。現代圍棋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起源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爲“弈”,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採納這種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認爲:“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僞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

明朝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博、圍棋”。烏曹相傳是堯的臣子,有的人又說他是夏桀的臣子。後來,董斯張的《廣博物志》、張英的《淵鑑類函》等也採錄了這種說法。

明朝林應龍在《適情錄》中認爲,圍棋是容成公發明的。據《列仙傳》記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輔導之事。”

棋具

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爲扁圓形(也有雙面突起的應氏棋子)。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爲宜(參見中國圍棋規則(2002版))。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則常用兩面凸的棋子。中國雲南保山所產的“永子”爲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其他較爲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爲“點”)。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爲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讓先除外)。棋盤可分爲“角”、

“邊”以及“中腹”。啓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現代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棋鍾: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

棋譜:它爲記錄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筆記本的形式出現。

圍棋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圍棋術語

目:棋盤上,被一方棋子所圍的空白交點,稱爲“目”。

打劫:雙方可以輪流提取對方棋子的情況。圍棋規則規定,打劫時,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須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對方應一手之後方可提回。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處行棋稱爲“尖”。由於尖的步調較小,人們也習慣地稱它爲“小尖”。

長:“長”是指緊靠着自己在棋盤上已有棋子繼續向前延伸行棋。“長”一般用於與對方接觸交戰的時候,便於將己方的子連成一片,更好地攻擊對方。

立:“立”與“長”有着微妙的差別,“立”主要指向緊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盤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邊線方向的行棋。

擋:“擋”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擋對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對方棋子衝出包圍時,用己方棋子緊靠住對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擋的作用也就是含義中所說的兩點,一是阻止對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圍住的對方棋子衝出。初學者掌握之後,可在護空、吃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並:“並”就是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旁邊的一線路上緊挨着下子。

頂:“頂”就是頂撞對方的棋子的着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在對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頭上下子。頂的特點是結實、厚重、具有先手意義。頂的形式很多,有尖頂、鼻頂等。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對方的壓迫下,沿着邊上低位,也就是一線或二線的位置上長。爬可以用於做活、連絡、佔地、搜根等。

關:“關”是指與自己在棋盤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衝:“衝”是指緊靠着自己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向對方的“關”形中間的空交叉點處行棋,這就叫“衝”。“衝”經常是運用自己強的一面去阻擊對方,將對方的棋分成兩塊,以利於尋找機會消滅對方。

跳:跳的形狀與“關”形是相同的,都是在與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但一般情況下所說的關是含有向寬闊地帶或中腹擴展的意味,而“跳”則一般用於雙方對局彼此接觸交戰的時候,爲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殺對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飛:“小飛”,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大飛”。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象步飛”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狀的對角空交叉點處行棋。“超大飛“是指比”大飛“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鎮:鎮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關起的位置,這手棋叫“鎮”。

掛:“掛”也稱掛角,是佈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掛就是在佈局時,一方已有一子佔角的情況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掛是爲破壞對方完全佔有角部而與對方分佔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線上行棋的掛,叫“低掛”,在四線上行棋的掛,一般叫“高掛”。

夾:“夾”是對局的一方用兩子將另一方的棋子夾在中間的行棋方法。“反夾”,是指當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夾住時,被夾的一方從對方棋的另一側再夾對方一手棋。

斷:“斷”是直接切開對方棋與棋之間的連絡,使對方的棋分散開的行棋方法。

跨:跨是對局的一方在有周圍棋子援助的情況下,將己方的棋插到對方小飛的棋形中。“空”是指圍成的地域。

虎:指的是在原來棋盤上呈尖形二子基礎上,再下一着,使之構成“品”字形狀。虎,還包含有虎口;雙虎等術語。虎是用來使棋盤上己方的棋子連絡,也是爲了防止對方的棋子切斷己方連絡的手段,有時也作用在活棋中,由於虎狀的棋子彈性豐富,適用於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經常被採用。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圍攏中的空着的那個交叉點,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則叫上虎,虎口朝下,確切地說朝邊角則叫下虎。

