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孩子永遠有犯不完的錯

爲什麼孩子永遠有犯不完的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家孩子十一歲,很快要上初中了。可是這孩子太不懂事,自理能力太差了,啥都不會,大事小事總是不停的犯錯。上初中後離家太遠了肯定是要住校的,他這樣的,一個宿舍八個孩子都是半大小子,誰又肯讓誰?到時候可怎麼辦啊?

第一句:孩子犯錯很正常,聖人成了聖人之後照樣會犯錯,何況乎孩子?永遠不犯錯的,那叫上帝,不叫孩子。

第二句:孩子所“犯”的,哪些錯是真的錯了?哪些錯就只是家長眼中的極具主觀色彩的所謂“錯”呢?更何況,什麼叫“永遠有犯不完的錯”?一件兩件的錯便等於永遠?一天兩天有錯也等於永遠嗎?

當然,有類似“爲什麼孩子永遠有犯不完的錯”這樣想法的家長,實在不少。家長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孩子真的永遠在犯錯嗎?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層面:

第一是外因:錯誤的養育方式

人們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我個人來看,這話真是太保守了!家長哪裏只是第一任老師?家長簡直是孩子未來能走多遠、能飛多高的唯一話語權者!家長更是一言決生死直接給孩子施予“好孩子”或“壞孩子”咒語的那個人!若用公式簡單表達:家長=上帝(孩子的)。家長對孩子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家長對孩子說,“你不行!”於是孩子就從此喪失了“行的”可能性。

1、包辦的太多

包辦太多,孩子就喪失了由“不行”到“行”的機會

咱家孩子又不是孫先生,天生地養石頭縫兒一蹦出來就自帶神外掛。就算是自帶神外掛,孫先生不也萬里迢迢去拜名師了嗎?通徹於天地的七十二變不是孃胎裏帶來的本事,會繫鞋帶、會用筷子、會洗小手絹等等本事,也都無法開個神外掛從孃胎裏帶來。

能很利落的繫鞋帶,真心不是件容易事。孩子們細嫩而笨拙的小手,至少需要三五十次以上的訓練,才能讓每一個手指頭像跳舞一樣默契而靈活。尤其是第一次,會特別特別慢,一根細細的鞋帶,這麼一彎那麼一繞,再這麼一繞那麼一彎,簡直比操作比一幢房子還大的第一代計算機還艱難。這樣的時候,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家長笑眯眯溫柔地目光鼓勵,以及任時光怎麼飛逝都不急不躁願意等到天荒地老的耐心!

可嘆的是,大人是怎麼做的?大人早已經忘記了自己幼兒時候像豬寶寶一樣笨拙的手指和一次又一次把鞋帶綁得一團糟“光輝戰績”。他們只是一個勁嫌棄孩子笨、嫌棄孩子慢、嫌棄孩子不用心,總之就兩個字:不行!爲了強化孩子確實“不行”這個結論,有些家長們近乎粗暴地把孩子的小手捋開,近乎炫耀地三兩下繫好鞋帶,甚至還會意味深長地再盯孩子一兩眼……那潛臺詞,不忍卒睹!

一件繫鞋帶的小事尚且如此,其他的呢?

第一次學喝水、第一次學吃飯、第一次學穿衣、第一次學洗澡……樁樁件件無數個第一次,孩子們想要自己學着乾點什麼的時刻,立馬就會被家長們或溫柔或暴躁地阻止並且毫無商量餘地包圓給代辦了。最使人不忍深思的是家長們阻止孩子理由:孩子剛一動筷子,“快別亂碰,會把桌子弄得一團糟!”孩子剛一碰湯勺,“快別亂動,會把弄髒!”孩子剛準備自己學穿衣,“快別添亂,衣服都拿倒了!”——爲什麼要這麼急切的阻止?答案不過三個字:怕麻煩。

是啊,餐桌亂了,後續整理過程又瑣碎又費時間,太麻煩;衣服髒了,要換要洗要收拾,太麻煩;孩子自己穿衣服又慢又笨又顛顛倒倒還得重來,太麻煩……家長們全權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真是的因爲“愛”?其實不,真相不過是:怕麻煩!

