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小寶寶乳房發育早,家長不用太焦慮

小寶寶乳房發育早,家長不用太焦慮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一一解答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嬰幼兒的乳房早發育——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


什麼是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什麼是微小青春期?從醫學上說,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在宮內及出生後第1周具有生物活性,在嬰兒期活性達峯時間爲生後第1至第3個月,這種在嬰幼兒期具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活性的情況稱爲“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
此時期性類固醇水平與青春期的早中期激素水平相仿,但沒有外周效應。男嬰的促性腺激素濃度在6-9個月齡時逐步降至青春期前水平;女嬰的黃體生成素LH在6-9個月齡時降至青春期前水平,但卵泡刺激素FSH濃度在生後第2年仍偏高。
此時期的女嬰或男嬰會出現乳房早發育(premature thelarche,PT),查體可觸及腺性組織(並非脂肪組織)。
乳房早發育與母體來源的激素相關,男嬰和女嬰均可出現,主要發生於生後頭幾個星期,有時會伴有少量白色乳頭溢液或一過性陰道流血,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嬰兒乳房早發育大部分會自發消退,通常男嬰會在2周以內,而女嬰會在幾個月內乳房肥大逐漸消退,一般不超過2歲乳房可回縮至正常。

乳房早發育發生率及原因

據統計,乳房早發育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年齡組及種族不同其差異較大:生後第1年發生率最高,第2年逐漸下降,第5年再次輕度升高;黑種人較白種人發生率高。有報道顯示,2歲以內女孩發生率爲0.6/1000至6.2/1000不等,2歲至8歲女孩發生率爲0.1/1000至1.6/1000不等。
乳房早發育通常發生於2歲以內嬰幼兒,病因尚未明確。
有學者認爲,乳房早發育與乳房對雌激素敏感性上升所致,小的卵巢囊腫會短暫性分泌雌激素,當囊腫自發消退後,乳房發育也隨之停止或回縮至正常;來源於腎上腺前體細胞生成的雌激素和外源性攝入雌激素(如口服避孕藥)也可引起乳房早發育。
而Alison L.等學者的研究中並沒有發現3歲以內的嬰幼兒乳房早發育與環境污染、外用激素類藥物(如激素軟膏、霧化用激素等)及母親孕期激素接觸有關。
在臨牀上,我們查體所觸及的嬰幼兒乳房結節大部分爲單純乳房早發育,不伴有其他性徵發育,多數可以觀察和等待乳房2歲以內自行回縮。單純乳房早發育有哪些特徵?

單純乳房早發育,可爲單側或雙側,通常Tanner分期

小寶寶乳房發育早,家長不用太焦慮

(如果發現寶寶的乳暈着色、乳頭凸起,建議就診)

無伴有其它第二性徵發育的體徵;正常線性生長速率(無生長加速);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齡(與實際年齡差值不超過1歲);血清基礎LH和雌二醇濃度在青春期前水平。

大部分乳房早發育屬於特發性的良性的青春期發育變異,且通常發生於2歲以內(可於出生時就出現乳房早發育)。大多數可自行消退,且未自行消退者大部分無繼續進展,停留在乳房Tanner分期的B1至B2期。

但近年來報道顯示,乳房早發育約10%-20% 可能會發展至中樞性性早熟,起病年齡越大(大部分是2歲以後),進展爲中樞性性早熟的比例越大,而後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及心理健康,需要我們早期識別和干預。因此,對於存在乳房早發育的嬰幼兒,兒科醫生會建議定期隨診觀察,每隔3個月隨訪1次。在隨訪觀察期間若出現可能提示真性性早熟的徵象則進行醫學檢查。

懷疑孩子真性性早熟,醫生會做如下檢查:

如果懷疑寶寶性早熟,醫學檢查包括但不僅限於如下:

左手和腕關節X-rays檢查骨齡;盆腔超聲瞭解子宮卵巢情況;基礎LH、FSH和17-β雌二醇測量;
必要時行GnRH激發試驗;中樞性性早熟的診斷有賴於GnRH激發試驗,但目前尚缺乏3歲以內GnRH激發試驗的參考值。有學者認爲,常規診斷性早熟的方案應用於3歲以內乳房早發育的女嬰時常常會誤診爲中樞性性早熟,從而導致過度檢查和治療。因此,對年齡大於3歲且存在可能提示真性性早熟徵象的孩子進行GnRH激發試驗意義更大。必要時行頭顱影像學檢查;