雙虎:就是由三個棋子構成兩個斷點,三子呈連續小尖狀,(△)使其下一着棋可同時形成兩個虎口。

擠:“擠”是從原來就有的己方棋子出發,繼續向敵子集中的地方插進去,使對方原本連結的棋形出現斷點或別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對方補棋,有先手的意思。

拆:“拆”就是以棋盤原有的己方棋子爲參照在三線或四線上向左或向右間隔若干路開拆一着。拆子的距離間隔一路爲拆一,間隔二路爲拆二,間隔三路爲拆三。拆常常用於擴張地域或謀得己方根據地,也有時用在擴大地域、求己方根據地和搜取對方根據時同用。

逼:“逼”是對敵方構成威脅的着法,大多數用於奪取對方做活的根據地。

封:“封”是指封鎖敵方棋子向外部發展的着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對方棋子向中央發展。“封”還可以說是封鎖住對方棋子的出路。在攻擊中常用。

點:點的作用一來可破壞對方眼位;二來可以用來窺視對方的斷點或“薄弱環節”,以達到藉機促使對方棋形儘早固定,以免將來多變的作用。同時,也是在對方陣勢中,作試探。最後,侵略對方的陣地,從深處入手,非常嚴厲。點還有一種說法是指棋盤上的具體交叉點。如:好點、要點等。

騰挪:騰挪就是在對方棋子多,強的時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擠、斷等連續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品:指圍棋比賽後分的等級。我國古代分爲九等,稱爲“九品”。從一到九的名稱是:入神、坐照、具體、通幽、用智、小巧、鬥力、若愚、守拙。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經過多次對弈實踐,對於角上着子,逐漸形成的一些被公認比較妥善的程式,即通常所說的“起手式”。

佈局:棋局一開始,雙方搶佔要點,佈置陣勢,準備進入中盤戰鬥,這一階段叫佈局。

先手:爲了爭取主動,取得勝利,每下一子,使對方必應,這叫先手。

官子:也叫“收官”。就是一局棋的最後階段,經過中盤戰鬥,雙方領地大體確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這時稱爲“收官”。

圍棋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圍棋規則演變

(圍棋是中國人發明的,最好的圍棋規則是中國人制定的。)

1A中國古棋規則

時間:古代——1949年新中國成立

圍棋最早沒有成文的規則,不過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圍棋最早的規則是數目法(從秦朝——明朝),到了明朝忽然改爲數子法,原因不明(數子法估計與放座子有關,現在存最早的古譜都是唐代以後的,到唐代棋發展到空前的水平,可能當時發現先手的優勢過於明顯所以後來增加了座子,以限制先手的效力)。當時的圍棋與現在的圍棋最大區別爲座子制度和還棋頭:開局每方先在對角放上2個棋子(共4個),由白方先走沒有貼目(181子算取勝)。不但如此,在最終計算勝負的時候每多一塊棋要還對手一個子。

1B中國圍棋規則

時間:1949年——現在

新中國成立以後,成立了中國圍棋協會,後來中國圍棋協會參考了日本圍棋規則重新制定了中國圍棋規則。新中國圍棋規則與老規則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座子制度和還棋頭,並且增加了貼子(有時叫貼目也勉強可以,但在中國圍棋規則中沒有目的概念只有子和地,所以準確應該叫貼子)。同時,更改爲黑棋先走。

2A日本古棋規則

時間:約1000年到約1949年

唐朝的時候,圍棋由中國傳到了日本。後來日本修改了圍棋規則,取消了座子制度和還棋頭,並修改爲黑棋先走。由於當時黑棋沒有貼目,優勢比較明顯。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規則是數目法。(唐朝時應該也沒有座子,後來增加了座子,所以日本應該是沿襲了唐朝的無座子制度,此處有爭議待更多的文獻和出土資料佐證)

2B日本圍棋規則

時間:約1949年——現在

後來,日本發現黑棋先行有明顯的優勢,發明了貼目制度來限制黑棋的優勢。1939年日本開始實施黑方貼4目的制度,後來因爲經常會出現和棋,所以於昭和24年(1949年)開始,日本棋院圍棋規則規定:黑方貼四目半,並且制訂了《日本圍棋規則》。從此開始有了半目勝負的圍棋.從1949年到現在,隨着對黑布局研究的深入,貼目在不斷的增加。

圍棋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