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重慶女孩摔嬰 是出於嫉妒心作祟?

重慶女孩摔嬰 是出於嫉妒心作祟?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慶女孩摔嬰案發生後,衆人感到憤怒和不解,爲什麼本該是單純可愛的小姑娘,卻做出如此恐怖的暴力行徑。是否有天生犯罪狂?在小女孩的教育和人格上,缺乏的是什麼?我們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重慶10歲女孩在電梯裏殘暴踢打1歲多嬰兒,並抱回家在家裏沙發和陽臺上,將嬰兒當做玩具般逗弄和踢打,最後將其推下25樓。新聞播出後,衆人感到憤怒和不解,爲什麼本該是單純可愛的小姑娘,卻做出如此恐怖的暴力行徑。2013年12月20日,女孩的道歉信發出,全文看不到一絲懺悔和真誠,再次引爆了衆人脆弱的神經。是否真的有天生犯罪狂?在小女孩的教育和人格上,缺乏的是什麼?我們一起來聽聽著名心理學家於東輝的分析。

一、重慶女孩摔嬰的行爲解釋

1、小女孩行爲是出於嫉妒心作祟

重慶女孩摔嬰 是出於嫉妒心作祟?

儘管從惡劣程度來看,小女孩的行爲的確稱得上兇狠甚至殘忍,但世上沒有誰生來就是犯罪狂。重慶女孩摔嬰,主要出於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種原始的情感,是人類心理中動物本能的表現。兒童的嫉妒是兒童將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作比較而產生的消極情感體驗,當兒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強或有什麼好的東西,自己當時卻無法勝過或擁有,便會產生的一種不安、煩惱、痛苦、怨恨並企圖破壞他人優越感的複雜情感。

自出生開始,嬰兒就希望全世界的每個人都愛自己、喜歡自己。這是他的生存本能需要。“一旦在成長的過程中,忽然發現周圍的人或者父母更喜歡另外一個更小的孩子,看到那個小孩時就特別開心,而看到自己時臉上就面無光彩,說明別人比自己更有吸引力,全世界都喜歡他而不喜歡自己。”於東輝表示,對孩子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事情,從而導致其對別的小孩產生敵對情緒。

2、孩子缺乏行爲後果的判定

從小女孩的角度看,她悄悄把嬰兒從樓頂推下去,覺得沒人看到,就以爲沒事了,她不知道這種行爲會導致什麼後果。於東輝講起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很多年前,我鄰居家有個小女孩,有天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她就一個人跑到樓頂往下扔磚頭玩,結果將一名嬰兒砸死。事後問她爲什麼要這樣做,她回答說是好玩。”由此可以看到,孩子對事情後果的嚴重性沒有清楚的判斷,再加之嫉妒心理作祟,就讓她對敵對的孩子做出了暴力行徑。

二、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社會應寬容對待

國外,也曾發生過類似兒童暴力案,英國就曾有兩名10歲左右的男童因爲犯下“令人震驚,恐怖至極”的虐待兒童案被治罪,而其施暴原因竟然僅僅是因爲“無聊”。“邪惡兒童”爲何會如此邪惡,這裏面究竟是否有本性的因素,當然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畢竟,假如僅僅將案件歸於個體原因,極有可能讓社會失去一次自我改善的契機。

    我們仍堅信“人之初、性本善”,要相信孩子是單純的、善良的。孩子犯錯後,社會應該更寬容一點。因爲小孩子是不成熟的,這就意味着他不懂得社會的遊戲規則,不懂得大人的需要。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至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教會他們,而是他們自己學來的。

於東輝呼籲社會對孩子多點寬容。如果孩子在從爬到走時,我們一味要求他不能摔跤、走路一定要走好,那麼孩子就不會走路了。孩子有犯錯誤的權利,他們就是在不斷犯錯並學習改進的過程中成長的。“我很擔心女孩長大後,會不會變成一種反人類人格的人,變成社會不良分子,這就危險了。我們整個社會,還是希望她往好的地方發展,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三、育人比成才更重要

在整個事件中,家庭和學校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的教育注意力都在成績上,認爲學習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至於孩子會不會做人、會不會跟人交流,都不怎麼關心。

    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要反思,避免以後類似的悲劇發生。從小有暴力傾向的孩子,父母要嚴格管教。現代人談教育,主要針對的是“教”,而忽略了“育”。教和育其實是兩部分,育人比教更重要。在專家看來,事件中該小女孩教得不夠,而育更無從談起。小女孩的人格發育不夠完善,缺乏基本的控制力,而控制力是人格發育成熟的標誌。想把某個人怎麼怎麼樣的想法,每個人都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要學會把自己不好的心理壓下去。

四、小女孩應進行心理干預

可以從以下三點對小女孩進行心理干預:

    一、需要從事件本身下手。讓她直面這個事實,理解到小男孩的痛苦。至少讓她明白,自己對小朋友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可以從小朋友的痛苦體會上做一些工作,讓她感同身受,明白事情的後果,自己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痛苦。

    二、讓她學會接納自己。懂得怎樣去壓抑、控制腦子裏不好的念頭,提高自我心理管理能力。

    三、以後應以怎樣的面貌去迎接人生。從道歉信來看,小女孩和父母缺乏真誠,太兒氣了。最重要的是,要讓她對生命有種尊重感。該怎樣去判定她的行爲,是公安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讓她知道真正的懺悔和認錯。不論她以前做過什麼事情,但希望在未來能有美好的一面。

專家簡介:

於東輝,著名心理專家、心理治療專家、親子家庭教育專家。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特邀心理專家、痊癒心理成長模式療法創始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