2、看守的太死

愛你=怕麻煩=全權包辦!

瞧,這就是大多家長“愛”孩子背後的真相,“怕麻煩”纔是家長心裏那些個曲裏拐彎的、連自己也不曾發覺的真正心思。

因爲怕孩子給自己添太多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家長們寧可化身超級保姆包辦孩子的一切。但是,這包辦,往不好聽了說就是赤裸裸扼殺、明晃晃阻礙孩子試錯和成長的可能性。這樣的愛,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真正的愛嗎?是一朵雲用全部的生命溫柔包圍另一朵雲然後不着痕跡處推動並與他一起前行的愛嗎?其實不。不過就是“容嬤嬤”式的看守員罷了,是以愛爲義把孩子往廢了養的“圈養”。

能“圈養”一輩子麼?

有個孩子,高三畢業時候,確實考了不錯的大學。然而,原本應當無限美好的大學生活,卻成了他的“地獄”。從小到大,他沒看過電視、沒動過電腦、沒用過手機,他也沒洗過襪子、沒疊過被子、沒刷過馬桶、甚至連每一頓飯什麼該吃什麼該喝、該吃的應當吃多少該喝的應當喝多少都是家長全權包辦的。他甚至從不曾一個人去過理髮店,理完頭髮他也從不曾付過帳……家裏不缺錢,但一家人不看電視、不玩電腦摒棄一切物質慾望與誘惑、杜絕一切時代洪流與信息,全力以赴陪他拼第一流的考試成績。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可是他沒辦法適應大學生活。襪子至少得帶三打以上,穿髒了直接換新的,至於舊的哪裏去了一般是想不起來管的,東一隻西一隻薰得整個宿舍都是臭襪子味,常常是舍友們打掃衛生時候一簸箕一簸箕端得往出倒。這些生活細事尚能湊合,最無法忍受的是他對這個時代的一無所知。有天有個舍友哼哼周杰倫的一首歌,其他舍友興趣大發,你一句我一句串了個不亦樂乎,唯獨他,傻愣愣連周杰倫名字都沒聽過——而這件事,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期被無形孤立、被另眼相看的種種負性情緒全面爆發,他不得不休學。

這孩子的情形在現下家族教育中極具代表性。與此相反的另一種極端類型是,在小學中學時代被父母管控過於嚴格,上大學之後直接成了脫繮的野馬……這個世界上無數被養廢了的孩子,無非都是家長一方想要創造一個特別聽話、特別乖巧的“提線木偶”,而孩子既想要釋放生命本能的自然欲求又想要積極體驗與自然、與人羣、與社會之間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切互動。

博弈到最後,絕大多數都是家長大獲全勝,而孩子要麼放棄自己從此破罐子破摔,要麼退行了生命成長的本能,從此什麼事兒都不敢去試、不敢去幹!

爲什麼孩子永遠有犯不完的錯

第二是內因:孩子的心理動機

1、動機喪失,從此懶得幹、不想幹

家長包辦的過多、看守的太死,容易導致的第一種後果是:孩子積極向好的心理動機完全喪失——從此懶得幹!不想幹!

身在職場的我們每天累成狗,工資若十年不見動彈,職位二十年不見動彈,還會有往下堅持的勁兒嗎?就算職位時時有升、薪資時時有漲,可老闆整天都是誰欠了他八百吊錢似的從不見一句好話一個好臉,一天兩天好忍,一年兩年的咱還願意繼續幹下去嗎?朋友圈裏有感而發寫了兩句話得一溜兒的點贊和回覆,咱是不是三冬頓覺三春暖?成年人尚且如此需要來自於他人的及時反饋和動態激勵,何況小孩子?

