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曾經收到過一個問題:“孩子暑假應該讀些什麼書纔好?”我的回答是:“他愛讀什麼就讀什麼。”有朋友補充問:“可是他就是不愛讀書怎麼辦?”我反問對方:“那你愛不愛讀書呢?”如果自己都不愛的東西,又怎麼指望娃去愛上呢?人生有很多不公平,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就是一從最大的不公平。

閱讀也不出其外,如果你期望他愛閱讀,自己愛上就好了。其中的道理,就在這篇高興爸爸的作品中。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每當看見孩子睡覺前除了不忘自己的心愛之物——小毯子,還順手拿着幾本圖書爬上牀的時候,我的心裏都會有幾分欣慰。因爲閱讀已經成爲了孩子的一個習慣,這正是我所期待的。因爲一個喜歡閱讀,能夠愛上書的人,他的人生旅程一定不會迷失方向。

而如何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呢?這需要從陪伴開始。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第2張

行爲主義的華生曾經做過一個著名且很有爭議的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

實驗者把一隻可愛的毛絨玩具放在了小阿爾伯特可以看見的地方,只會爬的小阿爾伯特興高采烈地爬向毛絨玩具,而當他好奇地去拿這個玩具的時候,身後卻傳來了足以驚嚇到他的噪音。如你所料,小阿爾伯特被嚇哭了,雖然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二次實驗,同樣興高采烈的小阿爾伯特,同樣去夠玩具,同樣的噪聲再次發生。反覆幾次,小阿爾伯特一看到毛絨玩具就哭着迅速地爬開(哪怕沒有聽到恐怖的噪音),迅速到實驗者都來不及去抓住他,可憐的小阿爾伯特差點掉到臺子下面。故事還沒完,從此小阿爾伯特只要是看到帶毛的東西都會哭着逃走。

我們的孩子是否也有我們不願看到的快速“逃離”?“逃離”我們期待他們愛上的圖書?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第3張

我想陪伴能把他們帶到閱讀的身邊。

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永遠是他愛的港灣。每天,當孩子探索完外面的世界回到這個港灣時,父母可以拿出一點時間,拿出一本書,和孩子依偎在沙發裏一起閱讀……

在最親密的時光裏,在愛的溫暖下,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一定會最大化。如果每天都有這麼一點溫暖的時光,閱讀就會逐漸成爲他的習慣。和爸爸或媽媽一起閱讀,讓他感受到的是源源不斷的溫暖,和隨之而來的愉快心情。

慢慢地,經過一段時間,“閱讀=快樂”成爲了他很自然的認知模式,而孩子對閱讀的喜愛反過來又會激發父母更多的關注,從而更加強化孩子的閱讀行爲,小阿爾伯特式的“逃離”自然就不會發生了。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第4張

當這種外在力量塑造的模式成爲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閱讀圖書帶來的快樂和孩子天生的學習動力就會編制出更大的動力--------興趣。當閱讀的興趣取代了外在的驅動力,孩子就會獨自拿起書本來閱讀,主動地尋找閱讀帶來的快樂,習慣就此塑成。

不過,閱讀習慣的養成通常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短期內不一定能夠達到父母想要的效果。由於學前的閱讀和入學後學習習慣的養成相關性很高,在孩子某一時段熱情不那麼高的時候,父母一般容易用說教,甚至是懲罰性的要求來督促孩子閱讀或者學習,通常這樣會帶來負面效果,就如同小阿爾伯特把不愉快與原本可愛的毛絨玩具聯繫在了一起,閱讀和不愉快的情緒也聯繫了起來,閱讀的快樂會被消弱,甚至令孩子產生厭惡感。厭惡學習,這應該是所有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

孩子逃命一樣地逃離書,究竟發生了什麼? 第5張

培養孩子,就如同灌溉花木,父母要做的就是給足養分靜靜等待。接納孩子,相信孩子,陪着孩子,孩子一定會如同花木一樣生根綻放。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