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乖孩子從不打人?豈不知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乖孩子從不打人?豈不知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兒就該有小孩兒樣兒,毫無攻擊性的孩子往往內心很壓抑或者絕望,大人豈知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我的心理學老師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案例,說是一個小孩子非常愛咬指甲,就算指甲已經被咬的面目全非,甚至流血,依然會繼續啃咬。

諮詢師通過了解才知道,這個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會打媽媽,或者抓媽媽的臉。

因爲這位媽媽每天都全職一個人帶孩子,她覺得自己爲了孩子不僅放棄了事業,還每天這麼辛苦,孩子眼看着長大了,怎麼反而“白眼狼”似的打媽媽了呢?這麼小就不心疼媽媽,長大了那還得了?

於是,在孩子打她或者抓她的時候,她就會狠狠地打孩子,想着打幾次他就不敢了。這個孩子是不敢打媽媽了,可是他把攻擊性轉向了自身,就是咬指甲。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會通過幹一些“壞事”來驗證父母對我的愛。他們通過抓咬父母,哄睡偏不聽等行爲,來尋求父母的積極關注和無條件接納,從而增強自己的安全感。

當孩子打父母時,我們要用不含敵意而又堅定的智慧來處理衝突。比如笑着抓住寶寶的手,說:“咦,我抓住了哦,不許打了,媽媽會疼的!”,或者裝着很疼,哭着說:“嗚嗚嗚,好疼啊,不能再打啦!”

乖孩子從不打人?豈不知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我們一方面接納了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引導他如何發揮自己的原始能量。不是通過攻擊別人,慢慢地他就會把這種能量的發揮轉變爲體育鍛煉或者幫助他人等。

很多小時候被父母壓抑攻擊性或者錯誤引導的孩子,要麼莫名其妙地攻擊他人,要麼中規中矩做事束手束腳,要麼嚴重自閉抑鬱,甚至自殘自殺。

涵涵小的時候,有一次在院子裏打我,我笑着抓住她的手,抱着她跟娃溝通。然後有個鄰居看到了就說:“咦,這當媽的真心軟,才這麼點就打父母,長大了還得了,狠狠地拍幾下,她就不敢了!”

我生平最討厭教唆父母打娃的人,以及那種問無聊問題的,比如:“你給媽媽親,還是奶奶親”,或者是“你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嚇唬語言。每次遇見這種情況,我要麼拆他們的臺,要麼連個眼神兒都不給。

這個鄰居是位爺爺,他們家也有孫子。小男孩一直被“慈母多敗兒”的古訓壓制着,全家人都主張嚴厲教育,長大了才能成才,別說孩子擡手打人了,學着別人叫了一下爺爺的名字都會被關在門外,一直哭很久纔給開門。

這個孩子現在的結果就是到了幼兒園後,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地打別的孩子,打完後看起來他也很委屈,好像就是那種其實不想打,但控制不住自己似的。

看着很厲害吧,但遇見需要捍衛自己權利的事情時,又非常地怯懦。總之,看起來很可憐。

我總覺得一個正常的孩子,應該被父母無條件的包容,就算髮發小脾氣,非得要什麼,父母不給時,拿胳膊掄到了我們身上,我們應該正確地去引導他如何發泄不良情緒,而不是以暴制暴地去壓制他的攻擊行爲。

乖孩子從不打人?豈不知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第2張

小孩兒就該有個小孩子的樣兒,說難聽點他就是那種未曾全部開化的小野獸,所以有些行爲就是那種原始的本能,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引導他變成一個文明人,但不是通過暴力的方式。

想想看我們自己作爲成年人,從農村走向城市時,是不是也經歷了一些之前不曾有過的文明行爲,何況一個孩子呢?

記得我看過一本心理學書上寫着,二戰期間,在組織疏散兒童工作時,英國政府聘請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作爲精神顧問,照料受到戰亂波及的兒童的心理健康。

在難熬的疏散過程中,他觀察到有一羣孩子呈現出“反社會行爲”,比如偷竊、破壞、撒謊、爭鬥等;而有的孩子則表現得很順從,似乎沒有什麼情緒問題。

在人們看來,那些順從的孩子,似乎能很快適應環境,但事實證明,這些孩子後來表現出長期的、更難以修復的心理問題。反而是攻擊性強的孩子,在得到比較好的照料後,心理狀態恢復如常。

乖孩子從不打人?豈不知毫無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第3張

這是爲什麼呢?原因在於當孩子面臨環境突變時,美好的生活被剝奪,內心極端無助,從而就會表現出反社會傾向,這些行爲是孩子在試圖補償自己被剝奪的、斷裂的感覺,是在向養育者發出求救信號,期望被更好地對待。

就像兩個夫妻吵得最激烈的時候,恰恰不會離婚,不爭吵了反而緣分走到頭了,因爲對對方無所期待,對婚姻感到無望一樣。當孩子順從的有些不正常時,恰恰是他感到環境不可改變,此生就這樣的時候。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良行爲都能夠被溫柔的愛、積極的關注、無條件的接納所感化,相反過度指責和訓斥打罵只會把孩子逼成你最不想他成爲的樣子。

有攻擊性是孩子的常態,沒有攻擊性的孩子才最可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