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學會溝通技巧能預防吼叫

家長學會溝通技巧能預防吼叫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學會良好溝通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家長們除了在發生吼叫的當時可以採取一些辦法來幫助自己戒除吼叫外,更多育兒的工作要做在平時。

當你希望孩子停止他不該做的事,或者開始做你想讓他做的事,如何和孩子溝通就是關鍵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平時和孩子溝通時可以使用的技巧,有效預防吼叫的發生。

一、語言要簡短、具體和簡單。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對事情進行簡單的描述。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對事情進行簡短具體的描述要比籠統的提出對孩子的要求更有效。

比如我們跟孩子說:“不要扔沙子”,就比“陶陶,要聽話”好得多。

其次,在告訴孩子不要怎樣做的時候還應該說明原因。如果孩子正在做的是以前沒做過的不好的事,家長首先要給孩子解釋爲什麼不能那麼做,然後清楚地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樣做。

比如跟孩子說:“陶陶沙子弄到別人眼晴裏會很痛,所以不要扔沙子。“就要比“我已經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要扔沙子”好很多。

第三,一次只發送一個指令。家長還需要注意,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次只要發送一個指令就好,如果一次說了很多事,孩子會很容易忘記你的要求。比如:“該穿衣服了,然後把牀收拾好,裝好書包,現在吃早餐!”這樣的話在孩子聽來就是一堆的要求,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哪一個。

家長學會溝通技巧能預防吼叫

家長應該慢一些,用最大的耐心這樣說:“現在該穿衣服了,等你穿好了,我就把早餐端出來。”

二、給孩子做出示範和解釋。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要儘量放低身段,和孩子保持目光接觸,這樣才能確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面對面的時候,家長自己也不太容易發脾氣。

家長可以靠近孩子,對他說:“別扔沙子,你可以用鏟子挖一個洞。”然後拿着鏟子做給孩子看,讓他知道這樣有多好玩。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就讓孩子重複你的要求,確保他聽見了你的話,或者讓他做給你看看如何可以用鏟子挖洞。

三、用鼓勵性的言辭。鼓勵不只是言語的讚揚,家長的話語裏也暗示着你對孩子的態度。

家長說話的語調、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都會透露你的感受。對於你想要強調的行爲,溝通時要說得很具體。比如我們可以說:“寶貝,你一穿好衣服,我們就可以吃早餐了。你昨天穿衣服特別快,這樣我們就有時間在上學前講個故事了。”這樣跟孩子說話,就是在鼓勵孩子合作,讓孩子做的越來越好。

家長友好的方式不但鼓勵了孩子,也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所有的孩子、包括成年人,都需要獲得鼓勵才能應對生活的挑戰。一個經常感覺沮喪的孩子格外需要尊重、支持和成功的機會。鼓勵就像陽光,能夠幫助孩子像花朵一樣綻放。

四、多使用“我”字開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當家長說話以“我”開頭時,就能表達出自己對某個具體行爲的感受,接着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

比如:“我覺得頭痛,因爲這裏的聲音太大了,能把聲音關小一些嗎?“”我很高興你玩得開心,但還是請你到外面去玩這個遊戲吧。”我們可以把這種表達方式總結成一個公式:我的感受是...,因爲你做了...,請你做...。”

比如我們可以說:“我感到很擔心,因爲你沒按時回家也沒提前告訴我,下次如果你不能按時回來請告訴我一聲”。

家長朋友們可以和你的孩子、配偶,甚至工作夥伴溝通的時候練習這種句式,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些彆扭,不好意思,但只要開始練習,就會發現這種溝通方式的力量,它能幫助你識別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們可以跟愛人說:“我很生氣,因爲孩子在哭鬧,而你好像沒聽見一樣。如果你能及時幫忙,我會很開心的。”而不是責問丈夫:“你怎麼反應那麼遲鈍?孩子哭了沒看見嗎?”改變我們對別人的說話方式,對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十分重要。

使用這樣的溝通方式也能教給孩子如何表達自己,孩子也能學會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爲基礎進行溝通。

比如孩子會學着說“媽媽,我特別生氣,因爲噹噹把我搭的房子弄塌了。我要找一個他進不去的地方。”這種表達方式遠比“噹噹是個大壞蛋!”好得多。

學會溝通技巧,可以有效預防吼叫發生。

孩子時刻都在觀察家長,父母處理問題、待人接物的方式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開車的時候因爲堵車而吼叫或者抱怨,孩子就學會了不耐煩;如果家長抱怨將要來家裏吃飯的親戚,孩子就學會了背後說人壞話;如果家長對幫你拿包的鄰居表示感激,孩子就學到了善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