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五歲之前的這個習慣影響未來!

孩子五歲之前的這個習慣影響未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五歲之前的好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能決定你的未來,你拿什麼「餵養」孩子,就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這裏說的餵養,不是各種才藝學習,語言學習,真正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是受用一生的飲食習慣。而這個習慣的養成,五歲是關鍵。

一旦孩子從小開始習慣高油、高鹽、高糖的垃圾食物,要扭轉就變得很困難。

臺灣著名的腎臟科和毒理學醫生,有「毒物科權威」之稱,已故長庚醫生林杰樑曾在受訪時指出,在動物實驗發現,高糖、高油、高鹽的垃圾食物會讓動物產生類似毒物成癮的效果。

實驗中,長期餵食老鼠這些垃圾食物會改變腦部的分子結構,吃這些垃圾食物會有莫名的快感,像吸毒一樣。這樣被長期餵食垃圾食物的老鼠,到後來寧願餓肚子也不去吃健康食物,寧願被電擊,也要去吃垃圾食物。

真正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不是讓孩子及早學會各種十八般武藝,而是培養孩子好的飲食習慣。

林杰樑醫師指出,大部分的研究都發現,一輩子的飲食習慣是在五歲之前養成,如果這個階段沒有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健康。「如果父母自己愛吃垃圾食物,最好躲起來吃,不要讓孩子看到。而且要特別提醒父母(還有老師),不要孩子一有好的表現,就帶他去快餐店吃炸雞漢堡奶茶當做獎勵,」林杰樑說。

搶救孩子的健康,提醒父母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行動!

健康行動 1:五歲前培養好的飲食習慣

建議父母,培養孩子飲食習慣要趁小,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健康達人陳月卿,從孩子小時候就力行健康飲食,儘管班上同學笑說她的孩子很可憐,只能喝精力湯、吃五穀米飯、全麥麪包、蔬菜水果,孩子卻吃得津津有味,稱讚媽媽煮得很好吃。

「回家吃飯是情感交流很重要的部分,」營養師徐於淑鼓勵忙碌的爸媽,不要輕易放棄孩子飲食的主導權,「可以利用部分外食,買一些比較低油的菜色,自己再簡單準備一些蔬菜、水果,不需要每天都去煮一餐,但還是可以供應出比較健康的食物。」

即使孩子已經有不好的飲食習慣,從現在改變都還來得及,例如,減少喝市售的含糖飲料,改喝開水或吃水果,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孩子五歲之前的這個習慣影響未來!

健康行動 2:吃飯不只是爲了填飽肚子,也是品格教育、生活教育

別再用垃圾食物填充孩子的胃。

英國型男主廚奧利佛,爲了改善英國公立學校營養午餐充斥垃圾食物的現況,曾發起了一連串「給我吃更好」(Feed Me Better)的運動。他親自到學校爲孩子進行飲食教育,當他拿着芹菜、西紅柿、馬鈴薯給這些孩子看時,幾乎沒有孩子能說得出這些食物的名稱,有孩子把芹菜當洋蔥,有人把馬鈴薯當西紅柿。

但是當奧利佛拿出連鎖快餐店的標誌時,所有的學童都舉手搶答。幾乎每個孩子都愛吃西紅柿醬,卻沒人知道西紅柿長什麼樣子。

英國孩子反映的,其實是這一代兒童遠離土地、遠離真實食物的情境。

要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很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土地、食物,看到父母在廚房做菜的身影,甚至自己動手做。

很多隻對垃圾食物鍾情的孩子,奧利佛使用一招最有效的改善辦法,就是讓孩子親自參與做菜。從準備食材到調理成一道菜的過程,孩子會開始享受這些經過他們調理出來的健康食物。

飲食教育,其實是一種品格教育,也是生活與美的教育。

作家蔣勳曾說過:「吃,是認識美的重要開始……」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更具體的指出:「不論什麼食品,想吃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得到,這樣不可能對食物產生『感謝』之心……要教導孩子食物的重要性,必須讓孩子看見父母做菜的樣子,甚至讓他們去觸摸、體驗。讓孩子幫忙和收拾,都是很重要的飲食教育。」

健康行動 3:做個有健康意識的消費者

從毒牛奶到塑化劑,從農藥殘留到環境荷爾蒙,食品安全新聞,一直都是新聞版面的常客。要讓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光靠政府把關是不夠的。

在食品愈多、愈複雜的情況下,學習辨識營養、成分標示、避開風險食品,挑選健康的食物,成爲一種新的飲食IQ。而當大多數父母具備健康飲食的知識,就能促使廠商提供更多健康的選擇。

每當父母在採購食物,只要做一點點小小的改變,選擇對孩子健康較好的食物,就可能改善大環境,鼓勵業者提供更多健康的選擇。

消費者的健康意識,也能帶動政府立法,創造一個對兒童健康比較友善的環境。例如,英國在兒童收看電視時段,禁播垃圾食品廣告。加拿大的兒童食品廣告只能在上午九點~十點播出,而且禁止強調最省錢、最優惠等字眼。匈牙利國會更在最近通過,針對垃圾食物開徵健康稅(又被稱爲漢堡稅)。

愛孩子,就好好的餵養他,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勝過爲他留下家財萬貫。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