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守護孩子成長需要做到哪幾點

父母守護孩子成長需要做到哪幾點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蒂與爺爺》:與其塞滿娃所有時間,不如懂得適當“留白”。電影除了美得無法呼吸的山中景色,以及裏面那些至純至善的人物之外,對我觸動最深的其實是一個小小的細節。

父母守護孩子成長需要做到哪幾點

片中的海蒂,在阿爾卑斯山時一直沒有上學。她一個字都不認識的狀態驚呆了克拉拉一家。

克拉拉的家庭教師每天都在努力的教海蒂認識字母,但是依靠死記硬背的枯燥方法,再加之家庭教師特別嚴厲,海蒂怎麼也記不住那些字母。

還是克拉拉的奶奶用的辦法好。

沒有嚴厲的責罵、沒有不近人情的苛責、也沒有枯燥抽象的記憶,奶奶只是用一本好玩有趣的立體繪本,爲海蒂敲開了認字的大門。

她先是讓海蒂自己感受到認字的意義。

那本書爲海蒂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她全神貫注地盯着那些可以立起來的圖片,認真地聽着奶奶給她講故事。還差幾頁就講到結尾了,奶奶卻故意停了下來,賣起了關子。

海蒂焦急地問奶奶“最後小羊怎麼樣了?”

奶奶不疾不徐地說:“結局就等你自己識字了之後,自己看吧!”

教育方面,奶奶很聰明的爲海蒂留了白。

正是這小小的一片空白,點燃了海蒂的好奇心和興趣。

每個剛剛睡醒的清晨,每個準備睡去的夜晚,海蒂都趴在牀上拿着這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努力地辨認着。

通過故事書,家庭教師教過的那些怎麼也記不住的字母,漸漸在海蒂的腦海中清晰起來。

因爲閱讀,她終於學會了認字。當她在大家面前,讀完一整個故事時,奶奶會心的笑了。

正如她所料,並不是海蒂太笨,只是之前沒有用對方法。

與其一股腦想要把所有知識教給孩子,不如爲他們適當留白,讓這一點點“不滿足”激發孩子的探索欲和興趣。

有時候,教育也需要剋制。

從開始就傾盡所有,不僅會給孩子壓力,更會讓孩子失去探尋的動力。

就像一幅山水畫,畫滿紙面,就作廢了。好的山水,要懂得留白。而好的教育,也是如此。

那一點空白,就是孩子成長的空間。

02

這一點,在和潼潼相處時,我也深有體會。

原來,給潼潼講繪本的時候,每次遇到她問的各種各樣的爲什麼,我都會盡全力去解答。

特別是一些我也不太瞭解的知識,會立刻上網去搜索,或者找更多的資料、書籍去看,自己先消化了之後,再用潼潼能理解的語言講給她聽。

每一次,潼潼都聽的很認真。而我也爲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功課而暗暗自喜。

直到有一次,那時是秋天。潼潼看到滿地的落葉,問我:媽媽,爲什麼葉子會從樹上掉下來。

我的腦中立刻搜索起少的可憐的植物方面的知識,想了一會,發現我無法用最準確的話幫潼潼解答她的疑問。

我剛想告訴她說,自己需要查一查的時候,潼潼自己倒搶先回答了:

“媽媽,我知道啦!一定是地上有陽光,葉子覺得在樹上太冷了,所以他們就跳下來暖和暖和。”

我順着她手指的方向發現,那一大片落葉上,剛剛好有一束金燦燦的陽光打在上面。

我突然發現,因爲我的無法回答,而造成的短暫“留白”,剛好給了潼潼自己思考的時間。

我趁熱打鐵,順手指在照不到陽光的落葉上,接着問她:“那這裏也沒有陽光啊,葉子爲什麼還會掉在地上呢?”

潼潼歪着腦袋,想了幾秒鐘,搖搖頭說:“我不知道,媽媽,爲什麼呀?”

於是,我邀請她回家一起去書裏找找答案。

我們一起翻看了《爲什麼葉子會變色》、《一片葉子落下來》、《葉子掉下來》等好幾本和落葉有關的繪本,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葉子爲什麼會落下這個問題。

神奇的是,這幾本繪本大多都是平時潼潼不很感冒的書。每一次我拿起來,講不到幾頁潼潼就會跑走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起來。可這次,她卻興致滿滿地又自己看了半天。

從不喜歡到很感興趣,這樣的轉變,正是因爲這份“留白”,才激發了潼潼的內驅力。

原來,只有將探索的權力交由孩子,她才能依靠着興趣去往更廣闊的天地。

從那以後,再解答潼潼的“爲什麼”時,我總會有所保留,或者留一些懸念,讓她自己去解開答案。

而這樣的感觸,在這幾年我給潼潼做英文啓蒙、識字啓蒙時候,體會更深。

潼潼以及現在許多孩子英語啓蒙的路線圖,和我們兒時完全不同。想想自己當初上學那會,每天拿着課本枯燥乏味的背單詞、記語法、念時態,老師講的確實賣力,夠系統、夠專業,希望把自己會的東西都教給大家,但說句實話那時的自己真沒感覺到多少樂趣。

但潼潼的英文啓蒙卻不一樣。沒有單詞、詞組、句型的背育,也不要求一開始就要開口說。

是不斷聽老師說着英語裏的各種生活語言來陪她一起玩兒,是看着一段段生動有趣的英語視頻或短的動畫片,是一本又一本足夠好玩、有趣的原版繪本、英文故事,爲她開啓了英文新世界。