關於中樞性性早熟的患兒是否需要常規行頭顱影像學檢查,國內外的指南有所不一樣,國外推薦6歲以下中樞性性早熟女孩及所有中樞性性早熟男孩均需行頭顱MRI檢查,而國內指南除上述所指以外,還強調6至8歲的中樞性性早熟女孩出現快速性發育徵象或出現神經系統表現(如頭痛、視物模糊等)時,亦建議行頭顱MRI檢查。

部分孩子可能需要行乳腺超聲檢;

少數情況下會出現乳房結節持續存在和/或進行性增大的情況,但不伴有提示真性性早熟的徵象,臨牀懷疑爲乳房腫塊而並非乳房早發育時,爲明確乳房腫塊性質、預後和指導治療,會建議行乳腺超聲檢查。


小結

說到這裏,相信大多數家長對女孩乳房的早發育情況都有了初步的認識,最後讓我們來小結一下:


大部分乳房早發育屬於特發性的良性的青春期發育變異,且通常發生於2歲以內(可於出生時就出現乳房早發育)。
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並沒有發現3歲以內的嬰幼兒乳房早發育與環境污染、外用激素類藥物(如激素軟膏、霧化用激素等)及母親孕期激素接觸有關。
乳房早發育與母體來源的激素相關,男嬰和女嬰均可出現,主要發生於生後頭幾個星期,有時會伴有少量白色乳頭溢液或一過性陰道流血,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大多數乳房早發育2歲以內可自行消退,且未自行消退者大部分無繼續進展,停留在乳房Tanner分期的B1至B2期。
近年來報道顯示,乳房早發育約10%-20% 可能會發展至中樞性性早熟,而後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及心理健康,需要我們早期識別和干預。
對於存在乳房早發育的嬰幼兒,兒科醫生會建議定期隨診觀察,每隔3月隨訪1次;在隨訪觀察期間,若出現可能提示真性性早熟的徵象則進行醫學檢查。

參考資料:

1. Van Winter JT, Noller KL, Zimmerman D, etal:Natural history of premature thelarche in Olmsted County, Minnesota, 1940 to1984. J Pediatr 1990; 116: 278.

2. Larriuz-Serrano MC, Perez-Cardona CM, Bourdony CJ,et al:Natural history and incidence of premature thelarche in Puerto Ricangirls aged 6 months to 8 years diagnosed between 1990 and 1995. P R Health SciJ 2001; 20:13.

3. Herman-GiddensME, Slora EJ, Wasserman RC, et al: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andmenses in young girls seen in office practice: a study from the PediatricResearch in Office Settings network. Pediatrics 1997; 99:505.

4. Alison L, Curfman BS , Sophia M. Reljanovic BA,etal: Premature Thelarche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Prevalence, Natural History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 24 (2011) 338-341.

5. Pasquino AM,Pucarelli I,Passeri F,etal:Progression of premature thelarche to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J Pediatr1995;126:11.

6. SY Zhu,ML Du,TT Huang, et al:An analysis of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conversion from premature thelarche into complete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08;21:533.

7. LD Vries,A Guz-Mark,L Lazar,et al:Premature thelarche:age at presentation affects clinical course but nor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or risk to progress to precocious puberty.J Pediatr2010;156:466.

8. Bizzarri C, Spadoni GL, Bottaro G, et al:Theresponse to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 stimulation test does notpredict the progression to true precocious puberty in girls with onset ofpremature thelarche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lif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4;99(2):433–439.

9. Paul Kaplowitz,MD,PhD,et al:Evaluation and Referral of Children With Signs of Early Puberty. Pediatrics 2016 Jan;137(1) PMID:26668298.

s://_link.

s://_result&search=%E4%B9%B3%E6%88%BF%E5%8F%91%E8%82%B2&selectedTitle=1%7E126.

s://_result&search=%E4%B9%B3%E6%88%BF%E5%8F%91%E8%82%B2&selectedTitle=2%7E126.

s://_result&search=normal+puberty&selectedTitle=1%7E150.

s://_result&search=normal+puberty&selectedTitle=2%7E150.

s://_result&search=normal+puberty&selectedTitle=3%7E150.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需要同醫生討論和諮詢。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可以發郵件至:。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