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剛纔說什麼了?

你剛纔說什麼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剛纔說什麼了?

1

昨天週末,應該陪喆同學,因爲推送沒寫完,趁他沒醒打開電腦繼續碼字。

很悲催,當我輸入密碼,顯示不對;再輸入,依然不對。打蘋果的客服,叨叨一堆,提供的幾個解決方案都不行。試到最後,娃爸上陣,最後確認是鍵盤壞了,輸入的是亂碼,自然無法進入賬戶。

中間,喆同學醒了,叫媽媽。我內心焦急,還是對着他笑了笑。但因爲一門心思聽娃爸和客服對話,後來小朋友說什麼我根本沒聽清。

“媽媽,你有聽我說話嗎?”喆同學明顯不高興了,聲音高了八度。

我趕緊迴應他:“寶貝 ,你剛纔說什麼了?媽媽沒聽清。”說出來這話,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這麼說了。

“媽媽!你不理我,我不高興了,不和你說話了!”小朋友說完,自己從牀上爬起來走到主臥,把地墊鋪開,又把磁力片拿出來玩。

我湊過去逗他:“媽媽和你一起玩好嗎?”

小朋友把臉轉過去:“我生氣呢!今天明天都是週末!”

因爲剛剛3歲,喆同學不會說昨天,直接把今天和明天(週日和週一)都說成了週末。但我能理解他的意思——只有週末才能全天陪我,你還跟着爸爸一起講電話,我很不開心。

我跟娃爸說麻煩他自己處理電腦故障,我專心陪娃去。然後“死皮賴臉”求娃原諒:“媽媽把手機關了,專心陪你玩,好不好?或者你告訴媽媽,怎麼做才能原諒媽媽好嗎?”

小朋友笑了:“你跟我說對不起,我就會說沒關係。”

對於媽媽的忽略,小朋友這麼容易就選擇原諒。但在成人世界,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

2

和朋友聚會,大家抱着手機看已然成爲常態。大家吃一陣子,拿起手機看幾眼,擡起頭有一搭無一搭地來幾句不痛不癢地閒聊,是最常見的狀態。回到家,想想聚會時都聊什麼了,值得回憶的事寥寥無幾。

某次,我和其他兩個朋友聚會,旁邊一桌是一對小情侶。先開始是女孩子叨叨自己的工作、同事朋友,後來不知道爲什麼,她突然很大聲來了句:“你是在和我約會嗎?”

男孩子放下手機說:“不和你約會和誰約啊?”

女孩反擊道:“你是和手機約會吧?剛纔我說什麼樣了?”

男孩答不上來,正手足無措。

女孩接着質問:“又想問‘剛纔你說什麼了,能再說一遍嗎?’你有沒有拿出哪怕十分鐘的時間專心聽我講話?”

女孩頭也不回地離開,男孩子尷尬地叫服務員過來埋單,急急追了出去。

我們三個見狀,心照不宣地把手機調了靜音,專心聊各自近況。當大家都投入到聊天中,我們才發現彼此的變化,比如A頭髮染了新顏色、換了新工作,B最近升了職、老公分擔的家務越來越多,也在那種氛圍中體會到彼此之間的關心和牽掛。

我和娃爸相處時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他有什麼事和我講,我總一邊找資料一邊聽他說,得到的信息自然有殘缺,經常讓他“重說一遍”。

同樣,當我滿懷喜悅和他分享,他的心思也會被正在看的電影、正在刷的朋友圈分走。我覺得他對我不夠“重視”,經常因此爭吵幾句。

被忽略的感覺積壓成疾,成爲“不夠愛”的鐵證。

那天被喆同學教育之後,我和娃爸立了個“家規”:當一方有話和自己說,手裏有急事,可以直接說“我過多少分鐘再好好聽你說”;手裏沒急事,就停下來,專心聽對方傾訴。

這種專注,對於情侶、夫妻、朋友、親子關係要異常用重要—— 一方的“三心二意”,太容易被對方解讀成“他根本不想聽我說話”了。

3

懷孕時,媽媽從老家來照顧我。因爲她最常說的就是老家的事,有很多人我根本不認識,便把一隻耳朵給她,中間嗯嗯啊啊地應付着。

大概過了一週,媽媽除了問我孩子的情況,其他幾乎無話,我們倆都在家,往往也是可怕的沉默。

我意識到媽媽的不對勁,撒着嬌問她到底怎麼辦了,她突然眼圈紅了:“我說話你不愛聽,還說那些幹啥?”

我的應付,已經傷了她的自尊。很多年了,我們才能如此長時間地朝夕相處,我爲什麼就不能靜靜地傾聽她嘮嘮老家的家常理短呢?

和老同學見面,聽她說了個讓人感覺遺憾的事。

我們班的同學C,畢業和班上其他兩個同學找了同一家單位,那單位是同學們的終極夢想。在新員工入職晚宴上,C同學忙着給女朋友回信息,偏偏部門直屬領導過來和他碰杯,結果他沒有接上領導的問話,還傻傻地來了句:“您剛纔說什麼了?”結果,沒幾天他就被辭退,直到畢業十年後,纔有機會重新回到自己喜歡的城市,找到一個同樣量級的工作單位。

看吧,不專心聽別人說話,不僅讓親情受傷,還很可能斷送職業和前途。

聊天時專注,是對自己及別人的尊重。

無論做什麼,心思100%投入到正在進行的事上,總能事半功倍,也讓自己收穫更多。

當然,“你剛纔說什麼了?”也並非一無是處。遇以不喜歡的人表白,遇到別人張口借錢而你和他交情未到,當有人不小心泄漏露了祕密,這句話都是萬能金藥。但其他時候,就不要用來傷害身邊人的感情了。就算是最大度的寶寶,也能體察到我們的敷衍;就算是愛人,也會覺得我們不夠在乎;就算是父母,也會感覺到我們的不耐煩;就算是摯友,也會覺得在你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