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激勵孩子有哪些小妙招

父母激勵孩子有哪些小妙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激勵孩子有妙招,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幫大忙。需要家長費腦子更新轉盤上的項目,孩子的新鮮勁兒一過,就沒有動力了。

父母激勵孩子有哪些小妙招

爲了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情,家長想了很多辦法激勵孩子,玩具、貼紙、零食,甚至直接用人民幣。這些激勵方式都會起作用,但持續時間卻不長。很多家長絞盡腦汁換激勵方式,想讓孩子有更多的動力。其實,沒必要這麼複雜。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理論,能從根本上解決激勵孩子的問題,這個理論就是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

01 層次需求理論: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

馬斯洛全名亞伯拉罕·馬斯洛,他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層次需求理論是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的論文中提出來的。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按從低到高分爲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生理需求,主要就是是衣食住行,滿足溫飽的需求,這是所有需求的基礎。

安全需求,是人對自身安全,生活穩定的需要。安居樂業,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歸屬需求,也稱爲社交需求,人們渴望有和睦的家庭,有好朋友,有心靈的歸屬感。

尊重需求,既有對自己的認同,也包含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可。

自我實現的需求,包含自我價值的實現,尋找工作生活的樂趣,學習更多的知識等。

1992年央視春晚有個小品叫《媽媽的今天》,在這個小品裏,趙麗蓉和舞伴李明啓一起學探戈,被兒子鞏漢林誤以爲媽媽在找老伴兒。趙麗蓉說了一句話,特別符合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她說,“你以爲我們老年人吃點好的,喝點好的,再找個老伴兒,生活就幸福了嗎?不對,我們還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吃點好的,喝點好的,就是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裏最底層的需求,生理需求。找個老闆兒,是人的社交需求,獲得愛和歸屬感的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就像跳探戈,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了。

02 孩子的需求,也是分層次的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的需求,同樣符合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

生理需求——已飽和

現代社會的家長都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畢竟“再苦不能苦孩子”,更何況現在的物質生活已經很豐富了,孩子最底層的生理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安全需求——靠父母

孩子的安全感,是家庭生活中父母給予的。家庭和睦,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了。有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會哭鬧,會讓父母抱着不撒手,這都是孩子的安全需求在起作用,他們感受到了陌生的威脅,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在新的環境和孩子一起,拉着孩子的手,抱着孩子,一起把陌生的環境變成安全的環境。

歸屬需求——找朋友

孩子也有他自己的社交圈。有些看起來是孩子的攀比行爲,其實是因爲孩子內心的歸屬需求在作祟。

比如,好朋友買了新的變形金剛玩具,孩子也想要。如果家長以此推定孩子在攀比,看見別人有就想要,就過於簡單了。孩子想要同樣的玩具,可能因爲他想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好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根源是他的歸屬需求。

尊重需求——自尊,被人尊重

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渴望得到尊重,他們也有自尊。老祖宗也早就留下了“不當衆教子”的古訓,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在上音樂課,有一次的唱譜作業,沒好好練習,老師批評了兩句。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孩子每天主動要求聽音樂,坐在CD機旁邊邊聽音樂邊唱譜子。再上課的時候,因爲音準好,譜子唱的熟練,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額外獎勵了貼紙。

自我實現需求——成就感

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會讓他們自覺自發的行動。

孩子學游泳,有段時間對游泳很排斥,也不想上課,也不想練習,我也沒有強迫他,就休息了兩週。正好那段期間約了幾個朋友,帶孩子一起去泡溫泉,在兒童區玩水。因爲孩子學過游泳,就當起小朋友的老師,教別的孩子潛水、劃手、換氣、踢腿,老師當得又認真又開心。回家的路上跟我說,“媽媽明天還是去上游泳課吧,我得把自由泳學會了。”

不管是轉盤,還是各種變着花樣的玩具貼紙激勵,都停留滿足孩子需求的低級階段。現在孩子衣食無憂 ,玩具多到玩不過來,針對滿足孩子低級階段需求的激勵方式纔不能長久。要得到長久的激勵效果,就必須從滿足孩子更高層次的需求入手,觸發孩子的自發行動,變外部激勵爲發自內心的動力。

03 激勵孩子,從滿足高級別需求入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誰的附屬物,只有在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的前提下,才能談尊重的問題。

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親媽腳踢3歲童模妞妞”事件,讓很多人憤憤不平。妞妞的媽媽,多次在公共場合打妞妞,妞妞媽媽的行爲,對妞妞沒有一絲的尊重。三歲的孩子,一天在攝影棚工作十幾個小時,配合不好就被親媽手打腳踢。

姑且不討論童模行業是否違法,就童模個體而言,如果孩子喜歡拍照,喜歡在攝像頭前擺拍,還能掙到錢,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畢竟,在孩子過生日或重大節日的時候,很多家庭還會花錢去影樓拍照呢。

拍照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拍照的行爲是孩子喜歡的,還是家長硬性安排的。換言之,行爲本身是不是以“尊重”爲前提,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願。

如果妞妞本身就喜歡拍照,拍照時間的選擇,拍照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尊重”,妞妞的臉上就會出現該屬於她這個年齡的笑容了。

孩子的社交圈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拿我家孩子來說,他們班裏男生女生分成了好幾隊,有變形金剛隊,有愛莎隊,有樂高隊,還有小馬寶莉隊。每個隊的名字就是他們的共同愛好,也正因爲這些愛好,讓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這些愛好,就是孩子小小社交圈的敲門磚。

如果孩子不知道變形金剛,不知道愛莎,不知道樂高,他和同齡人就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作爲家長,我們需要讓孩子接觸他這個年齡段應該接觸的東西。接觸的方式有很多種,看動畫片,看書,聽故事,看舞臺劇,玩遊戲等。孩子接觸這些東西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也是養成各項好習慣的過程。

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讓孩子擁有社交的能力和技能,更好的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會“嘚瑟”,很多父母會及時打壓孩子的“驕傲”,因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讓人落後”。這種打壓,對孩子是會起到反作用的。孩子好的行爲,好的成績是需要得到肯定,得到表揚的。要允許孩子的驕傲,鼓勵孩子的驕傲,這種小驕傲,就是孩子的成就感,是他自我價值的實現。

發自內心的喜歡纔是熱愛,有成就感的努力纔會持久,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他才能更投入。很多媽媽,在孩子上課學完新技能之後,虛心的向孩子“請教”,讓孩子當老師教給媽媽,既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又幫孩子鞏固了學到的知識。

以前我總認爲孩子的世界太簡單了,買個新玩具,吃個冰激凌就能很開心,事實證明,是我的想法太簡單。孩子和大人都是一樣的,不同的階段,他們會有不同的需求。如果一味用滿足孩子最低階段的需求來激勵孩子,反而會扼殺孩子的積極性。冰激凌換來的開心是一時的,讓他體會到尊重,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樣的開心纔是最持久,最能產生動力的。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