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疾病 > 新生兒腹瀉病應怎樣治療

新生兒腹瀉病應怎樣治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抵抗力很差,護理不好很容易感染很多疾病,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腹瀉了。下面賈少都是新生兒腹瀉的病因及發病機制,新生兒腹瀉病應怎樣治療?

新生兒腹瀉病應怎樣治療

新生兒腹瀉病(neonatal diarrhea)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疾病之一,易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對新生兒健康威脅甚大。其中感染性腹瀉可引起產院新生兒室或醫院新生兒病室內暴發流行。

【病因及發病機制】1.感染性

(1)細菌性:大腸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兒腹瀉最常見的細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及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ETEC)是新生兒腹瀉的常見病原體,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IEC)引起的腹瀉多爲散發性。

(2)病毒性:以輪狀病毒爲多見。

(3)真菌性:多發生在長期應用抗生素後,以白色念珠菌爲多見。

(4)寄生蟲:滴蟲、梨形鞭毛蟲都可引起新生兒腹瀉。

2.非感染性

(1)餵養不當或腸道外感染。

(2)吸收不良。

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是指由於應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羣失調,而繼發的腹瀉。多發生於應用抗菌藥物後5~10天, 早在用藥第1天遲至停藥後6周發病, 症狀多爲水樣、糊狀便, 輕重不等, 輕微自限性腹瀉至播散性結腸炎,嚴重者可合併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 甚至發生假膜性腸炎。

【診斷】1.臨牀表現

(1)消化道症狀:輕症表現爲一般消化道症狀,一天腹瀉次數多在10次以下,偶有嘔吐、食慾缺乏,全身情況尚好,可有輕度脫水及酸中毒。重者可急性起病,也可有輕型病例發展而成,腹瀉一天10次以上,嘔吐頻繁,短時間內即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2)全身情況:重症患兒可出現全身症狀。如高熱或體溫不升、精神萎靡、腹脹、尿少、四肢發涼、皮膚髮花等。部分病例可併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也有的病例可先以全身症狀起病,然後出現消化道症狀,類似敗血症表現。

(3)脫水、酸中毒:新生兒失水程度的估計與嬰兒一樣,分爲輕度、中度和重度。新生兒酸中毒症狀不典型,常表現爲面色灰暗、脣周發紺、鼻翼扇動和(或)脣色櫻紅、呼吸深快等。

2.實驗室檢查

(1)細菌性腹瀉早期大便培養陽性率較高,疑有敗血症或其他部位感染者應及時作相應的檢查、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病毒性腹瀉可在病程5天內做糞便病毒分離,或雙份血清病毒抗體測定,直接檢測大便標本中輪狀病毒抗原的酶免疫試驗是最敏感的方法。真菌性腹瀉大便鏡檢可見真菌孢子及菌絲,大便真菌培養可獲陽性結果。

(2)血氣及血生化測定:新生兒電解質紊亂或酸鹼失衡缺乏典型的臨牀表現,故應及時測定血氣、血電解質或心電圖。

(3)腸道吸收功能的試驗。

(4)過敏原測試。

【治療】

治療原則: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

1.飲食及營養維持

一般腹瀉只需繼續喂母奶,或用新生兒配方奶,稀釋成1∶1或2∶1(奶∶水),奶量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對於慢性遷延性腹瀉多有乳糖不耐受,可用替代食品:

(1)無乳糖嬰兒配方奶粉:以麥芽糖糊精或葡聚糖類替代乳糖的無乳糖嬰兒配方奶,其他成分不變。

(2)豆奶:以黃豆爲基礎的經特殊製造的配方奶,黃豆不含乳糖、蛋白質以黃豆蛋白爲主,但不宜長期服用。

2.液體療法

(1)預防脫水:口服補液鹽(ORS)。每包內含氯化鈉(食鹽)3.50g+碳酸氫鈉(蘇打)2.5g+氯化鉀1.5g+葡萄糖粉20g,加水1000ml稀釋,爲2/3張液,張力過高,新生兒應慎用。如需用應稀釋到1/2張爲妥,凡頻繁嘔吐或出現脫水症狀者均應靜脈補液。

(2)第一天補液:

1)液體總量(表1):應包括累積損失量、生理需要量和異常繼續丟失量(新生兒細胞外液多,體表面積大,累積損失量和維持量均相對較多。胎齡、日齡越小,需要量相對越多)。

