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童書非童書》:一本親子共讀的“十萬個爲什麼”

《童書非童書》:一本親子共讀的“十萬個爲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童書非童書》這本臺灣親子閱讀界的扛鼎之作終於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再版了。這是一個偶然,也是一個必然。說它是偶然,因爲任何一本書的再版實在是需要某一個編輯哪一天在哪個角落裏發現了它並認可它;說它是必然,因爲就目前我國親子閱讀的現狀來看,請它再次出山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童書非童書》:一本親子共讀的“十萬個爲什麼”

五年前,《童書非童書》連同它的姊妹篇《童書是童書》曾經在國內出版過,當時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這在佷大程度上是因爲當時我國的童書閱讀市場還不夠成熟。據噹噹網的數據顯示,2009年噹噹童書的年銷售額是3.5億元,而201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7.5億元!短短六年間翻了六倍。其間,國內的出版商從海外引進了大量的優秀童書,童書展示在這幾年中每次都成爲各大書展的重頭戲。《童書非童書》的再版也有望獲得親子閱讀愛好者的更多關注與好評。

現在,國內市場的童書資源已經相對豐富了,親子閱讀也已經引起了父母的極大關注。在很多家庭中,親子共讀更是已經成爲他們建立親密關係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很多家長已經習慣於藉助童書來養成孩子各方面的品質,完善孩子童年期人格的建構。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困境時,他們就會去找相對應的童書來解決問題,比如“做個誠實的好孩子”“我會自己穿衣服了”“不跟陌生人說話”等,這些童書也總能夠立見成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產生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跟孩子一起看書有什麼難的,我認識字給他講就好了。其實問題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有的家庭,孩子已經兩歲多了,家長卻沒有給孩子提供除“識圖卡片”之外的圖書,因爲家長會覺得孩子還看不懂書;有的家長一買書就總是買那些商家投其所好出版的,而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多大益處的童書;還有的家長在與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因爲對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不瞭解而出現很多錯誤的做法,這些做法會慢慢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而家長卻還在埋怨自己有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

我國的人均年閱讀量只有4.7本左右,遠遠落後於歐美和日韓地區(人均年閱讀量在40至60本不等),換句話說,我們的很多家長自己本身並不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和較好的閱讀習慣。在這種閱讀環境下,如果要讓這些家庭的孩子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並從中受益,我認爲,家長得必須瞭解以下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孩子的認知需求和閱讀規律,第二,童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第三,童書市場的現狀。有了這三方面的知識,家長才不至於在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上起負面的作用。

《童書非童書》這本親子閱讀界的“十萬個爲什麼”幾乎涉及了親子閱讀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從認識性的“爲什麼”到方法性的“怎麼做”;從孩子的情商發育到智力發展,再到人格的建立;從“作家、畫家、出版家”再到“家裏家外”關於孩子閱讀的點點滴滴。我想,作者一定是做了很多很多的調查,纔會連“如何面對愛講鬼故事給孩子聽的長輩”這樣的問題都能收錄進來。本書的作者雖然都有着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難能可貴的是她們同樣有着長期的兒童教育從業經歷。這樣的結合使這本書雖然以堅實的兒童教育與心理髮展理論爲依據,但是這些理論只藏在背後,並沒有露面以提高閱讀的難度。書本呈現出來的只是家長們在親子閱讀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問題,一篇文章解決一個問題。讀完之後,父母就會對親子閱讀這件事情瞭然於心,掌控起來遊刃有餘了。

20年前,這三位作者的偶然相約給了我們海峽兩岸的父母這麼美麗的一個結果,讓我們這一代、我們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後代都可以從中受益。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認識到,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也許閱讀是一切的開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