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看得人心驚肉跳,視頻內容是佛山一個2歲大的小男孩,跟媽媽鬧了彆扭。媽媽一氣之下,把這個孩子獨自撇在了馬路中間。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卻沒想到就在一轉身的功夫,一輛轎車轉入路口,而孩子正在車輛視線盲區,司機怎麼也不會想到地上會多出個孩子,正常行駛過程中,就把孩子捲入到車底。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第2張

媽媽發現後,馬上跑回來不停的拍打車窗大聲呼救。萬幸,周圍有不少好心人,大家齊心合力把車擡起來,孩子被及時送醫,目前已經沒有生命危險。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第3張

每每看到類似的新聞,都會無比心疼這些無辜的孩子們。新聞中這個孩子只有2歲,雖然會執拗鬧騰,可是他不是故意的,卻因爲父母的一念之差,憑白的遭受了那麼多罪,受了那麼多苦。

可是我相信最心痛的,一定是孩子的父母。自己孩子出意外了,他們要多後悔多難受。如果可以選,他們絕對不會再因爲一時的惱怒,置孩子安危於不顧。

只是世界上哪有後悔藥吃呢?爲人父母,最該學的,其實就是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第4張

發脾氣這件事

對孩子效果是有限的

一個朋友在初中做老師,年級裏有一個叫東東的孩子,出了名的難管。他觀察感覺這個孩子挺有思想的,也不討人厭,就是脾氣不定性,好的時候特別好,不好的時候,一句話就生氣。

這個孩子生氣還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其他孩子最多是臉色不好看或者跟老師頂撞幾句,東東敢直接跟老師摔東西,跟同學動手,而且會氣得脖子青筋暴起,牙齒打顫。

東東的班主任曾把他父親請到學校裏來,跟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相關情況,建議他多注意孩子的思想動向,多管一管孩子。

但是孩子爸爸卻跟老師訴苦,“我跟他媽也怕他啊,小時候在家裏打也打了,罵一罵了,在家裏管了這麼多年,實在是管不了了”,“就是因爲我們管不了,才送到你們這,讓你們幫着費費心管一管”。

朋友所在的初中是個寄宿學校,家裏遠的孩子一般一個月左右纔回一次家。老師們也這才知道,原來東東從小就頑皮,父母脾氣都暴躁,一犯錯就是一頓打,可是沒把孩子打聽話打服從,反而越打越皮。

到東東上初中,個子竄到了快一米七,體力也大大增強,媽媽打不過了,爸爸打不動了,只好求人託關係的,把孩子送到遠地方來上學,希望能把孩子束縛在學校裏。

家裏面“打了多少次都沒有用”“怎麼說都不聽”的孩子,絕對不止東東一個。這不是因爲父母下手不夠狠,脾氣發的不夠多,而是因爲把力氣用錯的方向。

父母對孩子的某些行爲感到生氣,感到憤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因爲如果父母從來不會對孩子的行爲感到不妥,那毫無疑問,這個家庭陷入了無原則的溺愛的深淵。

擔心孩子而做出各種反應,可能是爲人父母的本能。所以有脾氣沒有錯,也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脾氣不加控制的對着孩子發泄出來。

打罵孩子,吼叫孩子,威脅孩子,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孩子變得溫順一些。但是父母的脾氣,並不能改變孩子們的智力層級,他們還是弄不懂爲什麼不能這樣,爲什麼一定要那樣。

他們還沒有足夠的理性,去分析去反思,去感受每件事背後的道理,只是在疲於化解父母爆發出來的脾氣。他們的精力會被用在是向父母屈服還是向父母反抗上。最終,他們往往會視父母如可怕的敵人,而不會如父母所期望的,去“長記性”,讓自己下次不再犯錯。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第5張

發脾氣這件事

會嚴重損傷親子關係

我做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公司企業文化很好。年終發福利,人事部過來說每個人可以爲父母挑選一件禮物,公司會集中採購並且以公司的名義寫一封感謝信,感謝老人家爲公司培養了這麼努力的員工。

同事們都在熱烈討論給父母選一些什麼,部門一個叫小露女孩子還是照舊在忙工作。有人問她是不是已經有想到的東西了,居然那麼淡定,小露說“沒有,我父母不需要”。

小露父母在她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離婚了。而她是支持父母離婚的,在她看來,媽媽是個被壞脾氣控制,根本不可理喻的人。

媽媽的脾氣有多壞呢?小露的說法是,印象中很少有媽媽笑的樣子。

媽媽會因爲她沒考到95分以上跟她發脾氣,罵她是個沒用的人。會因爲她在媽媽帶她去的飯局上,沒做好自我介紹而發脾氣,讓她在夜裏摸黑罰站。會因爲小露放學晚了十分鐘回家而發脾氣,說她出去跟同學鬼混,自甘墮落。