2)液體配置及輸液速度:新生兒腹瀉常用液體及張力見表2。

A.2∶3∶1液(0.9%氯化鈉∶5%或10%葡萄糖∶1.4%碳酸氫鈉)爲1/2張液。

B.2∶1液(0.9%氯化鈉∶1.4%碳酸氫鈉)爲等張液。

C.1∶1液(0.9%氯化鈉∶5%或10%葡萄糖)爲1/2張液。

D.10%葡萄糖維持液(0.9%氯化鈉20ml、5%或10%葡萄糖80ml、15%氯化鉀1ml),爲1/3張液。

速度:以均勻速度於前8小時內輸入總液量的1/2(約每小時8~10ml/kg),後16小時輸入剩餘液量(約每小時5~6ml/kg)。

重度脫水或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先以2∶1等滲(0.9%NaCl∶1.4%NaHCO3)20ml/kg於1小時內靜脈快速滴入擴容,並從總液量中扣除,有條件者可輸血漿10ml/kg。

新生兒在輸注葡萄糖時要注意速度,以每分鐘8~12mg/kg爲宜(所以糖的濃度以5%~7.5%爲宜)。

3)鉀的補充:見尿補鉀。按0.15%~0.2%KCl加入輸注液內(每100ml液體中加10%KCl 1.5~2ml)時間不應短於6小時,停止輸液後給予口服補鉀,10%KCl 1~2ml/(kg·d),分6次口服(每天3~4mmol/kg),連續4~5天,有明顯低鉀血癥者按低血鉀處理。

4)糾正酸中毒:輕度酸中毒不需另加鹼性藥物,中重度酸中毒可酌情先以1.4%碳酸氫鈉(代替2∶1等滲液)20ml/kg擴容。

5%碳酸氫鈉(ml)= -BE×體重(kg)×0.5或

=(22-所測HCO3-mmol/L)×體重(kg)×0.5

先給1/2量以2.5倍注射用水稀釋成等滲液,快速靜脈滴注(其輸入量應從總液量中扣除)。5%碳酸氫鈉1.7ml=1mmol,以後根據臨牀及血氣酌情補充餘量。

5)異常繼續丟失量:過多者可酌情增加補液量和速度,反之可適當減少。

6)補鈣:重度脫水酸中毒糾正後可給予10%葡萄糖酸鈣2ml/kg加等量的葡萄糖液靜脈快速滴注,每天一次,連續2天。

(3)第2天以後的補液:如脫水已經基本糾正,只需要再補充異常繼續損失量(宜用1/2張含鈉液)及生理維持量(宜用1/5張含鈉液),可混合配成1/3~1/4張含鈉液(所含的1/3~1/4張含鈉液中0.9%氯化鈉佔2/3,1.4%碳酸氫鈉佔1/3),一般按120~150ml/kg(包括口服入量)補給,氯化鉀濃度仍爲0.15%~0.2%。

補液期間每天記出入量及體重,有條件者可監測血pH、HCO3-、血細胞比容及電解質。

3.控制感染

(1)對細菌感染性腹瀉:針對不同病原,選用高效窄譜抗生素,達到殺滅病原菌而又避免破壞其他腸道菌羣,以起到間接保護腸黏膜屏障的目的。有條件可根據便培養細菌藥敏試驗,選用敏感抗生素,否則可選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黏菌素E、小檗鹼或慶大黴素,但後者對小兒有一定的腎和耳毒性等副作用,雖口服吸收量較少,但其用藥劑量不應過大、療程不宜過長。嚴重者可選用三代頭孢菌素(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氨噻肟、頭孢呋肟)或新型喹諾酮類藥物。

(2)病毒性腸炎:不必使用抗生素。

(3)真菌性腸炎應停用抗生素,給予制黴菌素,每次12.5萬~25萬U,每天2~3次口服;或克黴唑20~30mg/(kg·d)分3次口服;或咪康唑10~20mg/(kg·d)分3次口服或靜脈滴注。

(4)對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應停用抗生素,如病情不允許也應換用抗生素,選用對梭狀芽胞桿菌敏感的藥物,如甲硝唑、萬古黴素。

4.腸黏膜保護劑的應用

作用爲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使腹瀉水分減少,還可與腸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強其屏障作用。蒙脫石散0.5g/次,第一天3次,以後每天2次。

5.微生態療法

目的在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羣,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常見有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金雙歧)、地衣芽胞孢桿菌活菌(整腸生)等。

【預防】

1.一旦發現腹瀉病例,必須立即隔離,以免造成感染的蔓延。

2.健全消毒隔離制度,認真做到接觸每個患兒前認真洗手。

3.提倡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