小寶終於能把“一”字這一橫寫得不那麼曲曲彎彎了,急忙拎了來興沖沖給媽媽看。可媽媽一張嘴就是“瞧瞧,這裏,還不夠好看,下筆不準,收筆不穩……”叭啦叭啦一大堆指點。確實,是好心好意,可孩子以後還有興趣給你看嗎?還有興趣繼續練習寫字嗎?如此這般,點點滴滴處打擊的累積,到最後學習和寫作業都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孩子天性裏就有的對陌生事物的探索、好奇以及從心而發的熱情喪失殆盡。然後,家長在孩子學習、寫作業過程中的監管力度與督促手段越來越不管用時候便常恨恨地罵,“是在給你自己學,又不是給我學!”事實卻是,“提線木偶”式的乖孩子早已經習慣了被家長撥一下才動、不撥絕不動——因爲他們的心理機制剛巧與大人相反:反正是給你們學!

正如同我們在職場,所有管理制度、獎懲制度都形同虛設的話,除了您和我這樣高度自律又自覺的“傻瓜”會由心而發不去踐踏規則之外,天長日久的一盤散沙,整個組織體系會不會癱瘓啊?就連您和我這樣高度自律又自覺的“傻瓜”,在一個過於鬆散和放任的大環境裏久了是不是也會不知不覺被“帶歪”?小孩子的自律與自覺天然地無法與優秀的成年人比,所以這根胡蘿蔔和小鞭子要用得好、用得妙、用得呱呱叫,那才叫做“足夠好”的家長。

“胡蘿蔔”是什麼?及時反饋+動態激勵。

“小鞭子”是什麼?從心而發的動力+恰到好處的督促。

一根胡蘿蔔再加一根小鞭子,是每個人目標堅定、持續向前的標配,而不論這人是成年人或者小孩子。

2、過於自卑,再也不會幹、不敢幹

家長包辦的過多、看守的太死,容易導致的第二種後果是:孩子有可能會過於自卑—— 再也不會幹、不敢幹!

有個朋友曾託付了個孩子來,讓幫忙輔導一下語文。這孩子是個什麼情況呢?學習還湊合,生活習慣也還行,個人品行等等也都過得去。就一條,不自信。他的不自信到了什麼程度呢?上課時候本來聽得好好的,結果老師提問點到了他的名字,他一站起來,原本會的東西瞬間忘得乾乾淨淨,腦袋裏一片空白——這種情況不少孩子都有,倒不算嚴重。這是剛開始的他,發展到後來,課堂上老師一開始提問,不論叫沒叫他的名字,他都會緊張到全身發抖、臉色煞白、冷汗直流。他緊張到極點的樣子被同學看到,時不時會鬨堂大笑;同學們越笑,他就越緊張。孩子們的堅強和堅持有時候真叫人佩服,他這種情況常規的發展就是厭課、厭學什麼的。但沒有,他一直堅持去學校、堅持去上課……可是,他的掙扎與努力,家長從來看不見,家長眼睛裏只有他太多太多的不行和不好!

後來熟悉了,他也肯跟說很多事兒了。他說從小到大所有記憶中,他就沒做過哪怕一件讓父母覺得滿意的事兒,他從不曾在父母那裏聽到哪怕一句表揚話、肯定話兒。約好跟同學一起做作業,約了誰、幾點幾分出門、幾點幾分回家,都得父母決定的纔算。他說印象最深的是小學二年兩門課都考了九十九分,高興壞了,一口氣跑回家給媽媽看成績單,媽媽拿過成績單看了看,很嚴肅地拿來紙和筆要求他把語文捲上丟分的那兩個字寫五十遍,把數學捲上算錯的那一道題寫五十遍,然後再在雪白的大紙上寫“我粗心、我錯了”六個字,寫五十遍。

“不自信”這事兒,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不只會對孩子心理髮展產生消極影響,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及個人能力的綜合發展,甚至會導致孩子慢慢喪失融入集體的勇氣或者心理品質反常、性格極度扭曲。

小結:爲什麼孩子永遠有犯不完的錯呢?因爲大人想要的那個“完美孩子”,永遠不是眼面前這個活生生的有缺點的孩子,這二者之間的落差和距離,太大了——如何矯正?只一句:永葆自己的生命激情,把孩子放開,慢慢來。

前進還須三分勇,登峯尚欠一腔情。願我們的家長能夠真正“看見”眼前頭這個有許多缺點也有許多可愛的孩子,使他們能夠有足夠安全的心理加油站,動力十足、永不拋錨,永遠蓬蓬勃勃朝着陽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