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致婆婆: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

致婆婆: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相信很多家庭裏面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兒子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因爲心疼自己的孫子孫女而干預管教,小編只想說,自己的孩子管教自己的孩子,作爲長輩還是少插手爲好~

晚飯後,4歲的瑞瑞跟媽媽散步。信步公園,看花壇裏花開正豔,瑞瑞隨手把最大的花骨朵摘了下來。媽媽看到後,馬上板臉批評:“公園裏的花是大家的,你怎麼能順手就摘下來呢!”沒成想,被路過的奶奶看到這一幕,馬上聲音更大的攔住說:“你怎麼又小題大作啊!孩子哪有那麼多想法,他就是覺得好玩,孩子愛玩有錯嗎?再者說了,別人家小孩不摘呀?”一番話讓媽媽憋了一肚子氣。婆媳關係就是這麼一點點變質了……結果沒過兩天,居委會派人找上門了,說瑞瑞常偷摘公園的花,多次被抓現形。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明知孩子犯了錯,媽媽剛要懲罰,可奶奶就是不讓;孩子摔了碗,爸爸要向孩子問責,爺爺立馬站出來阻攔……孩子沒教育了,家人之間拆臺倒是起勁!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只是當事人都沒把它當回事。家庭育兒師爲此專門強調過:父母角色雖各司其職, 哪怕辦“紅白臉”,但在教育孩子意見上應保持基本一致。

致婆婆: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

家庭即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孩子在一次次被批評和被表揚中,是非觀念得到強化,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也是在家中潛移默化習得的。對於孩子做同一件事情,大人意見不統一,最直接的不是讓孩子揚眉吐氣,而是隻會讓孩子感到困惑,無法很好地形成是非觀念。

記得前了一陣子特別火的那部電視劇《虎媽貓爸》裏,就是如此的畫風!“虎媽”趙薇以精英教育對決“貓爸”佟大爲的快樂學習,虎媽希望孩子事事第一,貓爸則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就好。兩種截然相反的教育正面較量,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家庭教育風暴”。
致婆婆: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 第2張
這還只是戲,這對父母擱在現實中40集可一定講得清。
致婆婆: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 第3張

所以說,教育犯錯誤的孩子時,我們一定要先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尤其是婆媳之間,不能當面指責,背後拆臺,而且態度不能朝令夕改、反覆無常,比如自己高興的時候忽視孩子的一切錯誤,自己不開心時,揪住孩子的一點小錯誤不放,這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在對待孩子一些道德品質問題上的看法時,夫妻倆可以和老人先私下溝通下,得出一個共同的應對態度,再一起和孩子溝通。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大人在孩子面前爭論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一方都振振有詞,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誰說的纔是對的。如果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的分歧長期暴露在孩子面前,會對孩子的道德培養非常有害。 如果不能很好的統一意見,就可能下面的問題。

孩子容易成兩面派

當家長出現分歧,孩子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會自動站在自認爲對自己有利的一方,誰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 漸漸的,孩子很可能變成一個很會看臉色,見風使陀的人。

致婆婆:兒媳管教孩子的時候,你能不多事嗎? 第4張

降低父母威信

其實,很多孩子一開始就形成一種要聽媽媽話的觀念,孩子總認爲,媽媽的話就是正確的。但是,當媽媽和奶奶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當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會使孩子對媽媽產生失望的情緒,破壞了家長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威信,從而影響將來的教育效果。

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降低

就拿開篇孩子摘花的例子說吧,如果媽媽和奶奶一致地告訴他“摘公園的花是不對的”,孩子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後就會盡量不這麼幹。這種不斷調整不當行爲、發揚正確行爲的過程就發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家長之間的意見常常相左,孩子再次遇到這類情況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做,只會繼續向讓自己感到舒服的行爲靠攏 ,便談不上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行爲了。

總之,最起碼的,要讓孩子知道,這個家不是“一言堂”,不是誰單獨說了就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互相尊重,他們一起決定一件事,爲了教好孩子,齊心協力達成共 識,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和品格。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