小露的媽媽甚至會因爲小露生病而發脾氣,說她因爲不好好吃飯而生病的,會在她咳嗽的時候罵她像個八十歲的老頭子。小露說自己經常生病了不敢說,有咳嗽也儘量忍着,憋着,就是爲了讓媽媽少罵她幾句。

爸爸在家裏是幫她說話的,但是媽媽往往也會跟爸爸發脾氣,她本來以爲爸爸媽媽離婚,就可以跟爸爸過了,卻沒想到爸爸沒爭取到撫養權。媽媽有工作能力,收入不錯,也爲照顧孩子盡心盡力,法院支持了媽媽。而媽媽也更加變本加厲,甚至不許小露輕易去見爸爸。

我們想象不到小露是怎麼度過的那段時光,只是她說自己從大學之後,就極少回家了。需要生活費就管爸爸要,有困難了就找同學找朋友,她說自己不想原諒媽媽,但是還是記得媽媽的付出,以後會照顧媽媽,只不過不會再去親近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大聲斥責,是人們相互關係中修養很差的基本特徵。凡是出現大聲呵斥的地方,就有粗魯的行爲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小露對母親的冷漠不難理解,她所得到的母愛,多數時候都隱藏在媽媽粗暴的脾氣中。她能理解,但是卻失去了感受愛的細膩與美好的能力。

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風與太陽比賽,想看看誰能先讓路人把衣服脫下來。風卯足了勁兒,猛烈的吹,可是路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緊了。太陽笑眯眯的出現,把風雪的痕跡抹去,路人感受到溫暖,自己就脫掉了衣服。

這個故事的道理用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再合適不過,好的教育,一定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大發雷霆,大吼大叫的教育,往往讓孩子把內心封閉得更嚴,與父母隔閡得更深,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和損傷。

你的脾氣,正在改變孩子的人生…… 第6張

發脾氣這件事

會造成長久的惡性循環

一位心理諮詢師曾分享過一個案例,案例中的丈夫A先生因爲脾氣捉摸不定而被妻子勸來做心理諮詢。

妻子說,自己的丈夫很愛家庭也表現得很稱職,工作不錯,沒有不良嗜好,就是每當她或者孩子犯錯的時候,丈夫總是會大發雷霆,包容度很差。

諮詢師瞭解後發現,A先生所表現出來的控制慾強、佔有慾強,都是源於童年時候的經歷。

A先生的媽媽原本是國企的職工,但是因爲要照顧孩子,辭掉了穩定的工作,當起了全職太太。

身份的突然轉換,A的媽媽一直沒有適應過來。總是覺得是丈夫虧欠自己,是孩子拖累自己,是公公婆婆自私偏心,幫別人帶孩子,不幫自己。心中充滿怒氣,也一直通過對家人發脾氣來發泄。

A的媽媽經常跟A的爺爺奶奶吵架,也經常跟A的爸爸吵架,似乎爲了不影響到A,還在跟別人吵架的時候,把A反鎖在房間裏面。A除了恐懼和哭泣,幫不上忙也做不了任何事情。

可A的媽媽對A也是脾氣不好,每當A犯錯,也同樣是一通劈頭蓋臉的責罵,無論是不是主觀上的故意。

這些經歷,在潛移默化中讓A有了一種觀念,無緣無故發脾氣不好,但是愛一個人,就是要讓這個人變好。發脾氣就是在表達愛。這個邏輯看起來莫名其妙,但是A先生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平時是個和善的好丈夫好父親,可是一旦發現妻子、孩子犯了錯誤,他就立刻會暴跳如雷,彷彿變成另外一個人。

其實A先生的情況不算糟糕,經過諮詢師的治療,他慢慢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情況逐漸變好。

多數時候,生活在父母愛發脾氣的家庭中的孩子,在自己新組建的家庭中,很容易會變成父母的翻版,把父母當年對自己發脾氣的情景,再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原生家庭的糟糕經歷,會不斷在新家庭重演。而發脾氣的人,往往也會在對至親吼叫之後,非常的內疚和難受。發脾氣這件事的惡性循環,往往控制了一個家庭中的兩代人甚至三代人。

我們都說凡人,很難做到寵辱不驚,心靜如水。焦慮、煩躁、擔憂、憤怒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脾氣一瞬間要爆發出來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對自己說,爲了孩子,一定不能做情緒的奴隸。能控制好情緒,才能控制好人生。父母能調整好自己的脾氣,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