那些沒有教的英文知識,都作爲留白,經由興趣的引領,在日積月累中慢慢掌握。

識字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日復一日、不曾停歇的繪本閱讀作爲基礎,單純依靠識字卡片來實現記憶,絕不會有這麼自然而然的效果。

特別是,當潼潼開始喜歡上自主閱讀之後,每本書裏那些不認識的字都變成了一個個“留白”,因爲特別想知道故事的發展,她會一遍遍地問我這些字的讀音。久而久之,識字量便呈現了幾何級的增長。

可見,在教育中,適當的留白,可以提升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他們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03

在電影《海蒂和爺爺》裏,海蒂因爲閱讀而學會了識字,又因爲識字而愛上了講故事。

當她回到瑞士也開始上學之後,被那裏的老師問到“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和班裏那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同學不一樣,海蒂的理想是“寫作”。

似乎在“放羊、鐵匠”這樣的理想面前,寫作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同學們都嘲笑了海蒂。克拉拉的奶奶知道後,安慰她說:

“那是因爲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有哪些東西會讓你快樂,就去做,無論別人說什麼。”

我非常贊同奶奶所說的這段話,但我也認爲,除了有所見識之外,海蒂對寫作的嚮往也離不開阿爾卑斯山生活的滋養。

那段躺在草垛裏看光線下的塵埃、光着腳丫在山間綠地奔跑、躺在山上看老鷹在頭頂盤旋的日子,儘管遠離了文明、遠離了書本,但卻是一段難能可貴的“留白”時光。

就像有人評論的那樣:

“當一個人能與自然和諧相處時,他與其他人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加和睦。通過靜靜地觀察自然,我們會發現自己對所看到的一切一一植物、動物、石塊、土壤和和藍天一一所懷有的那份真摯的情感。正如印第安人所說的,人在靜謐中,會感覺到萬物皆有生命,人亦爲生命之子。

我們在自然中發現,我們研究的對象不僅是自然,也是生命本身,自我的本質。”

片中的海蒂在阿爾卑斯山看似無所事事的每一天,卻孕育了創造、想象與觀察、體悟。

將身心完全交付於自然,沒有被大人安排的日常任務,就那樣隨性卻又專注地與自然萬物相處,這樣的放空,讓海蒂的思維不受限制。

而極具創意性的寫作,正需要這樣的思維。

記得曾經看過一則TED的視頻,提到了爲什麼人們會在一些看似無用的時刻,比如疊衣服、散步、做白日夢、發呆等等,產生一些不錯的想法和靈感

腦神經科學家指出,那是因爲這樣的時刻,我們的大腦處於“默認模式”,這一模式特別有利於將毫不相干的想法聯繫起來,這也是我們開啓創造力的時刻。

這樣的研究,也給了我們一些警示,那就是:

一定不要將孩子的生活塞的滿滿當當的。

我有個朋友是語文老師。聽她講班上的孩子寫作文,很多都有空洞、缺乏新意的問題。

她說,我們要求的這種新意,其實並非是“狗咬人”那樣的新奇,而是能發現平凡事物、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細節這樣的新意。

她說,曾經有個孩子問過她:“老師,我不知道這篇作文該寫什麼。”

朋友就說:“你可以每天多留心一下身邊的人和事情呀。”

沒想到,那個孩子頭一低嘟囔道:“老師,我沒時間呀。”

瞭解之後才知道,這個孩子每天的日程表比成年人還要忙。

在爸爸送上學的路上讀課文,背單詞,放學後的晚上基本上被作業以及各種習題集佔領,每到週末更是雷打不動的“培訓班兩日遊”,作文、奧數、英語、畫畫、鋼琴……

被“任務”填滿的孩子,又怎麼有機會擡頭看看身邊的人事物,更別提觀察與感悟啦。

也難怪,他們的作文會缺乏新意。

朋友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也一直在不斷提醒着自己,一定留給孩子發呆、玩耍的閒散時間。

這也是爲什麼,不論潼潼對興趣班有多麼感興趣,我也要堅持留下週六的小半天和週日半天的時間,讓她可以盡情的在戶外“撒野”。在節假日我們更是完全放空,平時還一有機會就會帶她翹了幼兒園的課出去旅行。

哪怕這些時間她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草地上對着天空發呆;閉上眼睛感受風在臉上的輕撫;又或者在公園裏毫無目的地跑來跑去,都很好。

王小波曾說,“所有無聊的事情都會衍生出很多細節讓你覺得它複雜而有趣,投入其中而渾然不知其無聊的本質。”

我想,孩子正需要這樣的“無聊”,讓他們全情投入,讓他們專注的樂在其中。

當然,養育上的“留白”,不僅僅侷限在對知識的傳授,以及對日常安排這兩個方面。

這樣的“留白”也包括:

在孩子情緒失控時,留一點空白,讓自己的情緒先冷靜下來,等待孩子慢慢平復;

在孩子學習穿衣、吃飯等生活技能時,留一點空白,放手讓孩子慢慢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孩子某項發育暫時落後於其他人時,留一點空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等待他們的成長;

我相信,所有成長的未知性、多樣性,都藏在那一點點“白”中。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教育如下棋,知白守黒,靜心相待,善用留白”。

這一點寶貴的空白,或許才最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最有生命力的成長空間。

這小小的角落,就讓我們替孩子好好守一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